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麻雀》同步练习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麻雀》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44分)
1.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橱________ 窜________ 僵________ 诞________
厨________ 串________ 疆________ 延________
2. (3分)拼一拼,写一写。

(1)qǐng________问你xìng shén me________?
(2)今天,天qì________qíng________朗,我们相约去运dòng________。

(3)dōng________天来了,洁白的xuě huā________在空中fēi________舞,美极了!
3. (8分)给下面字加部首组成字,再组词语
庄________ ________ 衣________ ________
耳________ ________ 弟________ ________
4. (6分)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词语。

(1)(漂亮美丽)________的西湖边,她穿着一件(美丽漂亮)________的衣裳。

(2)我(喜爱喜欢)________一个人待在书房里,读自己(喜爱喜欢)________的文学作品。

(3)老师(嬉皮笑脸一本正经)________地告诉他,以后在课堂上不要在(嬉皮笑脸一本正经)________了。

(4)原来(热闹安静)________的街市,随着节日的到来,变得十分(热闹安静)________。

5. (8分)连一连。

6. (4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_______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_______,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_______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_______。

()
A . 四季景色;景物特点;树木;相呼应
B . 四季景色;景物特点;溪水;相呼应
C . 四季景色;景物特点;树木;相重复
7. (5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乞巧》是诗人________所写。

“乞巧”是________;诗的开头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叙述的是________的民间故事。

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一句可感受到家家户户乞巧的心愿,表达了________的心情。

②《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在补天前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

其中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先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________。

于是她又找啊找,终于________中找到了这种石头。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60分)
8. (17分) (2019四下·吴忠期中)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___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___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___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_________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___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_________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此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这其中有许多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如________,我还知道许多跟“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如________
(3)先说说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蜿蜒起伏:________
青翠欲滴:________
(4)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语句,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
(5)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这句话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 ________,
来到隆中这儿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

请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9. (23分) (2019五上·浙江期末) 阅读
(甲)《慈母情深》(节选)
梁晓声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乙)《我的母亲》(节选)
邹韬奋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
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

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从文中找出能表达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

①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

________
①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

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________
(2)请用简练的语言各自概括这两篇短文的事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短文(甲)________
短文(乙)________
(3)品读赏析。

①细读选文(甲),从四个“立刻”中,读出了________
②细读选文(乙),请你从“打得好”这三个字中,揣摩出母亲当时的真实想法,写在横线上________。

(4)选文(甲)中的这位母亲,面对别人的质疑,大声回应,而选文(乙)中的母亲,面对孩子被打,却“饮泣吞声”。

你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想法。

10. (20分)课外阅读。

花钟
夏天,天亮得早,我起得也早。

我听见虫儿在草丛里高声(鸣呜)叫。

露水很重。

不知为什么,我总喜欢把那些牵牛花比做(彩采)色的小喇叭。

那些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小喇叭,它们每天清晨,朝着东方,播放着第一场昆虫音乐会。

我想,
那绿色的蔓条儿,该是电线了。

当我绕湖一周,又爬上那座小山坡,大约六点钟。

我看见蒲公英也展开了它金黄的花冠。

远远望去,好像满山坡都是点点阳光在闪烁,每天都是这样。

我(提题)醒自己,该回家了;吃过早饭,就去上学。

我知道,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得去锻(炼练);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就该回家吃早饭了。

我从来没有迟到过。

我知道许许多多的花都(按安)时开放着。

在花的学校里,花是(尊遵)守时间的孩子,它们和我们一样。

(1)划去括号中搭配不恰当的字。

(2)题目“花钟”的意思是什么?
(3)读句子,做练习。

“那些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牵牛花每天清晨朝着东方开放。

”文中画线部分与这句话相比,那个比较好?好在哪里?
(4)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迟到过?”
三、综合运用 (共2题;共8分)
11. (5分)按要求写句子。

(1)学校被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打扮得绚丽多彩。

(改为“把”字句)
(2)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用划线词造句)
为了________,就是________。

(3)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仿写句子)
花儿一开,________。

(4)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仿写句子,注意划线词的用法)
风在大树上________,在大海上________,在校园里________。

12. (3分)按要求完成句子。

(1) ________地球停止旋转,洗澡水________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填关联词语)
(2)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缩句)
(3)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而不舍精神的人。

(修辞)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4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考点:
答案:3-1、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答案:4-4、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60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答案:8-5、
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
答案:9-4、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
答案:10-4、考点:
解析:
三、综合运用 (共2题;共8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考点:
解析:
答案:12-1、答案:12-2、答案:12-3、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