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药》是手头最后一本小说,因为太厚,一直没有看。

这两天给自己放假,
读这本小说。

这是美国土著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一长篇小说。

小说人物庞大,情节跌宕,其中小故事点出了什么是爱药。

叙述者利夏安·莫里西的年迈的外公患了老年痴呆症,与年轻时的恋人旧情复燃,这使外婆大吃其醋。

利普夏如此描述外婆对外公的爱:我一直以来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爱会枯萎,爱会淡漠,直至死亡,可现在我看到外婆,我知道爱是给人带来痛苦的。

为了挽回外公,外婆想起了爱药,一种印第安人的巫师才会使用的效力强大的魔药,它能让变心的爱人回心转意。

于是,她把这一获取爱药的任务交给了利夏普。

利夏普想报答外婆的养育之恩,因此他感到义不容辞。

他想外公和外婆重归于好,重新从生活中获取快乐。

但他不想和神秘的皮拉杰老太打交道。

有的传统的魔药他不知去哪里才能找到,比如像小珍珠一样有魔力的种子;有的他不愿意去找,比如正在交配的青蛙。

最后他想到了黑额黑雁,他想打一对这样的黑雁,剖出它们的心来给外公和外婆吃,这样他们就像一对黑雁一样相爱到老。

他埋伏在沼泽地,等到一对黑雁落地时,他开了枪,可是没有打中。

最终利夏普偷了懒,走了捷径。

他去超市买了两只冷冻的,现代化农业制造出来的,与爱的巫术毫不相干的火鸡,挖出它们
的心来交给外婆,骗她说是黑雁的心。

外婆虔诚地把火鸡的心当黑雁的心吃了下去。

可当她把火鸡心放在三明治里骗外公吃时,外公心存疑虑,迟迟不咽。

外婆一气之下,在他肩胛骨当中重击
一拳,让他咽下鸡心,结果他噎死了。

外公死后,外婆常常梦见外公回来,叫她去他那儿。

外婆对利夏普说,“是爱药,我的利夏普,它的功效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的多。

”利夏普向外婆坦白了一切。

他说:“不是爱药,外婆,超市里的鸡心是不会让他回来的。

是别的东西,是
真实的情感。


这时,我们领会到了小说的主题:传统的印第安巫术可能会失灵的,爱药会失灵的,真正没有失灵的,是人心中常存的爱和情。

《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作者赢得了许多奖项,也是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当代美国印第安长篇小说。

《爱药》采用了特殊的叙事形式,全书的故事有二十个之多,六个人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十三个故事,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七个。

全书的时间跨度为五十年(1934-1984)。

往往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事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故事内容彼此关联。

作者路易丝·厄德里克女士倾情作序,谈瀛洲先生热情推介并作序,第一部译成中文的当代姜国印第安长篇小说,1984年全国书评家协会获奖作品,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菲利普·罗斯、安·泰勒、中国学者虞建华等高度评价。

本书以北达科他北部靠近加拿大边境的齐佩瓦人居留地为背景。

是迄今为止厄德里克的所有作品中被研究和讨论得最多的一部,也是公认的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成,为美国族裔文学研究的主要文本之一。

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Erdrich 1954—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北美龟山原住民保护区的奥吉布瓦族人,双亲皆长年服务于部落居留地的印第安事务学校,外祖父曾任部落酋长。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大潮的代表人物,曾先后获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苏·考夫曼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洛杉矶时报》小说奖和司各特·奥台尔历史小说奖等文学大奖,目前她已出版了二十余部作品,她的第一部青少年小说《桦树皮小屋》曾被台湾有关部门推荐为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爱药》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天资聪颖的厄德里克啼声初试。

与哈克贝利·费恩一样,她对本族人的洞察和理解与生俱来。

她对艰难的生活的描写细腻冷峻,不落窠臼,令人信服。

厄德里克锋芒初试,就好评如潮。

菲利普·罗斯
像路易丝·厄德里克这样目光犀利、富有同情心的作家真是不可多得。

《爱药》是一部力作。

安·泰勒
《爱药》也描写了光明和美好,否则它一定会让人窒息。

托妮·莫里森
小说《爱药》蕴涵的巨大的力量让人震撼。

它的抒写是真实和精湛的。

凯·博伊尔
就如同托妮·莫里森写美国黑人,威廉·福克纳写美国南方,菲利普·罗斯、伯纳德·马拉默德写美国犹太人一样,厄德里克的小说同样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她虚构的文字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记录都更真实。

