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引入本单元新课:有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从别人的眼泪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做幸福”。

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生命使人类总有一支血脉在延续,老一代死亡,新一代出生,世代更替,在这一过程中,人口也在一直不断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案例:引用学生调查大田城关近10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

设问:(1)近10年大田城关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田城关人口总数量不断增长)

(2)大田城关人口为什么会不断增长?并指导学生完成活动P
3
1.第1年增加:20万×2%=4000人
第11年增加:20万×(1+2﹪)10=243799人;243799×﹪=4145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
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 人口的自然增长数量增加的因素:自然增长率、人口基数、人口迁移
2.人口的自然增长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补充:
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
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指导读图“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补充: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判读步骤与方法
1.读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2.判读图形变化特征。

3.横纵坐标的关系。

(1)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

(2)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的关系:
A :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B: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因为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到改善,人们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因为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

3.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增大也会导致人口增加。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3)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图1.3)
原因:过去的100多年来,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4.世界人口的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平衡
指导读图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
补充:地理柱状统计图的阅读
1.认清图例含义。

2.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

(1)大洲之间的差异
1.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

2.此部分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在上课时由学生分析说明。

具体略(2)国家之间的差异
指导学生阅读P
5
1.了解人口数量在1亿以上的国家,分别属于哪一大洲?
2.这10个国家中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国家?哪类国家更多些?
3.比较这两类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发展趋势。

指导读图“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增长政策”:
不能,可以从各国的国情不同,人们的生育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方面分析。

补充:
1.人口增长过快的后果: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社会压力大,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给资源、环境造成压力,激化人地矛盾。

2.人口老龄化指标:60岁大于10﹪或65岁大于7﹪。

3.人口老龄化后果:劳动力不足;个人和社会赡养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划分依据: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划分: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图1.6)
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此部分可以采取由学生分组讨论(图下的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的程序进行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
原因: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

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

地区差异: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历史上所学知识从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不同?发达国家之间有什么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疑问解答: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表中的数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果,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年龄结构原因造成。

可以进一步有数据来验证。

假定有两个总数相同的人口,各自的年龄结构与分年龄组死亡率见下表:
率比乙人口小,但计算出的总人口甲死亡率却大于乙人口。

这就是人口年龄结构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白如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性例子——芬兰(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变化情况分析)
2.了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原因。

(1)前工业化时期——原始型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传统型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型
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人口增长模式是人口发展的基础。

在不同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增长模式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

板书设计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3.世界人口的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平衡(1)大洲之间的差异(2)国家之间的差异4.人口政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划分依据
(2)划分: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