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解决 喇叉刃 万 人 的就业 问题 。
( 三 )制度性 因素对就业增 长的影 晌 1 . 制 度 变 迁 中的 市场 化 效 应 带 来就 业 弹性 的
下 降。 以 效率为导 向 的市场 化取 向 , 对推 动 我 国经 济增 长 、 创造新 增就业 岗位 起到 了关键 性的作用 , 但
客观上 形 成 了资本 和 技术 对 劳动 的排 挤 效 应。 从
20 世纪 so 年代 以来 , 国家预算外投 资 比重提 高 1 个 百分 点 , 就业弹性 会相应下 降 0 . 8 个百分 点。
.
2
企 业转 制 造成 转 型 期 的制 度性 失 业。
国有
企业下 岗人 员在很 大程 度 上 是 隐性 失 业 的 显性 化 ,
并 不意 味着 经济增 长在有 效 就业 需求 上 产生 了 “ 挤 出” 效 应 。 但是 下 岗人员 大规模集 中性 的排放 , 对 理
长 、 低就业 的 格局 , G D P 比 重 为 52 . 2 % , 而就 业 比重
仅为 21
.
6%
; 第三产业整体水平偏低 ,
就业 比重和
GD P 比 重分 别为 29
. 3 % 和 32
% .
。
2
第二 产 业 就业
吸 纳能力 的下 降 , 以及第 三 产业 发育不充 分 , 使得 我
国劳动 力资源 优 势 未得 到 充分 发挥 , 也 直 接 引起就
在很 大程 度 上取 决于 原有 从 业 人 员 的人 力 资 本 含 量 、 知识技能结 构 的更 新 能力 。 我 国 目前 的教育 发
展严 重滞后 , 教 育结构不 能适 应产业结 构 的调整 , 劳
动力 的就业 能力难 以 满 足 新 岗位 的要 求 , 客 观上 造 成结构性 失业增加 和就业弹性 的下 降。
的 直接 因素 。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 的工 业 化进 程 不
断加快 , 但 资本 密集型 工业 化道路 的选择 , 造成 了我
国产业 结构和 就业 结 构之 间 的失 衡 。 首先 , 第 一产
业高 就 业 (以刃3 年 就 业 比 重
49
.
1%
、
)
低产出
( GDp
比重 仅为
14
.
6%
) 的 特 征显 著 ; 第 二 产业 呈 现 高增
解 我 国经济增 长的就业 弹性产生 了 一定的干扰 。 随
着 国有企业改革 的进一 步 深化 , “ 制度性 失 业 ” 对就 业弹性 的影响有望 逐步减弱 。
.
3
教 育发展 和
改革滞后 是 我 国结 构性 失 业 的
深 层 原 因。 结构调整 和 技术进 步会在更 高层 次上产
生新 的就业 需求 , 但是 能否 转化为 现实的就业增 长 ,
( l) 人力 资本整体 水 平偏 低 。 根 据 “ 五普 ” 数据 资料 , 2 X( X) 年我 国从业 人员 平均 受教 育年 限 为 卯 7 .
年 , 而美 国 和 日本 1夕哭〕 年 人 均 受 教 育 年 限 分 别 为
.
12 75
年和
12
.
5
年 , 比我国高出 近 5 年 ; 后发型 国
在 , 如 果 以技 术进 步 为代 价 来换 取 劳 动力 就 业 量 的
增加 , 最终会 因产 业竞 争 力 的下 降而 导致 就 业 规模
的萎 缩和更 大规模 的失业 ; 另一 方面 , 技术进 步能大
大增加社 会产 出 , 提 高社 会 的人 均 收人 水 平 并 导致
社会消 费结构 的 改变 和产 业 结 构 的演 进 , 尤 其是 具
密集型 经济 的特 点 ; 而 20 世 纪 卯 年 代 就业 弹性 系 数 的急剧下 降 , 反 映 了劳 动力 投 人在 经 济 增长 中 的 贡献率趋 于下 降 , 资本 、 技术 等投人 要素 以 及制 度性 要 素 的贡献 率 提高 。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 响我 国就业 弹性 系数变动的主 要 因 素
有劳动密 集型 特征 的第三 产 业 的发 展 , 长 期来 看 又
一 31 一
具 有就 业增长 效应 。 从 国 际经 验 来看 , 以 高技 术 和
新经济 著称 的美 国 , 20 世 纪 o 年 代 的 G D p 就 业 弹
性明显 高于 中国 ; 作 为新 兴 工业 化 国家 和 亚 洲 四小
4 . 外 向型 经 济发 展拓 宽 了就 业 增 长 空 间 。 充
分利用 国 内和国际 两个 市场 , 通 过发 展外 向型经 济
增加就业 岗位 , 是 解 决我 国 就业 问题的 重要 途径 。
据测算 , 我 国每 出 口
1 亿美 元商 品可 提供
.