她的小说的诗般的语言、魔幻的特质、多角度叙事在《爱药》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这是一部值得移译、值得阅读的文学上品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大潮的代表人物,业已发表十余部长篇小说,而且部部叫好。

她的作品被收入各种文学选集,成为美国印
第安文学、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比较神话学和比较文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

198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爱药》更是受到书评家和读者的追捧,获当年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厄德里克的小说讲述印第安人、混血儿和其他在文化和社会上被边缘化的人。

他们的边缘地位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既是力量的源泉,也是软弱的原因。

由于她始终生活在白人和印第安两种文化中,形成了重叠的、复合的双重视角。

作为知识女性,厄德里克与女权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不同,她没有那么激烈地直接诉诸政治行动,但是,在要求民族平等,反对歧视、压迫和侮辱印第安人,争取印第安人的独立自由、自主权利这些方面,她的态度是明确的,立场是始终如一的。

她没有从二元对立的立场出发要求民族的平等和一致,在她看来,这只能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在印第安人的适应与调整中方能达致。

英国女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夫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

拿这句话来概括厄德里克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厄德里克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

印第安部落的衰败和印第安人的苦难,不断地震撼着她,并召唤她写作。

厄德里克在写作中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的写实方法,而采取了颇类现代主义的方法,主要表现为内倾的、重复的、多视角的处理方法上。

她写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把故事还给生活,把空间还给时间。

她的《爱药》并不像写实主义小说那般的将生活系统化和戏剧化,它是反完整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每章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房间,而彼此间并没有廊庑相连。

故事无中心,无主角,甚至于无情节。

没有一个人物是支配性的,支配的力量惟在命运的逻辑本身。

(陈光兴,中华读书报)
《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全书包括18篇独立的故事,分别由6个第一人称叙事者和1个全知叙事者讲述。

这些叙事者,包括全知叙事者在内,没有主次之分。

我们无法把可靠叙事者和不可靠叙事者的标签贴在他们身上。

他们对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讲述,但并不相互冲突、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这一点与经典现代主义作品截然不同。

无论是艾略特的《荒原》,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还是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都使用多重视角描绘一个支离破碎、混乱无序的世界。

而《爱药》中的印第安人的部落,无论从实质上,还是从概念上,都是一个联系的、有机的整体,有异于艾略特笔下空心人四处游走的荒原。

厄德里克对多重视角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适合印第安口头传统。

由于第一人称视角在时空方面的限制,《爱药》中的多个视角相互形成补充。

即使全知视角,也只是就非常有限的事物进行叙述,并不一股脑地交代一切。

在尼科特的讲述中,他决定抛家弃子,娶露露为妻,结果弄巧成拙,失手烧了露露的房子。

露露的叙事则交代了失火前后发生的事情,使得失火事件与整个部落联系在一起。

在尼科特妻子玛丽的叙事中,我们知道了尼科特离家之后和回家之前在家里发生的事情。

在不同人物的叙事中,我们逐步了解了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台背景。

在《爱药》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

情节需要线性时间和核心事件。

从整部作品来看,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统摄全书的故事,因此也无法概括小说的发展、高潮和结局。

甚至很多章节本身,并不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描绘一个或数个生活的片段。

但就是这些片段,能够更加真实地揭示出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

同样,《爱药》也没有中心人物,虽然我们可以
列举出其中的重要人物,例如琼、尼科特、玛丽、露露等,但我们无法进一步确定谁是惟一的核心人物。

厄德里克的小说,实际上表明,多重叙事者的使用有助于减轻人物个体的异化;不完全讲述的、重复讲述的、没有讲述的故事揭示出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把所有的人物都连结在一起,并帮助个体与社区根据变化的时代调整自身;非时间性的、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揭示出故事连结而成的网络,这些相互联系的故事确保了个体的稳定和文化的存活。

