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1. 2014年7月1日,一名骑行爱好者从北京出发,骑行至新疆吐鲁番,途中发现景观类型由出
发时的森林变化为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B.无规律性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独特性
【答案】C
【解析】从北京到新疆,从东向西是经度地带性变化,即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选C
正确。
【2】与这种变化相似的是( )
A.从新加坡到北京的变化
B.从莫斯科到共青城(俄罗斯东部城市)的变化
C.从成都到拉萨的变化
D.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变化
【答案】D
【解析】从新加坡到北京是纬度地带性,A错;从莫斯科到共青城,虽然东西方向变化,但大部
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域变化不明显,B错;从成都到拉萨,是从平原向高原变化,不
是经度地带性,C错;从伦敦到阿斯塔纳,是从沿海到内地的变化,经度地带性明显。
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2.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图示
植被覆盖度经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最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海拔D.光照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该省区跨过的经度从100°E向东一直到125°E,东西距离大,东部地区植被
覆盖度大,水分条件好,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低,水分条件差,经度地带性明显,因而图示植被
覆盖度经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最主要是水分条件。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明确所谓经度地带性也就是干湿度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和大气
环流等因素的作用,水分梯度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植被或生态系统大致沿
经线方向延伸成带而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
可见,影响植被覆盖度经度地带性分
布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影响。
3.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喜玛拉雅山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答案】C
【解析】下列分异规律: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看到从北京到九龙植被明显的变化,为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B.喜马拉雅山南坡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水热为基础。
C.坐火车看到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植被明显变化,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
D.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水热为基础。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可作答。
【重点难点】自然环境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东西方向=纬线延伸方向=经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线延伸方向=纬度变化方向。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答案】D
【解析】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因为北半球山南接受的热量多,雪线高。
【考点】本题考查坡向对自然带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点。
山地的坡向也会导致地域差异,阳
坡和阴坡的热量状况不同,因而植被类型不同;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状况不同。
因而自然景观
差异明显。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掌握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分布的纬度比背阴坡高的规律。
(2)一般地说,向阳坡比背阴坡自然带更丰富。
【规律总结】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
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是多年积雪区
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6.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答案】错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
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带性。
但是不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不能称之为地带性规律。
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7.如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
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迎风坡,S坡是向阳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迎风坡,N坡是向阳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
根据图示①②③自然带的倾斜,北坡自然带
向上倾斜,判断北坡为向阳坡,为南半球,根据雪线的分布,南坡雪线低,判断
南坡为迎风坡。
选D项。
8.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B.经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因海陆分布造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严寒带针叶林和苔原带分布在60°--80°的
纬度范围,而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
故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和苔原带。
选D
项。
9.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 (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北半球的山地自然带分布特征:南坡为向阳坡,故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位于亚热带,故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
故C项正确
10.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A.垂直地带性现象B.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
新疆地处内陆,从地带性分布来看应为温带荒漠分布,故荒漠中的绿洲属于地方性分异。
11.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
自然带呈东西方向:由森林—草原—荒漠,是由于水分条件自西向东递减而形成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2.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13题。
【1】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台湾山脉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
第12题,根据该山南北两侧山麓自然带的差异: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脉为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秦岭。
【2】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酸雨B.水土流失C.泥石流D.水污染
【答案】B
【解析】第13题,秦岭以北为黄土高原,秦岭以南是南方湿润地区(丘陵广阔);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13.图19为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5分)
【1】根据植物的群落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条件和()条件的制约。
【答案】热量水分
【解析】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
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
根据植物的群落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
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制约。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B
【答案】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根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
【3】B地区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答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B地区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季风环流的成因。
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
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
由于自然植
被能较明显的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14.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
规律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沿纬度变化方向的地域分异
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D.垂直地域的分异
【答案】A
【解析】略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反映的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地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高山地区,受山地垂直方向水热状况改变的影响。
山顶
和山脚的水热状况不同,体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6.从赤道到高纬度,自然带呈现由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
寒带针叶林带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地理位置
【答案】B
【解析】从赤道到高纬度,自然带呈现由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17.以下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 )
①尼罗河绿色走廊②一山有四季
③南岭山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④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
⑤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
A.①②B.④C.③⑤D.②④
【答案】D
【解析】一山有四季反映的是垂直地域分异,我国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由赤道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其他的是非地带性分异。
