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3辛弃疾词三首学业分层测评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外自读课件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外自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02ad06a76e58fafbb00317.png)
陈与义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整体感知】 1.主旨内容 这是一首名作,上片追忆二十多年前在洛阳故乡度过的豪畅欢乐的生活, 历历如见情景,如闻声息。下片转言今情,寓无限国事沧桑、身世飘零之慨。 用笔空灵,内涵丰富。
2.艺术特色 (1)含蓄委婉,沉郁苍凉 以乐景写哀情,以淡语写悲愤,在闲适与潇洒中见真情,使这首词感情表 达含蓄而有韵致。 (2)今昔对照,深化主题 上片写过去的兴盛欢乐,下片写现在的孤独无奈,二者相互对照,相互衬 托,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哀,增加了表现力,深化了本词伤身、伤世、伤 时的主题。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整体感知】 1.主旨内容 这时她已经 50 多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文物丧失 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1)准确传神的语言 本词语言并不华丽,但却极富感染力,如上片用“风住尘香”写现实之景, 不但含蓄,更能让人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失落与哀愁。 (2)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本词作者在对景物进行了描绘刻画之后,用一种虚拟的情景,来揭示自己 连解脱的希望也没有的绝望境地,从而使内心感情的表达更加充分。虚实结合, 增加了作者悲愁的厚度与广度,使本词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2.“阻归程”仅是说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吗?你怎么理解?
【答案】 “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 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名句鉴赏】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鉴赏】 这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知音” 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 以及收复失地受阻的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https://img.taocdn.com/s3/m/b0adf1170c22590103029d84.png)
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怃.然妩.媚廊庑.院落田园荒芜.B.香径.刭.刎颈.之交不胫.而走C.初暝.溟.濛冥.思苦想死不瞑.目D.蔓.菁怠慢.轻歌曼.舞漫.不经心【解析】A项,前三个都读“wǔ”,第四个读“wú”;B项,第一个和第四个都读“jìnɡ”,第二个和第三个都读“jǐnɡ”;C项,都读“mínɡ”;D项,第一个读“mán”,后三个都读“màn”。
【答案】 C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渐新痕..悬柳新痕:指新月B.犹带离恨..离恨:幽恨C.窥户..端正窥户:悄悄地在窗前看月D.还老尽、桂花影...桂花影:月影【解析】C项,窥户:月亮透过窗户向室内张望。
【答案】 C3.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B.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C.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D.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解析】A项,应为: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答案】 A4.下列各句全是宋代作品的一组是(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A.①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⑥【解析】①出自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②出自南宋末期王沂孙《眉妩·新月》,③出自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④出自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⑤出自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出自北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答案】 D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便有团圆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时分层作业12李清照词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时分层作业12李清照词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https://img.taocdn.com/s3/m/e211a614f01dc281e43af00b.png)
课时分层作业13 辛弃疾词三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83】A.寻觅.(mì)憔悴.(cuì)抵.挡(dí) 堆.积(duī)B.将.息(jiànɡ) 摘.除(zhāi)梧桐.(tónɡ) 日暮.(mù)C.骤.雨(zhòu) 熔.化(rónɡ)济.楚(jǐ) 窗帘.(lián)D.奇崛.(jué) 意蕴.(yùn)凄.凉(qī) 风鬟.(yuán)C[A项,“抵”应读dǐ;B项,“将”应读jiānɡ;D项,“鬟”应读huá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养休息B.憔悴损.损:极,甚C.次第..岂无风雨次第:情形,光景D.簇带争济楚..济楚:整齐C[次第:转眼。
]3.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84】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B[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4.下列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词人也是北人,避难南下,词人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鲁人版高中语文习题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
![鲁人版高中语文习题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bc1468bd63186bdebbc17.png)
13辛弃疾词三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6分) A.玉簪.(zān)阑.干(lán)妩.媚(wú) 凤箫.(xiāo)B.浊醪.(láo) 援.例(yuán)庶.几(shū) 遥岑.(cén)C.螺髻.(jì) 堪脍.(huì)揾.英雄泪(wèn) 鲈.鱼(lú)D.搔.首(sāo) 沉酣.(hān)阑珊.(shān) 蓦.然(mò)解析A项“妩”应读wǔ。
B项“庶”应读shù。
C项“脍”应读kuài。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6分)A.宝马雕车凤萧声动千里清阑干拍遍B.灯火阑姗献愁供恨蓦然回首断鸿声里C.笑语盈盈玉簪螺髻红巾翠袖落日楼头D.蛾儿雪柳竟来相娱交游零落鲈鱼堪脍解析A项萧—箫。
B项姗—珊。
D项竟—竞。
答案 C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6分) A.楚天/千里/清,水/随天去/无际。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解析A项水随天去/无际。
B项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项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答案 C4.填空。
(11分)(1)《水龙吟》(楚天千里清)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蕴涵着相似的情感。
(2)《水龙吟》(楚天千里清)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费时光的感慨。
(3)众里寻他千百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5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蚜012121
![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5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蚜012121](https://img.taocdn.com/s3/m/78b31c07f705cc175427095f.png)
