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含答案) (1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16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
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物体在1~3s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
C. 物体在3~5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
D. 物体在5s内的通过的路程为2m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室内不要喧哗,是要求同学们说话时响度小些
B. 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闻其声识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较大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熔化吸热,使周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B. 电冰箱内能维持较低的温度,是因为制冷剂在冰箱内汽化吸热
C. 给高烧病人擦拭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D. 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主要是利用水降温放热
4.下列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B. 速度单位1米/秒小于1千米/时
C. 测量长度一定要使用分度值最小的工具
D. 所有的测量都会存在误差
5.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 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B. 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
C. 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
D. 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
6.对于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漫反射
B. 远离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
C. 反射现象中,光路一定是可逆的
D. 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为90°
7.对下列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 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的速度约为10m/s
B. 人的密度约为1g/cm3左右
C.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20℃左右
D. 普通书桌的高度约为1.2m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实验观察和测量()
A. 选择厚玻璃板做实验
B. 用光屏来确定像的位置
C. 实验的环境越亮越好
D. 选择薄玻璃板做实验
9.下列对于光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物理学中的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B. 光的色散实验证明白光是种复色光
C. 能吸收红光的物体是红色的
D. 透镜的焦距越大,其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
10.下列关于近视的看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的眼睛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 近视的眼晴晶状体焦距变小
C. 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
D. 近视眼可用会聚透镜进行矫正
11.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调节平衡螺母时,若指针偏向刻度盘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B. 必须使用镊子加减砝码,但可用手直接移动游码
C. 测量时,物体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
D. 若砝码被磨损后质量减小,测得物体的质量也会偏小
1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与温度无关,但密度受温度影响
B. 物质的密度由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决定
C.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位置,质量不相同
D. 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定值,与状态无关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B. 记录水的温度的时间间隔不相等比相等好
C. 实验中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D. 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14.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B. 大雪:“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小寒:“冰封万里雪皑皑”,水结冰时需要吸热
D.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主要是由液化形成的
15.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
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B. 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 若凸透镜不动,蜡触向左移动,像距会变小
D. 此时所成的像只能用光屏接到,无法用眼睛直该观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6.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的时间相同,所以这样的卫星相对
地球是______的,但其相对于太阳是______的。

17.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开,说明音叉在______,小球被弹开
的幅度越大,______越大。

(选填“响度”或“音调”)
18.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用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时,盘中的砝码和
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g。

19.如图所示是一款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被导盲杖接受,
导盲杖会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提醒使用者周围有障码物,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嘀嘀”的提示音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

20.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与储存和运输。

实验表明,使气体液化的方
式______,所有气体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液化。

2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m/s,当光由真空进入到光的介质中时,光的传播速度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教室里,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黑板和粉笔字都发
生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手中粉笔的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如图所示,从某个角度观察,看起来茶确是空的。

在不改变观察角度的情况下,向
碗中慢慢注水后,就会看到碗中的硬币。

这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到的硬币是______(选填“实物”、“虚像”或“实像”)。

24.红光、______光和蓝光是色光的三原色,太阳光中的______外线可以用来灭菌和使
荧光物质发光。

25.汽车的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
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

小汽车
的后视镜大多是平面镜,而对于大型车辆。

其后视
镜一般是______(选填“凹面镜子”、“凸面镜”),
物体在镜中成正立、______的虚像,增大了驾驶员
观察视野。

但即使如此,驾驶员仍有观察不到的盲
区,如图所示,所以行车、走路定要注意安全。

26.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镜,来自物体的
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______的实像。

27.某品牌盒装牛奶,盒上标有“净含量500ml”,用天平测得牛奶的质量是520g,则
这种牛奶的密度是______g/cm3;小明喝了半盒牛奶,剩下半盒牛奶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7.0分)
28.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9.渔用声呐是一种水声探测仪器,专供渔船对鱼群进行搜索、跟踪、
识别、定位和测距,实现瞄准捕捞之用,如图所示。

某渔船在某次
寻找鱼群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1.2s接到回波,若已知此时声音在
水中的传播为1500m/s,则鱼群距离声呐的距离大约为多少?
30.如图所示为我国自行设计和生产的“歼10B”战斗机,因为装配了国产大推力矢量
发动机(喷口可以向不同方向偏转以产生不同方向的推力的一种发动机),“歼10B”具有极高的机动性。

在某次执行任务时,“歼10B”要由北部战区的A机场飞至南部战区的B机场。

已知两机场间的距离为1224km,1马赫=340m/s。

试求:(1)若“歼10B”以0.8马赫的平均速度(水平方向)正常飞行,则其在两机场间飞行的时间为多少?
(2)若“歼10B”将平均速度提升至1.2马赫(水平方向),则其在两机场间运行的时间比正常飞行时间节省了多少?
31.容器中装有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其体积为1000cm3经过一段时间,由于水
的蒸发,容器中只剩下500cm3的盐水,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试求:(1)蒸发掉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的盐水的密度是多少?
32.某小组使用天平、砝码、烧杯测量某种液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82.8g
(3)将装有适量的烧杯放在天平的托盘上,如图甲所示,测得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

(4)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cm3 (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______g/cm3
(6)分析实验过程,可知所测得的液体密度要比液体的实际密度偏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3.人们常将新鲜蔬菜装在塑料袋内并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

