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6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
[根底稳固层]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C.启陨箨以蓺.粟菽蓺:种植
D.一旦运穷福艾.艾:停止
A[A项,岸:高。
]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善医而.聋 B.余以.手为口
是日剧饮而.归以.吾一日长乎尔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D.遂.往求疗
因往相.田,得疾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D[D项,“遂〞,均为连词,于是,就。
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B项,“以〞,介词,用;介词,因为。
C项,“相〞,动词,辅佐;动词,观察。
]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B.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D.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A项,“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C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D项,“西〞名词作动词,向西去。
]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在那里买了一块地,因为去观察这块地的好坏,得了病。
(2)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但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因此(先生)就选择山中的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
(3)(这时)即使想效仿山野的农夫和卑微的仆役,不得伸展躯体,上窜下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那么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那么神不烦观听无邪那么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那么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那么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5.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形骸既适/那么神不烦/观听无邪/那么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B.形骸既适那么神不烦/观听无邪那么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C.形骸既适那么神不烦/观听无邪那么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D.形骸既适/那么神不烦/观听无邪/那么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C[在古文中,“不亦……哉(乎)〞是典型的反问句式,往往单独成句,表达强烈的情感,故可判定D项不正确。
“相〞的古义和今义都常作“互相〞解释,而且古今通常都运用“与(同、和、跟)……相(互相)……〞句式表达意思,由此可判定A、B两项错误。
]
6.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
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省下面的市。
B.“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七尺或八尺为一“寻〞;古代的另一长度单位“仞〞与“寻〞相当,一“仞〞亦相当七尺或八尺。
C.中国古代使用过多种形制的钱币,但金属钱币使用最多,最广泛。
像本文中的“钱四万〞中的“钱〞即金属钱币。
D.“仕〞本义是做官。
与此意义相同的词有“仕宦〞“致仕〞等。
D[“致仕〞是辞官。
]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作者身处北宋初期,因受朝中保守派陷害,被削职为民,带着心灵的创痛,流寓苏州。
文章先叙写“高爽虚辟〞宜居之由“思得〞“不可得〞而终于“得之〞的过程。
土居褊狭不能出气,这与其说是生理上的感觉,不如说是愤懑和抑郁的心理上的感觉。
B.孙承祐的池馆遗址,环境优美而僻静,深受作者喜爱。
这一段写景,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真切地写出了被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的情态。
而对具体筑亭之事,仅以“构亭北碕〞一语带过。
至于为何取名“沧浪〞,那么始终未予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
C.作者抒写他从这一佳地获得的情趣,竭力渲染内心的舒坦自然,强调与大自然的息息相通,唯与“鱼鸟共乐〞。
这种极端化的追求,是作者心灵上对黑暗现实所做出的逆向反响,也说明政治打击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沉重印记。
D.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的痕迹,但作者并非简单地模仿,而是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自己的心态,特别是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B[B项,“至于为何取名‘沧浪’,那么始终未予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理解有误。
“沧浪〞来源于?史记?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此句寓含着厌恶政治污浊、退隐不仕之意,但作者无意在这点上展开,因为作者以大量笔墨议论抒情时,亭名的含义已不言而喻,无须赘述了,这正是本文谋篇布局的妙处。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
实,力求表达通顺。
在理解并译出句子大意的前提下,要推断并把握翻译要点,即得分点。
第(1)句的翻译要点是“觞〞的活用、“野老〞等重点词语和“浩歌〞的意译。
第(2)句的翻译要点是“横(充塞)〞“性伏(性情压抑)〞“寓(借)〞等重点词语。
[答案] (1)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
(2)情感充塞在内心就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
【参考译文】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
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
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
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
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
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祐的废园。
〞从高上下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
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
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
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
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
形体已然安闲,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
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拟,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
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
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
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
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
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