18.该图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
读图完成43题。
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
①在30°N附近变化最为剧烈②在30°N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③在30°N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④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高山林线在30°N附近高低变化大,变化最为剧烈;
高山林线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纬度越高,林线越低,30°N以南地区林线降低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9.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
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46题。
【1】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分异
B.海陆位置影响,属干湿度地带分异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分异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
意图”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该处位于海拔较高,热量较低,属于非地带性因素。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在乙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生长的草地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体
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
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生长的草地。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1)说出圣诞节期间A地气候特点,并简述其成因。
(4分)
(2)图16中A-B-C -线自然带依次分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
(4分)
(3)分析B地所在气候带分布狭长的主要原因。
(4分)
【答案】(1)温和多雨(湿润);受西风带控制。
(每点1分,共2分)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从赤道向两极。
(每点1分,共4分)
(3)沿岸分布(南北走向)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内陆;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
(每点2分,共4分)
【解析】略
21.下列高山中,山地的垂直分异最复杂的是()
A.天山B.祁连山C.乞力马拉罗山D.长白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
纬度越低,相对高度大,则自然带数目多,故选C项。
22.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草原—荒漠对称分布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森林景观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出现草原—荒漠景观
【答案】C
【解析】略
23.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完成小题。
【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D.较暖、较干
【答案】B
【解析】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山脉基本为南北走向,海拔3000m以上东西两坡均为亚高山
针叶林,但东坡针叶林分布下限较低,表明东坡“较凉”;根据东西两坡基带海拔高低和植被差异
(东坡海拔低,基带为干旱河谷灌丛带;西坡海拔高,基带为亚高山针叶林)可知该山地位于我
国西南地区,且最可能位于横断山地区。
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3000m以上降水较多。
故选B。
【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
【答案】D
【解析】解析:该区域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但谷地地区始终受下沉
气流影响,谷地底部降水偏少。
故选D。
【3】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
【答案】A
【解析】解析:该山地有常绿阔叶林分布,而新疆、山西属于温带气候,不存在常绿阔叶林。
故B、D两项可排除。
据东西两坡基带海拔较高(东坡在1000m以上,西坡在3000m以上)和基带植
被(东坡基带为干旱河谷灌丛)可排除安徽(以平原为主,缺少高大山脉)。
故选A。
24.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
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下题。
【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答案】AC
【解析】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
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是阳坡但是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反而低。
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
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
【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答案】AD
【解析】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但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是东南季风,而不是西南季风。
25.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B.、C.。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温带草原带(1分)温带荒漠带(1分)
(2)从沿海到内陆(1分)水分条件(1分)热量条件(1分)中纬度(1分)
(3)温带季风气候(1分)温带草原(1分)耐干旱、善奔跑(1分)
【解析】
(1)据图分析: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C为温带荒漠带。
(2)自然带的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
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热量基础上进行的。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
特别明显。
(3)据图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耐干旱、善奔跑。
【考点】本题考查了自然带名称的判断;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自然景观属于()
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答案】D
【解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是山脚与山顶自然带和气候等自然景观的差异。
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7.我国西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原因是
A.位于中高纬度,光照充足B.位于中低纬度,水热充足
C.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D.人工栽种的外来树种多
【答案】BC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
垂直地域分异明显,适合多种植被生长;西南地区是我国的三大林区之一,植被类型多种多样。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点评:本题综合考察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难度中等。
28.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A.丁>丙>乙>甲B.丁>乙>丙>甲
C.乙>丁>丙>甲D.甲>丙>乙>丁
【答案】B
【解析】甲地山下是雨林景观,地处赤道附近;乙山麓地带是荒漠和草原,可判断是温带,在我
国可能是西北内陆的山地;丙山鹿地带是常绿阔叶林带,是亚热带地区;丁山鹿地带是针叶林,应属亚寒带地区;我国三地纬度由高到低是丁-乙-丙;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说明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丁>乙>丙>甲。
选B正确。
【2】若乙表示的是我国天山,则其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土壤
C.水分D.热量
【答案】C
【解析】若乙表示的是我国天山,天山北坡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分布了针叶林;南坡面对干旱的塔里木盆地,水分严重不足,从而缺少森林带。
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自然带知识。
29.下图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①处自然带形成无关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东南信风带影响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D.山地迎风坡
【答案】A
【解析】①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是受东南信风带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以及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形成,B、C、D有关。
该地纬度较高,不受赤道低气压控制,A无关,选A。
【2】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D
【解析】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是因山地地形影响,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体现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D对。
A、B、C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30.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
______________。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寒带苔原(1分) 4 000~5 000米(2分)
(2)没有(1分) 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2分)
(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红壤褐土
(5)亚马孙河流域
(6)低纬度
【解析】
(1)自然带①的分布是北纬70°—80°,可判定为苔原带;根据纵坐标,可读出其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为4 000—5 000米。
(2)自然带②分布在50°N—70°N,可判定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因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无此带分布。
(3)③自然带从分布可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从自然带④所分布的纬度看,大陆东西部的植被是不一样的,因此其土壤也不同。
(5)⑤就自然带而言是热带雨林带,就气候类型而言属热带雨林气候,就植被而言属于热带雨林。
(6)垂直地带性的复杂程度与山地高度和山地所处纬度相关,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垂直地带性表现越明显。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