(3)咏物明理是指凭借外物阐明某种道理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和咏物明理 的共同点:表意依托于物而意旨含蓄蕴藉。两者不同点:托物言志重在抒写主 观情志;咏物明理重在说明客观道理。如罗隐咏物明理诗《泾溪》:“泾溪石险 人兢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借泾溪 行舟阐明了安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行舟安全取决于驾舟人重视程度 的道理。
阶
段
(
j
i ē 阶d
阶 段 四
段u
à(
nj )
一i ē
15 王沂孙 眉妩(渐新痕悬柳)
阶
d
段
u阶
五
段à
n(
)j
二i
学
ē
业 分
d
层
u
测
à
评
n
)
三
第一页,共36页。
齐天乐·蝉 王沂孙 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 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解题步骤: 1.“读懂”全诗(词)。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名句鉴赏】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鉴赏】 词人大笔一挥“千古”振起,语意苍凉凄楚。“千古盈亏休问” 一语括尽月亮与人世盈亏往复的变化规律。充满了生命短促、世事无常、兴亡 盛衰不容人问的悲哀。“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现出 极为沉痛的回天无力、复国无望的绝望和哀叹。“休问”“慢磨玉斧”(慢同谩, 徒劳之意)“难补金镜”的决绝之语,表达一种极其绝痛、惶惑和悲哀的情感和 融历史透视、宇宙透视为一体的时间忧患意识。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2李清照词二首《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2李清照词二首《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239f7914551810a6f424868a.png)
慨中暗寓家国的兴衰之思,语极沉痛,格调低沉。王沂孙的《眉 妩 新月》则是借咏新月寄寓故国沦亡的沉痛。
12/11/2021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12 李清照词二首
12/11/2021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瘦黄花”折服赵明诚 有年重阳节,李清照作《醉花阴》一词,寄给在外做官的 丈夫赵明诚,倾诉相思之情。丈夫阅罢赞赏不已,自愧不如, 但又想超过她。于是闭门谢客,三天三夜,苦心作词,得五十 首,夹进清照所作给好友阅读。好友再三吟咏品味,然后说: “果然是上乘之作,特别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三句更是绝妙之极。”赵明诚又是高兴,又是惭愧,只 好承认这一阕实为夫人所作。
12/11/2021
正伤
心, 却 是 旧 时 相 识。①寻寻觅觅:
又引起内心的感伤,却原来是旧时相识。
想把失去的
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②凄凄惨
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③将息:将养休息。④敌:对付,抵挡。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憔 悴 损⑤, 如 今 有 谁 堪⑥ 摘?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共摘啊?
12/11/2021
守 着 窗 儿, 独 自 怎 生⑦ 得 黑!梧 桐 更 兼 细 雨, 守在窗子边上,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啊!绵绵细雨洒落在梧桐叶上, 到黄 昏, 点 点 滴 滴。 这 次 第 ⑧,
到黄昏时,一点点,一滴滴,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情形, 怎 一 个 愁 字 了 得⑨! ⑤损:极、甚。表示程度极高。
烟 浓, 吹 梅 笛 怨③, 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奏出哀怨的《梅花落》,梅花早已凋谢,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2李清照词二首学业分层测评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2李清照词二首学业分层测评](https://img.taocdn.com/s3/m/8f7698d80c22590102029d94.png)
李清照词二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憔悴(suì) 将息(jiānɡ) 刹那(chà)B.捻金(niǎn) 炽热(chì) 恫吓(hè)C.风鬟(ɡuàn) 抨击(pēnɡ) 骈文(pián)D.乍暖(zhà) 簇带(zù) 桎梏(ɡù)【解析】 A项,“悴”读cuì;C项,“鬟”读huán;D项,“簇”读cù。
【答案】 B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句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C.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解析】 A项,后半句应为“怎敌他/晚来/风急”;B项,应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项,应为“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答案】 C3.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解析】 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答案】 B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词人也是北人,避难南下,词人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辛弃疾词三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辛弃疾词三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https://img.taocdn.com/s3/m/4358a7d1bd64783e08122bf7.png)
13 辛弃疾词三首誓“死〞杀敌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病情越来越重。
昏迷之际,脑海中时常闪现自己年轻时带着千军万马疆场杀敌的镜头。
临终的九月十日,辛弃疾憔悴的脸上突然现出了一些神采,他感到自己又奔驰在战场上挥刀冲杀,于是大呼:“杀贼!杀贼!杀贼!杀……!〞儿女们听得辛弃疾的大声叫喊忽地停了,再看,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作者卡片辛弃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于金人占领区。
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
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与南宋政权联系。
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
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
曾屡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
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侘胄准备北伐,辛弃疾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而终。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
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
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彩,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婉媚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
其散文亦颇有成就,尤以议论文为佳。
有?稼轩长短句?。
◎背景呈现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该词约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辛弃疾词三首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b2f89ddaef5ef7ba0d3c4a.png)
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第13课辛弃疾词三首第一课时【目标引领】1、了解作者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4、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问题激疑】《水龙吟》写了那些景?《青玉案》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盛况?《贺新郎》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预习学案【自主探究】了解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一生力主抗金。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写作背景:《水龙吟》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1168—1170)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青玉案》此词写于哪一年虽无定说,但最早也要在乾道、淳熙年间。