12
万个
就业 岗位 。 2X( 犯 年 , 我 国外 贸 出 口 325 6 亿 美元 , 大
作 用 。 图 1 是 非公 有 制投 资 比重 和 就 业 比重 的 比
值 , 即非公有 经济 固定 资产 投 资 比 重 增加 1 个 百分
点 , 就业 比重增 加 的百 分点 , 它在 一定程度 上 反映 了
所有制 构成 变 动 对就 业 吸 纳 能力 的影 响。 数据显
示 , “ 九五 ” 期 间 , 非公有制 经济 的就业 吸纳 能力基本
上 呈 上 升趋 势 , 从 2 X( X) 年 以 后 , 趋 于平 稳 并 略有 下
降 。 目前 , 我 国 非公 有 制 经济 和 中小 企业 的发 展 还
不充分 , 特 别 是 市场 环 境 仍不 健 全 、 地 区 发 展 不 平
衡 、 垄断行业 改革滞后 等方面尤 为突 出 , 所 有制结 构
注 : 19贝) 年数据 由 于根据普查数据调 整与 此 前数据不 具
有可 比 性 , 故 “ 七 五 ” 期 间 只 计 算 1 9 8 6 一 1 9 8 9 年前 四 年 的 数
据。
可以 说 , 20 世 纪 o 年 代 以 来 我 国经 济 增 长 方
式已 经发 生 了根本 性 转 变 : 20 世 纪 so 年代 经 济 的 高速增长伴 随着 就 业 岗位 的大量 增 长 , 表 现 出 劳动
调整并 未完全 到位 , 对就 业 弹性 的拉 动 效应 还有 上
升 空间 。
“枕 的的礼加400D
}
扩 2月
尸 一 产净一一今 一
/
~
,
一 一 火 /
尸
、 \.
/
了 冲尸 ’
/
了
几二
公有 济投 资 二 …相… 率 图 1
匀口 .
,. ,
非
. 甘 加 n 日.
制经
1, .
二 愁价 ` 卜-
翻
, , 日, .
七 五 , “
”
前 四 年平均 为 0 . 29 8。
卯 年代 以来 经济 增 长进 人低 就 业 弹性 阶段 , 就
业 弹性 系数大 幅度 下 降 ,
“
八五”
期间平均 为
.
0
10
,
“ 九 五 ” 期 间 略有 回 升 , 平 均为 0 . 140 。
表 l 我 国 不 同 时期 的经 济增长 与 就 业增 长
我 国就 业 弹性 系数 下降是 工业 化和现代 化进 程 的必然 结 果 , 也 与 我 国经 济 社 会发 展 转 型相 一 致 。
其 中 , 经济增 长 方式 转 变 、 经 济结 构 调 整 、 宏 观 制度
变迁是 促成这 一 转 变 的主 要 贡献 因素 , 而就业 统 计
中存 在的不 确定 性也在 一定程 度上 影 响了 对就业 弹
年份 ` 六玉 一 期 问 ` 七玉 . 期 ! 司。 ` 八玉 . 期间 . 九玉 . 期 间
弓。嘴 长率 ( 另)
1
。
0
了1
吕。 9 口
11 。 00
8. 2 7
从业人斑幼长冰 ( ` )
3 ,2
.
2 6亨 1二0 1。 1 5
筑业禅性系效
O, 3 1 0 口, 2 夕丁 p. 100 0. 14 0
比 重 / 就 业 比 重的
1… … 对变动
.
3
区域经济结 构调 整是解决地 区 性就业 矛盾
的 关健 因素 。 东部 优先发展 战略使地 区 差距不 断扩
大 , 并直接 体现在 就业 的结 构性 矛 盾 上 。 东部地 区
的快速发 展创造 了更 多的 就业 岗位 , 同时也 吸 纳 了 中西 部地 区 的相当一部分 劳动力 。 中西部地 区投 资
《经 济学动 态》 (X 万 年 第 8 期
我 国就业 弹性 系数变动趋势及 影响因素分析
张本 波
就业弹性 系数是衡量经 济增长 与就业增 长关 系 的指标 , 也是对 就业 形势进 行 判 断 和预 测 的重 要 依 据 。 为此 , 我们 分析 了转 型 期 我 国就 业 弹性 系 数 的 变动趋 势及其影 响 因素 , 并对 “ 十一 五 ” 时期 的就业 形势进行 预测和 判 断 , 进 而从 提 高就 业 弹性 系 数 出 发 , 提 出了 促进 就业 增 长 的发 展 战 略框 架 和 政 策 选 择。
投资在拉动经
济 增长 和扩大 就业 方 面发 挥了重 要作 用 , 如 “ 七 五 ”
期 间 , 固定 资产投 资 增 长 率 与就 业增 长 率 几 乎 同步
变 动 , 两者 的 相关 系 数达 到
.
