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病情确定置管位置。 3.协助病人取坐位、半卧位或平卧位,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操作程序
4.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术者戴无菌手 套,铺洞巾,协助术者抽取2%利多卡 因或普鲁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术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过程中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 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连 接处是否严密,置管后胸壁引流管周 围伤口用凡士林纱布严密包裹,外敷 无菌敷料,保持管道的密闭。
护理措施
4.体位 最常采用半卧
位,有利于呼吸和 引流。病人躺向患 侧时,注意勿压迫 引流管。生命体征 平稳时,可允许病 人在床上或下床活 动,要妥善携带引 流瓶,保持管道密 闭,不必夹管。 。
护理措施
5.妥善固定 引流瓶应
妥善固定于床旁,引流 管长度适当,过长则易 于扭曲或引流液积聚在 环圈处阻碍引流,过短 则在活动时易牵拉引流 管,引起疼痛或脱管。 若引流管滑脱,应立即 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消毒处理后有凡士林纱 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 进一步处理
健康教育
1.讲解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临床意义,取 得积极配合。
2.告知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避免引流 管打折、受压、扭曲、过度牵拉、脱落等; 避免打破水封瓶;防止引流液反流或空气进 入胸膜腔;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3.说明深呼吸及咳嗽的意义,保持引流通畅 ,有利于排出胸腔内气体或液体,促进肺复 张,预防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胸膜瘘 胸腔引流管内持续排出大量气体,临床表现为发热
、刺激性咳嗽、咳红色或淡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疑为支气管胸 膜瘘,可向胸腔内注入美蓝,病人咳出带有美蓝的痰液即可确诊。
护理措施
7.拔管 引流管无气体排出,或引流量 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即24小时引流 液<50ml,脓液<10ml,X线检查显示 肺膨胀良好,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 管。拔管时病人取坐位(全肺切除的 病人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先嘱病人 深吸气末屏气,迅速拔管,同时用凡 士林纱布紧紧覆盖伤口,随后收紧、 结扎缝线,局部包扎固定。拔管后观 察病人有胸闷、呼吸困难、伤口漏气
护理措施
2.保持管道的无菌 引流装置保持无菌
,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以下 60~100cm,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 ,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腔引起感染。 每日更换引流瓶一次,各项操作严格
执行无菌原则,更换引流瓶用蒸馏水 或生理盐水。(更换引流瓶可以从观
察窗即小玻璃管处操作)
护理措施
3.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管
出血 若每小时引出血性液体超过200ml,持续2~3小时以 上,同时伴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低血容量的
表现,应考虑活动性出血的可能,立即通知医生。挤压引流管 时可从观察窗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颜色,可用手测试引流 管的温度。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并做好开胸探查的准备。
护理措施
胸内吻合口瘘 若胸腔引流液浑浊,性状似胃液或混有食物残渣,
乳糜胸 若胸腔引流液量多、且由清亮转为淡黄色或乳白色浑浊液,
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疑为乳糜胸。乳糜胸多因伤及 胸导管所致,多发生于术后第2~10天。一旦确诊,应进低脂或无脂 饮食(因为脂肪分子经淋巴管吸收形成乳糜液),必要时禁食水、静 脉营养支持(静脉输入的脂肪乳不经淋巴管吸收),行胸腔闭式引流 ,及时引出乳糜液,使肺膨胀。需行胸导管结扎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第一、临床意义 第二、置管位置 第三、物品准备 第四、操作程序 第五、注意事项 第六、护理措施 第七、健康教育
临床意义
气胸、血胸、脓胸以及胸腔手术后,均需行胸腔闭式引
流,目的是排出胸腔内气体或液体,恢复和保持胸膜腔内负压 (-8~-10cmH2o),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肺复张,防止感染 (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血胸易形成脓胸)。
护理措施
6.观察与记录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颜色、水
柱波动范围。 全肺 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目的是保持
患侧胸腔内有一定量的渗液,以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隔移位。 应严密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及其发展变化、气管或心脏搏动移位 。如胸腔内有大量的积液积气,压力增高,气管、纵隔偏向健 侧应开放引流管,放出适量引流液或气体,恢复气管、纵隔的 正常位置。每次放液量不应超过100ml,速度宜缓慢,避免快 速大量放液引起纵隔突然移位,导致心脏骤停。
或进食后临床出现胸闷、气短、心率快、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胸腔积 液和全身中毒症状,疑为胸内吻合口瘘。口服美蓝后,胸腔引流管见 美蓝引出即可确诊。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多 发生于术后第5~14天。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禁食水,保持胃 肠减压持续有效,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积极抗感染治疗及营养 支持,加强基础护理。
品。
置管位置
液体处于低位,排液管一般在腋中线 和腋后线第6~8肋间插管引流;气体多 积聚在胸腔上部,排气管常在锁骨中 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积聚的最 低位。
物品准备
1
图3-1 单瓶式水封瓶
图3-2双瓶式水封瓶
图3-3持续负压吸引瓶 1-接胸腔引流管;2-调压管;3-接负压吸引
操作程序
1.病人准备 向病人说明胸腔引流术的目 的和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 作。询问有无利多卡因等药物过敏史 ,并行X线检查或 B超定位穿刺点。
护理措施
1.保持管道的密闭 使用
前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注意 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 损,各连接处是否严密,胸壁伤 口引流管周围用油沙布包裹严密 ,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下 3~4cm,(蒸馏水计为100ml),并 保持直立。搬运病人和更换引流
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的近
端,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如水封 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 更换另一水封瓶。然后松开止血 钳,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排 出胸腔内气体或液体
2.操作时嘱病人不能用力咳嗽和深呼吸 ,术中若有不适,用手势说明,待医 生停止操作后才能活动或咳嗽,以防 污染或形成气胸。
注意事项
3.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的变化, 穿刺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胸闷、心悸、 出冷汗、面色苍白、晕厥或突然咳嗽 等表现,应立即停止操作,使患者平卧 休息,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对 症处理,遵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 素0.3~0.5ml。(胸膜肺休克)
4.讲解半卧位和适当活动的意义,半卧位有 利于呼吸和引流,适当活动有利于肺复张, 可促进食欲,增强体质,有助于早日康复。
谢 谢!