在夏天,当把装
有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看到塑料袋内、外都有水珠。

请解释这个现象。

六、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34.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
射光线。

35.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可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像,如图甲所示,请
结合图乙解释A点所成的像会偏向A点左上方的原因。

(如果需要,可在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
七、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3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某小组将质量相等的海
波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
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
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并升高温度后结
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2)实验时,使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这样做的好处有:增大加热面积、使物质缓慢升温和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规律不同。

其中______的是晶体,熔点为______℃;
(4)第5min~第7mim,海波处于______状态。

37.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
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把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_____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并使玻璃板与白纸______;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_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______;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分析数据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我们隔着玻璃板看到的“跳棋B”是跳棋B经玻璃板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______(选填“靠近玻璃板”或“远离玻璃板”)的虚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解答】
A.由s-t图象可知,在1s~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0.4m/s,故B错误;
C.物体在3~5s内的平均速度v===0.5m/s。

故C错误;
D.由s-t图象可知,当t=5s时,路程s=2m,即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解:A、教室内不要喧哗,是要求同学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

故A正确;
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用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3.答案:B
解析:解:
A、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故A错误;
B、电冰箱内能维持较低的温度,是因为制冷剂在冰箱内汽化吸热、在冰箱外液化放热,故B正确;
C、给高烧病人擦拭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故C错误;
D、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主要是利用水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其中需要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4.答案:D
解析:解:A、光年指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的单位;故A错误。

B、1m/s=3.6km/h;故1m/s大于1km/h;故B错误。

C、测量长度时,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度值和量程合适的测量工具;而不是测量长度一定要使用分度值最小的工具;故C错误。

D、误差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故所有的测量都会存在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光年指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的单位。

(2)1m/s=3.6km/h。

(3)测量长度时,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度值和量程合适的测量工具。

(4)误差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此题考查多个知识点,明确光年的含义、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测量工具的选择依据、对误差概念的理解;可解答此题。

5.答案:D
解析:解:A、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要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不符合题意。

B、水中物体反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感觉光线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发出,看到的像是虚像。

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不符合题意。

D、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实像,符合题意。

故选:D。

(1)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光线从水中斜射向水面,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感觉光线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发出。

(3)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而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点,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并做到举一反三。

6.答案:C
解析: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是0°,故D错误。

故选:C。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此题涉及的光学知识比较多,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但是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A、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的速度约为100km/h,约30m/s,故A错误;
B、人体的密度大约与水的密度相同为1×103kg/m3,即1g/cm3,故B正确;
C、正常情况下,人体温度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错误;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 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8.答案:D
解析:解:AD、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A错误,D正确;
B、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不是用光屏来确定像的位置,故B错误;
C、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

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C错误。

故选:D。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从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
(3)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

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9.答案:B
解析:解:A、物理学中为了研究光我们引入了光线这一物理模型,光线并不存在,故A错误;
B、太阳光是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白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从而说明了白光是复色光,故B正确;
C、透明物体只透过相同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相同颜色的光,所以吸收红光的肯定是不同颜色的物体,故C错误;
D、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强,故D错误。

故选:B。

(1)光线并不存在,它是为了便于研究光人们引入的物理模型;
(2)太阳光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3)透明物体只透过相同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相同颜色的光;
(4)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强。

本题考查光现象中多个知识点,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逐项仔细分析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晶状体太厚,眼球前后径过长,折光能力太强,焦距变小,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需要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B。

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11.答案:A
解析:解:A、天平的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说明左盘偏高,所以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故A正确;
B、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准用手拿,是因为手上会有汗或者脏东西,一是容易使称量变得不准,另外时间长了,容易把砝码腐蚀,故B错误;
C、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故C错误;
D、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例如某砝码上标有50g的字样,这个砝码的质量就是50g。

如果这个砝码磨损了,其实际质量就会小于50g,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小于50g,而你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50g,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1)会使用天平,特别是调平过程中平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天平的哪端偏高,平衡螺母就要向哪端进行移动;
(2)加减砝码需要用镊子夹取;
(3)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4)磨损的砝码质量就比砝码上标的示数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而小于砝码上所标的示数。

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温度、状态、形状无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枳无关,但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密度还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温度、状态、形状没有关系,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与种类和状态有关。

此题考查的是质量以及密度的理解,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仅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

13.答案:AC
解析:解:A、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因为俯视读取的温度值偏高,仰视读取的温度偏低,故A正确。

B、记录水的温度的时间间隔相等好,这样便于画出图象找出规律,故B错误;
C、实验中需要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沸腾前与沸腾时的气泡变化会有明显的不同,故C正确;
D、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还要观察气泡的变化特点,故D错误;
故选:AC。

(1)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做出判断;
(2)记录水的温度时,应该使时间间隔相同;
(3)水沸腾时气泡会有变化,这是我们要观察的重要现象之一;
(4)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水沸腾的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不难做出。

14.答案:ABD
解析: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正确;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
C、水结冰时,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错误;
D、雨主要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降落到地面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其中需要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15.答案:ABC
解析: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情况相同,故A正确;
B、若只升高凸透镜,由于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则像会向上移动,故B正确;
C、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需要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像,故C正确;
D、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故D错误;
故选:ABC。

(1)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分析;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
(4)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是将课本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6.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解:卫星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进行的,故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但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之间位置是变化的,所以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1)卫星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就是说,卫星永远在地球赤道上空的固定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