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取水构筑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床地质情况 疏松土质河床容易冲刷变形,坚硬岩石河床不易变形。
11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河床变形
河床单向变形:指在长时间内,河床缓慢地不间断地冲刷 或淤积,不出现冲淤交错。
河床往复变形:指河道周期性往复发展的演变现象。 河床纵向变形:河床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表现为河床纵剖
第13章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1
概述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按水源种类: 河流取水构筑物 湖泊取水构筑物 水库取水构筑物 海水取水构筑物
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缆车式。
在山区河流上,低坝式和低栏栅式取水构筑物。
河流横向变化是由横向输沙不平衡引起的。
造成横向输沙不平衡主要是由于环流,其中最常见的
是弯曲河段的横向环流。 水流绕过河道中的
各种沙滩或障碍物 时,也能形成环流。
13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江河中泥沙、漂浮物及冰冻情况对取水构筑物的影响
泥沙,水草,冰块等堵塞取水口。 在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必须了解江河的最高、最低和平均
越靠近河床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较粗; 越靠近水面含沙量越小,泥沙粒径较细; 河心的含沙量高于两侧。
9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河床演变
河床演变: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使河床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过程称河床演变。 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通过泥沙运动体现。
挟沙能力:水流能够挟带泥沙的饱和数量。 水流条件改变时,挟沙能力也随之改变。 如果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相适应,河床 既不外刷,也不淤积。 如果来沙量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不相适应,河床将 发生冲刷或淤积。
含沙量,泥沙颗粒的组成及分布规律,漂浮物的种类、数 量和分布,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沙防草措施。 一般河水中的漂浮物,如树枝、木块、水草、芦苇等以每 年汛期为最多。 我国北方大多数河流在冬季均有冰冻现象,特别是水内冰、 流冰和冰坝等,对取水的安全有很大影响。
14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推移质运动
起动流速:在一定的水流作用下,静止的泥沙由静止状 态转变为运动状态这时的水流速度称为起动流速。
止动流速:当河水流速逐渐减小泥沙静止下来的数值称 为泥沙的止动流速。 泥沙的止动流速为起动流速0.71。
在用自流管或虹吸管取水时,为避免水中的泥沙在管中 沉积,设计流速应不低于不淤流速。 不同颗粒的不淤流速可以参照其相应颗粒的止动流 速。
8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悬移质运动
悬移质在水中一方面受重力作用而下沉,另一方面受水流 垂直向上的紊动作用而上浮,两者共同作用使悬移质在水 中浮游前进。
单个沙粒的运动轨迹很不规则,时而接近水面,时而 接近河底。
含沙量:单位体积河水内挟带泥沙的重量,以kg/m3表示。 江河横断面上各点的水流脉动强度不同,含沙量的分布亦 不均匀:
10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
河段的来水量 来水量大,河床冲刷;来水量小,河床淤积。
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 来沙量大、沙粒粗,河床淤积; 来沙量少、沙粒细,河床冲刷。
河段的水面比降 水面比降小,河床淤积;水面比降增大,河床冲刷。
这类泥沙一般粒径较粗,通常占江河总挟沙量的5%~10%。
悬移质
悬浮在水中,随水流前进的泥沙称为悬移质(也称悬沙)。 这类泥沙一般颗粒较细。在冲积平原河流中约占总挟沙量
的90%~95%。
两类泥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一组成泥沙,在较缓水流作 用下,表现为推移质;在较强水流作用下,表现为悬移质。 7
5
13.1.1 江河的径流特征
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的推求
有实测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推求
当取水构筑物附近有实测水位和流量资料时,一般采用频率 分析法计算洪、枯水位或流量。
缺乏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推求
借助于有较长资料的水文站作为“参证站”,把选定为频率 计算的水文站作为“设计站”,建立两站的相关关系,从而 可以把设计站的资料系列延长。这种相关分析法,可以采用 相关图解法或相关计算。
无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推求
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可通过上游或下游的参证站间接推求。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移用参证站的计算成果的水文比拟法和 地理插值法。
6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泥沙运动
推移质
在水流的作用下,沿河床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的泥沙称 为推移质(又称底沙);
面上的冲淤变化。 纵向变形由水流纵向输沙不平衡所引起。 纵向输沙不平衡是由来沙量随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 河流比降和河谷宽度的沿线变化及拦河坝等的兴建所 造成。
12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横向变形:河床在构与筑水流物垂直的的影方向响上,向两侧的变化,
表现为河岸的冲刷与淤积,使河床平面位置发生摆动。
2
13.1 江河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3
13.1.1 江河的径流特征
江河径流特征
江河径流特征主要是指水位、流量和流速等因素的变 化特征。
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应收集的有关资料
水位资料:河段历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逐月平均水 位和常年水位;
流量资料:河段历年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流速资料:河段取水点历年的最大流速、最小流速速、
平均流速。
4
13.1.1 江河的径流特征
确定设计水位和水量的原则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的设计频率,一般按百 年一遇(即1%)确定。
设计枯水位和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水源情况和 供水重要性选定。 当地表水作为城镇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位和设计 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7%。 当地表水作为工业企业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 的保证率应技行有关部门的规定选取。