物品准备
1.物品: 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胸腔穿刺包、无菌
手套、无菌引流管和引流装置1套、无菌敷料、氧气 等抢救物品。常用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三种:单 瓶式水封瓶(图3-1)、双瓶式水封瓶(图3-2)、 持续负压吸引瓶(图3-3)。目前一次性塑料胸腔引 流装置在临床广泛使用。
2.消毒用品: 2%碘酊、75%酒精。 3.药品: 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肾上腺素、阿托
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 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或液 体,水柱是否波动,必要时嘱 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正常的水 柱上下波动约4~6cm。应每 30~60分钟向水封瓶方向挤压 引流管一次,防止引流管打折 、受压、扭曲、堵塞,并鼓励 病人深呼吸、咳嗽或变换体位 ,有利于排出胸腔内气体或液 体。若水柱无波动,则提示引 流管不通畅或肺已膨胀;若病 人出现气短、呼吸困难、气管 向健侧移位,则怀疑引流管被 堵塞,应挤压引流管或使用负 压抽吸,使其通畅。挤压引流 管的方法:一手捏紧引流管, 一手挤压引流管,双手交替进 行。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操作程序
4.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术者戴无菌手 套,铺洞巾,协助术者抽取2%利多卡 因或普鲁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术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过程中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 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连 接处是否严密,置管后胸壁引流管周 围伤口用凡士林纱布严密包裹,外敷 无菌敷料,保持管道的密闭。
护理措施
4.体位 最常采用半卧
位,有利于呼吸和 引流。病人躺向患 侧时,注意勿压迫 引流管。生命体征 平稳时,可允许病 人在床上或下床活 动,要妥善携带引 流瓶,保持管道密 闭,不必夹管。 。
护理措施
5.妥善固定 引流瓶应
妥善固定于床旁,引流 管长度适当,过长则易 于扭曲或引流液积聚在 环圈处阻碍引流,过短 则在活动时易牵拉引流 管,引起疼痛或脱管。 若引流管滑脱,应立即 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消毒处理后有凡士林纱 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 进一步处理
健康教育
1.讲解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临床意义,取 得积极配合。
2.告知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避免引流 管打折、受压、扭曲、过度牵拉、脱落等; 避免打破水封瓶;防止引流液反流或空气进 入胸膜腔;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3.说明深呼吸及咳嗽的意义,保持引流通畅 ,有利于排出胸腔内气体或液体,促进肺复 张,预防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胸膜瘘 胸腔引流管内持续排出大量气体,临床表现为发热
、刺激性咳嗽、咳红色或淡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疑为支气管胸 膜瘘,可向胸腔内注入美蓝,病人咳出带有美蓝的痰液即可确诊。
护理措施
7.拔管 引流管无气体排出,或引流量 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即24小时引流 液<50ml,脓液<10ml,X线检查显示 肺膨胀良好,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 管。拔管时病人取坐位(全肺切除的 病人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先嘱病人 深吸气末屏气,迅速拔管,同时用凡 士林纱布紧紧覆盖伤口,随后收紧、 结扎缝线,局部包扎固定。拔管后观 察病人有胸闷、呼吸困难、伤口漏气
护理措施
2.保持管道的无菌 引流装置保持无菌
,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以下 60~100cm,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 ,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腔引起感染。 每日更换引流瓶一次,各项操作严格
执行无菌原则,更换引流瓶用蒸馏水 或生理盐水。(更换引流瓶可以从观
察窗即小玻璃管处操作)
护理措施
3.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管
出血 若每小时引出血性液体超过200ml,持续2~3小时以 上,同时伴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低血容量的
表现,应考虑活动性出血的可能,立即通知医生。挤压引流管 时可从观察窗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颜色,可用手测试引流 管的温度。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并做好开胸探查的准备。
护理措施
胸内吻合口瘘 若胸腔引流液浑浊,性状似胃液或混有食物残渣,
乳糜胸 若胸腔引流液量多、且由清亮转为淡黄色或乳白色浑浊液,
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疑为乳糜胸。乳糜胸多因伤及 胸导管所致,多发生于术后第2~10天。一旦确诊,应进低脂或无脂 饮食(因为脂肪分子经淋巴管吸收形成乳糜液),必要时禁食水、静 脉营养支持(静脉输入的脂肪乳不经淋巴管吸收),行胸腔闭式引流 ,及时引出乳糜液,使肺膨胀。需行胸导管结扎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第一、临床意义 第二、置管位置 第三、物品准备 第四、操作程序 第五、注意事项 第六、护理措施 第七、健康教育