大约写于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
此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四五十年,而划江割据局面依然。
敌虏仍隔岸肆虐,虎视眈眈,令志士仁人寝食难安。
词人投笔从戎,弃家投南,实指望南宋当朝厉兵秣马,挥戈北征,收复失地。
不料当局不思恢复,只图偏安;不念国破,只颂月圆;一心粉饰太平,灯节糜费无度。
真个“直把杭州作汴州”。
词人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只有“世人皆醉我独醒”之痛苦。
幼安以深长的艺术语境,含蓄言情曲笔抒志。
词中创造的艺术境界亲切生动,寓意隐而不露,似有若无。
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亦增其强烈、永久的魅力,令人思索不已。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课外自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课外自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8563f62514791711cc7917a1.png)
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外自读李清照词四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词人通过对梦境的叙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及奋力挣扎的苦闷,同时在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句,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2.艺术特色(1)以虚写实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
在现实中的苦闷和伤感,在梦境中希望得到解脱。
有所思方有所梦,梦境的描写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2)豪放风格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
【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作了铺垫。
B.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C.“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
D.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
A[A项,“借写实之景”错误,应为借写想象中的景象为后文作铺垫。
]2.结合全词来看,“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具体包含了哪些思想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怀才不遇的伤感,前途渺茫的慨叹,希望远离尘俗、去仙境中生活的渴望。
【新】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外自读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新】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外自读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f5507e95960590c69ec376a3.png)
课外自读李清照词四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词人通过对梦境的叙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及奋力挣扎的苦闷,同时在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句,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2.艺术特色(1)以虚写实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
在现实中的苦闷和伤感,在梦境中希望得到解脱。
有所思方有所梦,梦境的描写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2)豪放风格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
【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作了铺垫。
B.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C.“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
D.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
A[A项,“借写实之景”错误,应为借写想象中的景象为后文作铺垫。
]2.结合全词来看,“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具体包含了哪些思想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怀才不遇的伤感,前途渺茫的慨叹,希望远离尘俗、去仙境中生活的渴望。
【新】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单元导读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新】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单元导读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ad5f20f926fff705cc170aa0.png)
小中高精品教案试卷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单元导读靖康之变之后,朝廷偏安一隅,宋金形成对峙,历史进入南宋时期。
在南宋的一百五十年间,内忧外患相始终,主战派和主和派势力此消彼长。
这种关系,反映在词中特别明显,其前期基于爱国热情,表现为壮怀高唱,及末期大势已去或为亡国遗民,只是哀感低吟而已。
因此整个南宋词坛,约可分为慷慨愤世和感喟哀时两派,虽然时间略有先后,然亦互相交错。
女词人李清照,经历了家国事变,境遇孤苦,反映在她的词作中便是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辛弃疾是慷慨愤世的词家,他善用长调来反映国难时艰,呼唤抗敌御侮。
笔力驰骋纵横,风调激昂排宕,唱出时代最强音,可惜的是,他的抗金主张不为当时统治者所采纳,所以他的词作中有一股抑郁不平之气,同一词风的还有岳飞、李纲、张元幹等词人。
感喟哀时的词人,以姜夔为代表,这一时期的词人的词作多表现为对故国河山之恸。
作品多感慨乱离、俯仰身世。
蒙古铁骑南下,宋王朝的疆域日渐迫促,一些爱国志士,有心效忠,却无力回天,他们浩气的情怀常借词抒发,写出一些震撼人心的壮词,如文天祥、邓剡等。
而周密、王沂孙等亲见亡国惨变,则深感离黍之悲。
他们的词作多怀念故国,感慨平生。
本单元所选的词,是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词人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它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景交融,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全词充满难以言说的愤懑,词人的抑郁不平之气盘曲词中。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则在今昔的感慨中暗寓家国的兴衰之思,语极沉痛,格调低沉。
王沂孙的《眉妩新月》则是借咏新月寄寓故国沦亡的沉痛。
制作不易推荐下载 1。
【高中】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时分层作业13辛弃疾词三首鲁人版
![【高中】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时分层作业13辛弃疾词三首鲁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bcdcc5bcd126fff6050b1f.png)
【关键字】高中课时分层作业13 辛弃疾词三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玉簪(zān) 阑干(lán )凤箫(xiāo) 妩媚(wǔ)B.浊醪(láo) 庶几(shū)援例(yuán ) 遥岑(cén )C.螺髻(jì ) 堪脍(huì)揾英雄泪(wèn) 鲈鱼(lú)D.搔首(sāo) 沉酣(hān )阑珊(shān) 蓦然(mù)A [B项,庶几(shù );C项,堪脍(kuài);D项,蓦然(mò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A.B.C.D.C [C项,玉壶:玉雕的灯。
一说指月亮。
