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学案6:4.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学习任务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认识。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如何遵循经济规律发展商品经济,如何处理好市场与计划的关系。
苏联五十年代的争论,列宁与斯大林商品经济理论的联系。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可和支持我国有关发挥计划或宏观调控作用的决策与措施。
2.科学精神:知道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了解苏联经济建设和五十年代初的争论,理解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3.法治意识:运用合法手段取得收入。
4.公共参与: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参与经济生活。
自主预习
一、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
1.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1)成就: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从1925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先实现了__________,后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1936年宣布苏联建成第一个__________国家。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意义:苏联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医治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增强了苏联的__________,充分显示了__________制度的优越性。
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发表
针对当时经济学界的种种错误观点,从1952年2月1日到9月28日,斯大林先后四次就政治经济学问题发表意见,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书名于当年公开发表。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1.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当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产生的。
2.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__________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斯大林指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__________,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__________。
3.斯大林认为,价值规律的作用存在两种情形:其一是在_______________,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其二是在__________,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四、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__________,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害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
合作探究
探究一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或商品经济的认识
『创设情景』
在苏联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在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以后,就应当消除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观点二: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
『探究任务』
1.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本质是什么?
2.运用斯大林的理论知识,找出上述两种错误的原因。
探究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创设情景』
苏联理论界有人认为:由于历史赋予了苏维埃国家特殊的作用,他的领导人能够依靠政权的力量废除现存的政治经济学规律,制定、创造新的规律。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就是苏维埃政权创造出来的。
针对上述观点,斯大林指出:这是完全不对的,不能把我们的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混为一谈。
『探究任务』
1.从哲学上看前一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2.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演练应用
1.斯大林认为:“情形正好相反。
如果不从个别企业和个别生产部门的角度,不从一年的时间来考察赢利,而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从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来考察赢利,那么个别企业或个别生产部门暂时的不牢固的赢利,就决不能与牢固的经久的高级赢利形式相比拟,这种高级赢利形式是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这一规律的作用及国民经济的计划化所提供给我们的。
”斯大林的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是()
A.只看到了高级赢利,而没有兼顾低级赢利
B.过分地强调了计划的作用
C.否认了市场对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作用
D.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2.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这就是高级赢利形式。
斯大林的高级赢利观意在说明()
A.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高级赢利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C.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
D.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消灭生产赢利的原则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探究一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或商品经济的认识
1.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本质是什么?
提示:两种观点都认为社会主义不应该进行商品生产。
2.运用斯大林的理论知识,找出上述两种错误的原因。
提示:(1)观点一。
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保持商品生产和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2)观点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导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探究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1.从哲学上看前一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前一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2.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国家制定计划要以客观规律为前提,客观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通过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开展工作,对人们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演练应用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的局限性。
从题干看,斯大林认为计划化是产生高级赢利的根本原因,过分强调了计划的作用,故应选B项。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B、C、D三项都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优越性,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