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式评课在语文校本教研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盘式评课在语文校本教研中的运用作者:蔡晓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12期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校本研究教学改革逐步落实实施的主力军,是来自一线的教科研团队。

校本教育科研文化建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梯,是学校发展的羽翼,是优质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2011年以来,徐州市第十三中在校本教科研团队建设和学习共同体的打造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究,其中“复盘式评课”系列主题教研,成为学校草根的校本教研,带动学科教研团队逐步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在“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教研内涵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复盘式评课”内涵界定
(一)复盘是象棋中的术语,也称“复局”。

《现代汉语词典》对“复盘”的解释为:“按原先的走法,把下完的棋再摆一遍”。

也就是每次对局完毕后,双方棋手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走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盘棋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提高自己的水平。

下围棋的高手都有复盘的习惯。

(二)“复盘式评课”
“复盘式评课”就是以“复述、盘点、评价”的方式,回顾、认定教学事实,追溯、反思教学理念,以期获得教学启发。

复述包括个人的说课和团队的细化,盘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的活动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

(三)“复盘式评课”的要素
在“复盘”的过程中,授课者和评课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回顾、研讨、评价和反思,从而统一认识,共同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二.“复盘式”评课的意义
(一)目前研讨课及评课的现状
在正常的学期教学工作中,我们几乎每一周都要参加不同学科组开设的研讨课活动,可以说,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但主题研讨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在评课方面“无目的、无体系、无互动、无研究主题”的四无评课现象普遍存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课随机和随意性强,缺少对授课过程评点的准确证据;二是评课角度和内容杂乱,重叠疏漏多有发生,缺少必要的最基础的评点体系;三是授课人和评课人缺少足够的互动,评课人之间更是少有沟通、碰撞和思辨;四是,研讨课的研讨主题不够明晰,缺乏具体细化的研究方向和研讨主题。

(二)“复盘式”评课的预期目标
有效的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至少要包含三步:个人备预案——集体备共案——个性化修改形成定案。

其中,从强化有效教研的角度出发,还必须要增强课堂教学专题研讨课的开展,在上课、评课环节的研讨性、专题性上下一番功夫。

“复盘式”评课期待达到目标,可以通过下表表述:
而“复盘式”评课作为集体备课、评课和学科研讨中的一种有益形式,对我们提高集体备课活动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备课与教学的路径,找准教学的支点与规律,提高评课者和授课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寻找课堂教学研究的动力,打造学科组的学术研究氛围。

三.“复盘式”评课的过程
复盘式评课的基本过程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复述:回顾课堂,细化过程
首先请授课教师进行个人说课,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组内的其他老师要不断细化整堂课的课堂实录,帮助授课教师补充遗漏的内容。

回顾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教学内容不能包装,不能美化,更来不得虚假,必须清晰、真实、简要地表述出来,否则就失去了“复盘”的意义。

“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师活动情况”是授课教师与组内老师一起梳理出来的。

“学生活动情况”授课教师一时无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回顾,将完整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师生活动的概要完整而清晰地梳理出来。

在这几个版块中,复盘式评课更加关注的是目标的设置,尤其是要将学生的活动、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放到了核心位置。

复盘内容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评课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复盘的深入,要使教学过程逐步精细化、确定化、清晰化,从而挖掘出那些平时被大家忽略的教学环节和不够科学的教学设计。

(二)盘点:盘点教学过程,再创优化升格教案
在第一步回复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这一环节主要是评课者和授课者围绕复盘的事实进行评价反思。

“对照目标,审视教学”就是看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预设的教学效果是否一致,哪些教学活动达成了预设目标,哪些没有;哪些教学活动达成的效果目标中没有设计,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无效环节,或目标的设计是否全面、合理。

组内老师更要帮助授课者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原有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升格,进而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理想教案。

(三)评价:评价反思,共同提升
在此过程中,要逐步强化授课者的目标意识和学生意识;同时,也使评课者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的审视,共同明晰好课和评课的标准。