]3.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导学号:】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李清照B.辛弃疾、李煜C.苏轼、李煜D.辛弃疾、李清照D [①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是颂其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美芹”指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其中陈述了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②是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之联。
上联描述李清照故居的优美环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交代了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下联突出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的传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学风格,《漱玉词》为李清照之词集,《金石录》则是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著作,“文采有后主遗风”则说明李清照与南唐后主李煜同为婉约派代表词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树犹如此B.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C.求田问舍D.休说鲈鱼堪脍B [A项,桓温;C项,陈登;D项,张翰。
【新】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3辛弃疾词三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新】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3辛弃疾词三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bf9ece65e518964bcf847ca0.png)
13 辛弃疾词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遥岑.( ) 鲈鱼堪脍.( ) 凤箫.( )玉簪.螺髻.( )( ) 揾.英雄泪( ) 蓦.然( )阑珊..( )( ) 沉酣.( ) 浊醪.( )【答案】cén kuài xiāo zān jìwèn mòlán shān hān láo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断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宝马雕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玉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蛾儿雪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阑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浊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孤雁。
(2)富贵华丽的马车。
(3)玉雕的灯。
一说指月亮。
(4)元宵夜女子头上的饰物。
(5)零落稀少。
(6)即浊酒。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2)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
(3)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
(5)________________。
【推荐重点】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13 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推荐重点】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13 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aacc4cd5ec3a87c24128c414.png)
13 辛弃疾词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遥岑.( ) 鲈鱼堪脍.( ) 凤箫.( )玉簪.螺髻.( )( ) 揾.英雄泪( ) 蓦.然( )阑珊..( )( ) 沉酣.( ) 浊醪.( )【答案】cén kuài xiāo zān jìwèn mòlán shān hān láo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断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宝马雕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玉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蛾儿雪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阑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浊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孤雁。
(2)富贵华丽的马车。
(3)玉雕的灯。
一说指月亮。
(4)元宵夜女子头上的饰物。
(5)零落稀少。
(6)即浊酒。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2)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
(3)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
(5)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时分层作业12李清照词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
![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时分层作业12李清照词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https://img.taocdn.com/s3/m/e425ed6ee2bd960591c67708.png)
课时分层作业13 辛弃疾词三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83】A.寻觅.(mì)憔悴.(cuì)抵.挡(dí) 堆.积(duī)B.将.息(jiànɡ) 摘.除(zhāi)梧桐.(tónɡ) 日暮.(mù)C.骤.雨(zhòu) 熔.化(rónɡ)济.楚(jǐ) 窗帘.(lián)D.奇崛.(jué) 意蕴.(yùn)凄.凉(qī) 风鬟.(yuán)C[A项,“抵”应读dǐ;B项,“将”应读jiānɡ;D项,“鬟”应读huán。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养休息B.憔悴损.损:极,甚C.次第..岂无风雨次第:情形,光景D.簇带争济楚..济楚:整齐C[次第:转眼。
]3.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84】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B[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4.下列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词人也是北人,避难南下,词人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综合测评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综合测评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5bdcba6a844769eae009ed73.png)
综合测评(四)(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标注无误的一项是( )A.长嗟.(jiē)玉簟.(tán)舴.艋(zé)B.砥.柱(dǐ) 寒蛩.(ɡǒnɡ) 麾.下(huī)C.殷.勤(yīn) 穹.庐(qiónɡ) 金缕.(lǒu)D.的.卢(dí) 腥膻.(shān) 藁.街(ɡǎo)【解析】A项,“簟”读diàn;B项,“蛩”读qiónɡ;C项,“缕”读lǚ。
【答案】 D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心在天山,身老仓州。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解析】A项,销—消;B项,篷—蓬;C项,仓州—沧洲。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B.红藕香残玉簟秋.秋:同“愁”,发愁C.当年万里觅封侯...觅封侯:指寻求建功立业D.信着..全无是处信着:随便写【解析】B项,秋:在秋天显出凉意。
【答案】 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苏轼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与自号“放翁”的陆游词风相近,都豪放雄浑。
B.青莲居士、少陵野老、东坡居士、板桥依次是李白、杜甫、苏轼、郑燮的别号。
C.“三苏”是指宋代的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他们三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
