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及应用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及应用文献综述
作者:樊青芹
来源:《商情》2013年第28期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争和股东维权意识的增强,投资者已不满足上市公司传统的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信息披露,而对非财务信息的要求日益显现。
IRM就是通过运用金融、传播、和市场营销等手段,与投资者之间构建良性和高效的沟通、交流渠道,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以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降低公司成本,最终实现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IRM进行了多角度的评述和研究,针对其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IRM的看法和研究展望。
【关键词】投资者关系管理,非财务信息,企业价值
一、引言
投资者关系管理( InvestorRe lationsManagemen,t 以下简称IRM ),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成熟资本市场的产物,根据全美投资者关系协会( NIRI)的定义,投资者关系是“公司的战略管理职责,它运用金融、沟通和市场营销学等方法来管理公司与金融机构及其他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从内容上看,IRM具有相当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既包括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与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也包括与沟通过程中参与的各类中介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活动。
目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IRM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尤其是在起源较早而且资本市场更加完善的欧美国家,我国对IRM的广泛关注则是近些年来逐渐才兴起的。
2001年以来,国际知名公司安然、世通造假,国内也不断传出股市操纵的会计丑闻,致使股市低迷、融资困难,监管部门意识到应加大力度监管,上市公司实施系统的IRM 的需求增强, IRM 在中国才逐渐受到重视。
二、IRM历史沿革和现状
(一)IRM历史沿革
1、IRM在实务领域的发展
IRM归根结底是缘于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国正迎来一个经济繁荣时期,社会公众投资热情日趋高涨,中小投资者也逐渐大规模进入证券市场。
由于中小投资者人数众多,总体资本雄厚,出于吸纳和争夺资本的考虑,上市公司不得不重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关系管理日益得到长足发展。
在IRM的萌芽阶段,IRM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内涵和科学高效的运作手段。
这个阶段IRM大多仅仅被作为宣传和促销的代名词,实施目的也只不过是保持公司良好的对外形象,并没用对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沟通做出贡献,没用实现关系协调作用。
2、IRM在研究领域的发展
国外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研究主要沿两条线展开:一条是从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本身展开的研究,包括投资者关系的理论假说(Fathllatul,2002;Marston & Starker,2001;Dimond & Verreeehia,1991; Fishiman & Hagerty,1989),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的经验研究,即如何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Brenham & Kell,2000;Marston,1996),以及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因特网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Petravick & Ginett,1996; Gray & Debreceny,1997);另一条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评价研究,即一些专业机构或学者对上市公司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路透社IR评选;IR杂志评选;AsiaMoney的评选;日本证券分析师协会的评选)。
国内理论界对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研究始于2002年,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机构或学者对IRM进行了职能、驱动因素、效果等多角度的研究和评述。
(二)国内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研究成果
国内对IRM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这也是与我国滞后于西方资本市场的客观事实相适应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对此的研究也已经相当卓有成效。
首先,已有文献研究了影响IRM 水平的因素,包括公司结构性特征、制度性特征、董事长个人特征、投融资动机等内部因素,以及公司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
马连福和刘华(2009)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从本质上被赋予危机管理的职能,认为企业希望通过IRM实施有效的沟通,提高企业声誉,恢复股东名誉和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马连福和赵颖(2007)通过分行业分析IRM战略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但他们还认为IRM水平与是否境外发行正相关但不显著,这一点与崔学刚(2004)认为B股比例可以提高公司透明度的结论不甚一致。
马连福等(2008)将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法治水平指数等治理环境数据纳入模型,刘奕洲和伍中信(2013)首次从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角度研究对IRM水平的影响。
综上,IRM理论本身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得到较为深入的挖掘和探索。
其次,关于IRM的实施效果和内在作用机制还正在处于探索阶段。
叶建芳等(2009)基于遗留变量和互为因果的内生性检验认为机构持股对信息透明度有显著正作用,而透明度搞得公司会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但并不显著。
马连福等(2008)还发现,IRM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对大股东制衡有替代作用。
在改善经营业绩和提高公司价值方面;马连福等(2011)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国新能源作为分析对象,对IRM活动及其对应股东及及监督的影响和价值效应进行了分析;王秀(2010)对29家评选出的 2008A 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百强公司及其配比公司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结论,但并未对内在的作用机制做出深入分析;马连福等(2013)采用事件研究法,对 2006 年~2009年沪市钢铁板块发生的 40 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主并公司并购的短期价值效应受到市净率的影响,而IRM对于市净率影响公司短期价值具有调节作用;黄智丰(2012)将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细分为6个维度35各指标,基于105家在深交所、上交所上市的信息服务企业的实证研究,认为常规信息、指定披露信息对ROA不显著,其余四个维度显著相关,而且IRM与绩效呈正相关。
三、总结
通过对IRM研究成果的总结,并且将国内玩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我国理论界在IRM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
国内已有研究大部分是孤立地研究IRM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效果,而表现出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足,也就是说对IRM通过何种渠道来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的分析不足,这将是IRM研究持续发展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