以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例,不少语文教师常常会一节课确立三四个用之不同文章皆可的空泛的教学目标,将学科的三维目标与课时目标混为一谈。

复盘式评课即可抓住这个教学常态中易于忽视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校本教研,从授课教师的角度反思教学:“我为什么这样确定目标,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要在复盘过程中萦绕在授课教师的脑际。

比如学科组曾以人教版八下语文《春酒》一课的教学为案例,进行了复盘式评课、同课异构以及同课再构的校本系列教研。

首先,确定此次复盘的主题是“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由组内一位教师主讲开设《春酒》一课的专题研讨课;其次,组内教师进行了“复述——盘点——评价”三步的评课,活动时同步记录,形成文字材料;然后,活动结束后组内再次形成整体综述评议和新的提升后的教案,最后,组内老师再用新生成的教案达成同科异构和同课再构的深入研讨。

这样的过程,从评课者的角度要增强共同教研的意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如何关注学情等方面做深入的思考,共同思考探究什么样的目标才符合课标要求、学情基础、教学实际;知道教什么内容才最有教学价值,最贴近学情。

这种从现象到规律的提升过程,不仅对授课者是一个促进,对评课者也是一种成长。

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哪些教学行为是无效的,哪些教学行为是需要强化的。

它可以帮助评课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观课所得,为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奠定理论基础。

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真正有的放矢,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有效、高效。

四.“复盘式”评课的实施保障
“复盘式”评课不同于常态模式下的集体备课,如何才能做好?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复盘式”评课要有时间保证
笔者认为比较适宜的时间是两个课时,因为一节课时间太短,对问题的研讨很难深入,而时间太长,从教学常规的角度出发,不太容易操作。

(二)“复盘式”评课要围绕教学案例,有主题地展开观课、议课、评课
主题可以是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也可以是准备进行的教学尝试和创新。

开始做有主题的复盘式评课时,主题可以定的小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争取一次活动能认识和解决一个或几个实践中的问题。

但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是有联系的,而且也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彻底解决问题,这时,就可以围绕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教育科研,这时,“复盘式”评课就需要与教育科研、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活动方式结合起来。

(三)“复盘式”评课学科组长要做好组织者和引领者
作为组织者,要注意做到未雨绸缪,科学设计流程,重点突出。

一次集体备课的组织,仅有常规上条理有序的程序安排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保证集体备课有效研讨的重要前提。

作为引领者,在集体备课的进行中,学科组长还应做到引领探讨,突出核心。

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任务,比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落实”,要保证这个任务的有效落实,学科组长在其中要做好穿针引线的引领工作和组织工作。

(四)“复盘式”评课组内其他老师要做好思考者和实践者
在传统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执教老师、评课老师、学科组长虽然都是参与者,但是是一种不平等的话语关系,而“复盘式”评课则突出所有人的主体地位,大家都是学习的共同体,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关系。

这样集体备课就不会搞成“一言堂”群众失音,也不会搞成“混战堂”议而不决,有效的组织工作往往就表现在能做到百家争鸣,又能做到集中智慧,最终形成可操作、可评价的“有型”结果。

(五)“复盘式”评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与“学”
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体,“复盘式”评课可以帮助教师关注“教”的有效性、艺术性,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也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学生“学”的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每堂课的学习质量,上实实在在的有效课,进而追求高效课堂的建设。

五.“复盘式”评课的意义
1、“复盘式”评课的本体价值
2、“复盘式”评课的联动价值
3、“复盘式”评课的文化价值
对“复盘式”评课要用专业研究的态度来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提升,在学科组内形成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找到教师团队研究的重点和属于自己的专题研究,那就是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在实践中反思,用学术点亮教育生命,用科研实践建设起立足教学实际的教师科研发展共同体,从而在学校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方面迈出扎扎实实的脚步。

蔡晓梅,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