D.《扬州慢》里“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的“杜郎”,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解析】A项,苏辛是豪放派,陆游不属于豪放诗人;C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范仲淹,而是曾巩;D项,杜郎是指杜牧。
【答案】 B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三首
[基础巩固层次(A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援.例(yuán) 遥岑.
(cãn) 庶.几(shù) B .堪脍.(huì) 揾.
泪(wân) 浊醪.(liáo) C .论.语(lún) 沉酣.
(hān) 蓦.然(mò) D .螺髻.
(jì) 妩媚.(mâi) 搔.首(sāo) 【解析】 B 项,“脍”应读kuài,“醪”应读láo。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断鸿..声里(孤雁)江南游子..
(作者自指) B.⎩⎪⎨⎪⎧把吴钩..看了(泛指刀剑)倩.
何人(请) C.⎩⎪⎨⎪⎧揾.英雄泪(擦拭)玉壶..
光转(玉做的壶) D.⎩⎪⎨⎪⎧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交游零落..(稀少) 【解析】 C 项,玉壶:玉雕的灯。
一说指月亮。
【答案】 C
3.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
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 .苏轼、李清照
B .辛弃疾、李煜
C .苏轼、李煜
D .辛弃疾、李清照
【解析】 ①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是颂其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美芹”指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其中陈述了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②是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之联。
上联描述李清照故居的优美环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交代了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下联突出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的传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学风格,《漱玉词》为李清照之词集,《金石录》则是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著作,“文采有后主遗风”则说明李清照与南唐后主李煜同为婉约派代表词人。
【答案】 D
4.下列各句,朗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B.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C.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D.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C项,应为: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2)凤箫声动,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
(4)我见青山多妩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2)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东风夜放花千树(4)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阅读提升层次(B)]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
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①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①陶渊明有《停云》诗,写饮酒与思念亲友之事。
(1)词的上片,词人感慨“衰矣”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3)全词在抒发情感上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词的下片,词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1)“甚矣吾衰矣”为词之眼目,可统领上片,其原因从“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等词句可知。
(2)由“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等词句,可知修辞手法应为拟人,从与青山对视这一情节,不难看出词人的洒脱与不落世俗。
(3)本题考查对词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词表情达意,或化用前人诗句,或引用前人事例,是为用典。
把握词人情感需要抓住关键词句作答。
【答案】(1)知交零落殆尽,年华老去,壮志未酬。
(2)拟人。
表现了词人刚直厚重而不失洒脱,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
(3)运用典故。
对知交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对追名逐利者的讥讽之意,积极进取、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篝:薰笼。
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
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
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
【答案】(1)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
(2)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
“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描写出人马行进
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
“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理解诗句的思想感情和鉴赏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理解诗句要做到“句不离篇”,首先要整体把握,进而理解诗句的内涵,分析其表现手法。
从词题看,这首词是写送别的,这两句词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木,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理清词人感情流动的脉络和层次,这首词上片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止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作者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人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
联想到作者的生平遭遇,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感情淋漓。
下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运用了抒情或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语言表达层次(C)]
9.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不超过30字)
辛弃疾以其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的一大主题。
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
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
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
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所以说:
【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
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性句子的答案了。
【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10.(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不超过40字)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首先应当看清图表上的文字,弄清楚究竟是比较什么事情;其次应当看清比较的大体情况;最后通过思
考,得出相应的结论。
【答案】(1)(示例)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