小说第一章“世上最了不起的渔夫”中,小说一开始以抒情的笔触,描述琼在暴风雪中丧命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

然后视角转换成为琼的侄女艾伯丁的第一人称叙事。

当越来越多的亲人到来,他们开始回忆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他们对此甚为熟悉,而读者则茫然不知。

这些家庭故事看起来毫无秩序,时间在过去和现在来回穿梭,地点在印第安居留区和外部不停地变动,人物也在白人、印第安人和混血儿之间转换不休。

但到了第一章末尾,我们发现,作者已经为我们介绍了几乎所有对琼重要的人物:她的养父母伊莱和玛丽,她的表姐塞尔达和奥瑞拉,她的丈夫高迪,她的儿子金和利普夏。

这些家庭成员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琼的特征,例如她是与伊莱一样的孤独者,她离开居留区是因为她像金一样愤怒而惊慌,她在暴风雪中步行回家是因为她像艾伯丁一样希望与家人团聚。

厨房里的言谈把所有的碎片拼接成一个整体,并描绘出一个琼的形象。

这章中的多重叙事者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琼·莫里西的多种角度,而且为我们展示了琼在她的社区中形象的复杂性,或许比她自己讲述要更加全面。

厄德里克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说她伟大,是因为她始终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灵魂的皈依。

她的爱是善的,悲悯与同情是广大的,而且,这与她对白人主流文化的专制性,以及社会不公的批判性联系在一起,显示着一种人性的深度。

白人的屠杀和迫害,使得印第安人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主流白人文化的蓄意歪曲和污蔑,又使得印第安人成为被妖魔化最严重的一个民族。

然而厄德里克没有奉行意识形态的规训,而是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

众多印第安人的受难与死亡,在厄德里克笔下,更多的不是来自直接的政治压迫,而是来自他们自身。

她并不做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与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网眼都透出印第安人,乃至人类的不幸。

在她那里,对印第安人的描写,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

面临部落传统和白人文化,每个印第安人必须做出选择和调整,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决定自己的命运。

但不管怎么样,这里只有纠纷,没有仇恨。

与亲人间的关爱和照顾相比,别扭和纠纷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就像玛丽不停地收养的孩子一样,即使犯了错误的印第安人,也是部落的孩子,最终都要投入她的怀抱。

虽然有人认为《爱药》与其说是一部长篇小说,还不如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但在掩卷之际,我们得到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印第安人的生活画卷。

您可能更想看…
论黑暗中的微光:解读《爱的疗药》____论黑暗中的微光:解读《爱的疗药》《译林》2007.05 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是当代最多产、最重要、文学成就最高的美国印第安人女作家。

她的创作涉及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和儿童文学等,尤以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见长。

她至今已出版10部长篇小说,其中《爱的疗药》(Love Medicine,1984,1993)、《甜菜女王》(The Beet Queen,1986)、《痕迹》(Tracks,1988)、《宾戈宫》(The Bingo Palace,1994)被称为厄德里克
的“北达科他四部曲”。

这四部曲如果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的话,应该是《痕迹》(1912—1924)、《甜菜女王》(1932—1972)、《爱的疗药》(1934—1984)、《宾戈宫》(1981—1995)。

其余6部是《燃情故事集》(Tales of Burning Love,1996)、《羚羊妻》(The Antelope Wife,1998)、《小无马地的最后报告》(The Last Report on the Miracles at Little No Horse,2001)、《屠宰师傅歌唱俱乐部》(The Master Butchers Singing Club,2003)、《四颗心灵》(Four Souls,2004)和《着色的鼓》(The Painted Drum,2005)。

(剩余2504字)
内容提要路易斯·厄德里克在《爱药》中通过对土著人居留地的地域景观和环境的描写.抒发了她对这片土地的强烈情感。

这种情感来自于她对印第安历史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她深切地理解印第安传统灵学思想一直颂扬的人类与大地的亲缘关系,而这一点与当今的生态思潮不谋而合。