11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河床变形
河床单向变形:指在长时间内,河床缓慢地不间断地冲刷 或淤积,不出现冲淤交错。
河床往复变形:指河道周期性往复发展的演变现象。 河床纵向变形:河床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表现为河床纵剖
第13章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1
概述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按水源种类: 河流取水构筑物 湖泊取水构筑物 水库取水构筑物 海水取水构筑物
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缆车式。
在山区河流上,低坝式和低栏栅式取水构筑物。
河流横向变化是由横向输沙不平衡引起的。
造成横向输沙不平衡主要是由于环流,其中最常见的
是弯曲河段的横向环流。 水流绕过河道中的
各种沙滩或障碍物 时,也能形成环流。
13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江河中泥沙、漂浮物及冰冻情况对取水构筑物的影响
泥沙,水草,冰块等堵塞取水口。 在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必须了解江河的最高、最低和平均
越靠近河床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较粗; 越靠近水面含沙量越小,泥沙粒径较细; 河心的含沙量高于两侧。
9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河床演变
河床演变: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使河床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过程称河床演变。 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通过泥沙运动体现。
挟沙能力:水流能够挟带泥沙的饱和数量。 水流条件改变时,挟沙能力也随之改变。 如果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相适应,河床 既不外刷,也不淤积。 如果来沙量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不相适应,河床将 发生冲刷或淤积。
含沙量,泥沙颗粒的组成及分布规律,漂浮物的种类、数 量和分布,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沙防草措施。 一般河水中的漂浮物,如树枝、木块、水草、芦苇等以每 年汛期为最多。 我国北方大多数河流在冬季均有冰冻现象,特别是水内冰、 流冰和冰坝等,对取水的安全有很大影响。
14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推移质运动
起动流速:在一定的水流作用下,静止的泥沙由静止状 态转变为运动状态这时的水流速度称为起动流速。
止动流速:当河水流速逐渐减小泥沙静止下来的数值称 为泥沙的止动流速。 泥沙的止动流速为起动流速0.71。
在用自流管或虹吸管取水时,为避免水中的泥沙在管中 沉积,设计流速应不低于不淤流速。 不同颗粒的不淤流速可以参照其相应颗粒的止动流 速。
8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悬移质运动
悬移质在水中一方面受重力作用而下沉,另一方面受水流 垂直向上的紊动作用而上浮,两者共同作用使悬移质在水 中浮游前进。
单个沙粒的运动轨迹很不规则,时而接近水面,时而 接近河底。
含沙量:单位体积河水内挟带泥沙的重量,以kg/m3表示。 江河横断面上各点的水流脉动强度不同,含沙量的分布亦 不均匀:
10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
河段的来水量 来水量大,河床冲刷;来水量小,河床淤积。
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 来沙量大、沙粒粗,河床淤积; 来沙量少、沙粒细,河床冲刷。
河段的水面比降 水面比降小,河床淤积;水面比降增大,河床冲刷。
这类泥沙一般粒径较粗,通常占江河总挟沙量的5%~10%。
悬移质
悬浮在水中,随水流前进的泥沙称为悬移质(也称悬沙)。 这类泥沙一般颗粒较细。在冲积平原河流中约占总挟沙量
的90%~95%。
两类泥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一组成泥沙,在较缓水流作 用下,表现为推移质;在较强水流作用下,表现为悬移质。 7
5
13.1.1 江河的径流特征
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的推求
有实测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推求
当取水构筑物附近有实测水位和流量资料时,一般采用频率 分析法计算洪、枯水位或流量。
缺乏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推求
借助于有较长资料的水文站作为“参证站”,把选定为频率 计算的水文站作为“设计站”,建立两站的相关关系,从而 可以把设计站的资料系列延长。这种相关分析法,可以采用 相关图解法或相关计算。
无资料时水位与流量的推求
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可通过上游或下游的参证站间接推求。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移用参证站的计算成果的水文比拟法和 地理插值法。
6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构筑物的影响
泥沙运动
推移质
在水流的作用下,沿河床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的泥沙称 为推移质(又称底沙);
面上的冲淤变化。 纵向变形由水流纵向输沙不平衡所引起。 纵向输沙不平衡是由来沙量随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 河流比降和河谷宽度的沿线变化及拦河坝等的兴建所 造成。
12
13.1.2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对取水 横向变形:河床在构与筑水流物垂直的的影方向响上,向两侧的变化,
表现为河岸的冲刷与淤积,使河床平面位置发生摆动。
2
13.1 江河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3
13.1.1 江河的径流特征
江河径流特征
江河径流特征主要是指水位、流量和流速等因素的变 化特征。
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应收集的有关资料
水位资料:河段历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逐月平均水 位和常年水位;
流量资料:河段历年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流速资料:河段取水点历年的最大流速、最小流速速、
平均流速。
4
13.1.1 江河的径流特征
确定设计水位和水量的原则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的设计频率,一般按百 年一遇(即1%)确定。
设计枯水位和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水源情况和 供水重要性选定。 当地表水作为城镇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位和设计 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7%。 当地表水作为工业企业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 的保证率应技行有关部门的规定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