临床意义
气胸、血胸、脓胸以及胸腔手术后,均需行胸腔闭式引
流,目的是排出胸腔内气体或液体,恢复和保持胸膜腔内负压 (-8~-10cmH2o),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肺复张,防止感染 (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血胸易形成脓胸)。
护理措施
6.观察与记录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颜色、水
柱波动范围。 全肺 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目的是保持
患侧胸腔内有一定量的渗液,以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隔移位。 应严密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及其发展变化、气管或心脏搏动移位 。如胸腔内有大量的积液积气,压力增高,气管、纵隔偏向健 侧应开放引流管,放出适量引流液或气体,恢复气管、纵隔的 正常位置。每次放液量不应超过100ml,速度宜缓慢,避免快 速大量放液引起纵隔突然移位,导致心脏骤停。
或进食后临床出现胸闷、气短、心率快、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胸腔积 液和全身中毒症状,疑为胸内吻合口瘘。口服美蓝后,胸腔引流管见 美蓝引出即可确诊。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多 发生于术后第5~14天。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禁食水,保持胃 肠减压持续有效,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积极抗感染治疗及营养 支持,加强基础护理。
品。
置管位置
液体处于低位,排液管一般在腋中线 和腋后线第6~8肋间插管引流;气体多 积聚在胸腔上部,排气管常在锁骨中 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积聚的最 低位。
物品准备
1
图3-1 单瓶式水封瓶
图3-2双瓶式水封瓶
图3-3持续负压吸引瓶 1-接胸腔引流管;2-调压管;3-接负压吸引
操作程序
1.病人准备 向病人说明胸腔引流术的目 的和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 作。询问有无利多卡因等药物过敏史 ,并行X线检查或 B超定位穿刺点。
护理措施
1.保持管道的密闭 使用
前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注意 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 损,各连接处是否严密,胸壁伤 口引流管周围用油沙布包裹严密 ,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下 3~4cm,(蒸馏水计为100ml),并 保持直立。搬运病人和更换引流
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的近
端,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如水封 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 更换另一水封瓶。然后松开止血 钳,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排 出胸腔内气体或液体
2.操作时嘱病人不能用力咳嗽和深呼吸 ,术中若有不适,用手势说明,待医 生停止操作后才能活动或咳嗽,以防 污染或形成气胸。
注意事项
3.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的变化, 穿刺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胸闷、心悸、 出冷汗、面色苍白、晕厥或突然咳嗽 等表现,应立即停止操作,使患者平卧 休息,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对 症处理,遵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 素0.3~0.5ml。(胸膜肺休克)
4.讲解半卧位和适当活动的意义,半卧位有 利于呼吸和引流,适当活动有利于肺复张, 可促进食欲,增强体质,有助于早日康复。
谢 谢!
物品准备
1.物品: 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胸腔穿刺包、无菌
手套、无菌引流管和引流装置1套、无菌敷料、氧气 等抢救物品。常用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三种:单 瓶式水封瓶(图3-1)、双瓶式水封瓶(图3-2)、 持续负压吸引瓶(图3-3)。目前一次性塑料胸腔引 流装置在临床广泛使用。
2.消毒用品: 2%碘酊、75%酒精。 3.药品: 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肾上腺素、阿托
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 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或液 体,水柱是否波动,必要时嘱 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正常的水 柱上下波动约4~6cm。应每 30~60分钟向水封瓶方向挤压 引流管一次,防止引流管打折 、受压、扭曲、堵塞,并鼓励 病人深呼吸、咳嗽或变换体位 ,有利于排出胸腔内气体或液 体。若水柱无波动,则提示引 流管不通畅或肺已膨胀;若病 人出现气短、呼吸困难、气管 向健侧移位,则怀疑引流管被 堵塞,应挤压引流管或使用负 压抽吸,使其通畅。挤压引流 管的方法:一手捏紧引流管, 一手挤压引流管,双手交替进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