关键词地域景观环境身份认同《爱药》
以1984年出版《爱药》(Love Medicine)而一举成名的奇佩瓦人(也被叫做奥吉布瓦人)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有成就、创作力最旺盛的作家之一。

她迄今已出版十余部长篇小说、三本诗集以及四本儿童故事,先后荣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司各特·奥台尔历史小说奖等多种奖项,《爱药》也成为被美国教材选用最频繁的作品之一。

她在创作中既吸收了土著口述故事的传统,又将之与西方的文学写作方式相融合,从而开拓了更广泛的阅读空间。

以《爱药》为例,这部作品从形式上来说不像一部长篇小说,而更像一部分别由六个人物以第一人称讲述加上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的二十多个短篇故事组成的故事集。

多角度、碎片化的叙事内容跨度长达50年,开始于1984年,回溯到1934年,再逐渐回归到1984年,整个过程没有传统长篇小说所刻意营造的铺垫、高潮和结尾的程式,阅读可以始于或终于任何一个故事。

同时,这部作品和她后来创作的《甜菜女王》(The BeetQueen,1986)、《痕迹》(Tracks,1988)、《宾戈宫》(The Bingo Palace,1994)被合称为“北达科他奥吉布瓦世家系列小说四部曲”,因为四部作品互为背景,都以北达科他州居留地的土著人和一些白人家庭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其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交织。

尽管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根植于那块土地,但是她对地域的关注与马克·吐温对密西西比、薇拉·凯瑟对内布拉斯加大草原和威廉·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的描写中所体现出的“地方色彩”(regionalism)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生态批评理论的影响下,当代文学评论对“地方色彩”进行了新的诠释,它已不仅仅是对地图上某一区域的熟知或生动描写,还是“对这个区域所有地方的全面了解和描述”,更加强调对这一地域的感知(the sense of place)。

厄德里克在《爱药》中所塑造的主要人物总是经历一个在颠沛流离中、在自我迷失的无根状态中以部落传统文化为依托、在族群的帮助下完成疗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地域和环境的感知成为了人物寻根的指南和良药。

厄德里克在《我的所属之地:一个作家的地域感》一文中解释了她的选择:
一个作家必须有一个他或她有爱有怨的地
方。

我们要经历过当地的损毁,听得懂它
的俗语,能忍受收音机里的宣传。

通过对
这一地域的细细研究,包括它的人、作
物、产品、猜疑、方言和各种挫败来向我
们的真实情况靠拢。

要瞎编一个地方的故
事或情节是很困难的,但对一个地方真正
的了解却能使情节变得有意义。

那么,在北达科他州的红河谷长大并对龟山居留地极为了解的厄德里克对这一地域的选择就很自然了。

不仅如此,她在分析了福克纳等人文学作品中的“地方色彩”之后更提到了作家的责任:“当代美国土著作家
有一个与我提及的其他作家不同的任务。

鉴于我们的巨大损失,作家一定要讲述当代幸存者的故事,同时还要保护和歌颂灾难之后保留下来的文化核心。

”她刻意地将自己的地域描写与白人作家区别开来,强调其文化核心,因此,仅仅用传统的“地方色彩”的特点来解读她书中的北达科他居留地显然就无法参透其用意,也就不能完全理解她的创作主旨,无法把握人们的“标记和身份认同,以及能映照最强烈情感的地域景观”。

厄德里克在《爱药》中对土著人居留地的环境和地域景观的描写,正是出于她对这片土地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一是来自于她对印第安历史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她深切地理解印第安传统灵学思想中一直颂扬的人类与大地的亲缘关系,而这一点与当今的生态思潮不谋而合
有病自然需要药,爱是最好的药物。

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译林出版社)是一部由短篇小说构成的长篇小说,统一性主要体现在“爱的疗药”这一主题,小说探寻当代印第安人的心灵世界,写出了爱对于印第安人心灵的关爱、抚慰作用。

厄德里克首先是一个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她别有炉锤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短篇小说素材受益于悠久的印第安口述传统.她的长篇小说大多是由短篇小说构成的,其后现代因素主要体现在叙事的碎片化、叙事的自反性和魔幻现实主义等方面,这些因素在她的代表作《爱药》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