0 91
1。
但 是 进 人 20
世
纪 卯 年代 以来 , 投资 对就业 的拉 动作用 出现 大 幅度
性 系数 的判 断 。
(一 )经 济增 长方式转 变对 就业 弹性 系数的 变动
具有 双 , 效 应 经济增 长方式 转变是 资本 、 技术 、 劳动力 等各要
素投人综 合作 用 的结果 。 按 照 经 济增 长 模 型 , 节 约
劳动 型和资本 密集 型 的经 济增 长会产 生就业 挤 出效 应 , 降低 经济增长 的就 业 弹 性 , 因此技 术 进 步率 、 资 本 投人增 长率均与 就业 增 长率 负相 关。 根 据测 算 ,
我 国“ 六 五 ” 和 “ 八五 ” 期间 技术进步的 贡献较 为显
著 ; “ 七 五” 和 “ 九五 ” 期 间 资本投人 的 贡献 更 为突 出 ;
而劳动投 人 的贡献率 则从 20 世 纪 so 年代 的 20 % 下 降到 卯 年代的 6 % 左右 。 ①
.
1
投资的 就 业拉动 作 用 下 降。
龙之一 的韩 国 , 其经 济增 长 速度一 直较 高 , 而 GDP
就业弹性 大多数 年份几乎 是我 国的 2 一 3 倍 。 因此 ,
技术进 步并不 必然 导 致就 业 弹性 的下 降 , 反 而会 催
生新 的就业增 长 源。
(二 )经 济结构调 整对就 业弹性 系数的影 响
1 . 产业 结 构 与 就 业 结 构 失衡 是 就 业 弹性 下 降
下 降 , 每亿 元投 资增 长拉 动 的就业 岗位从 “ 七 五 ” 期
间的 2 . 咒 万 个下 降到 2仪旧 年后 的 13X() 人左 右 。
.
2
劳动 生 产 率提 高伴 随 着就 业 增 长 趋 缓 。
从
单一 行业 或者短 期 效应 来 看 , 技 术进 步 提 高 了劳 动
生产 率和 资本有 机 构成 , 同量 产 品 和资 本 所需 劳 动
业 弹性 的下降 。 因此 , 产 业 结构 调整 将 成 为促 进就
业增 长的重要途 径 。
2 所 有制 结 构 调 整 对 就 业 弹性 具 有 显 著 的 拉
动 效应 。 非公 有制 经 济 的 主 体是 中小 企 业 , 往往 具
有劳动密集 型 的 特 点 , 对 于提 高就 业 弹性 具有 积 极
一 、 我国 就业 弹性 系数变动的阶 段性特征
改 革开 放 以来 , 我 国经 济增 长 速度总体上 保持
在较高 的水 平 , 但 就 业 弹性 系 数却 表 现 出 阶段 性下
降的趋势 ( 见表 1 ) 。
20 世纪 so 年 代 经 济 增 长 处 于 高 就 业 弹 性 阶
段 , “ 六五 ” 期 间就 业 弹性 系数 平 均 为 0 . 3 10
力 投人会 逐步下 降 。 20 世 纪 so 年代 我 国 劳动 生产 率年 增 长 6 % , 就业 增长 4 % ; 到 卯 年代 , 劳动 生 产
率 增长提 高到 8 % , 就业 增长 下降 到 1% 左 右 。
3 . 技术进步会 对 就 业增 长产 生积 极 的促进作
用 。 一 方 面 , 技术 进 步是 提 升 国际竞 争力 的关键 所
不足 难 , 以产生更 加有效 的就业需求 , 劳动力供 给过
剩 的矛盾 突 出 , 下 岗 和 失业 的 比例 明显 高 于东 部沿 海地区 。 在西 部开 发 、 中部 崛 起 以 及东 北振 兴 战略
中 , 必须将 促进就业 作为工作 的主要 目标 , 才能从根 本上解决 区 域 内的经 济发展 和就业 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