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套试卷〗临沂市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压缩冲程的是()
A.B.C.D.
【答案】D
【详解】A.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故A不符合题意;B.排气门开启,进气门关闭,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故B不符合题意;C.两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故C不符合题意;D.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导体都是靠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来导电的
B.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C.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就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D.铜导线就是靠自由电子导电
【答案】D
【详解】AD.金属导体是靠自由电子(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来导电的,故A错误、D正确;
B.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故B错误;
C.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正负离子,也是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故C错误。

故选D。

3.电烤箱工作时,其电热丝热得发红,而电烤箱连接电源的导线几乎不热,主要原因是()
A.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大,通过导线的电流小
B.电热丝的电阻比导线的电阻大得多
C.电热丝中有电流的热效应,而导线中没有
D.以上三种原因都可能起作用
【答案】B
【详解】电烤箱的电热丝电阻较大,导线的电阻极小,由焦耳定律可知,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电热越大,所以电热丝会热的发红,导线的电阻极小,所产生的电热也很少。

故选B。

4.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V2的示数为3.4V,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6V
B.将电压表V2换成电流表,则L1与L2并联
C.将电压表V2换成电流表,则L1亮,L2不亮
D.L1两端电压为2.6V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电压表V1测量的是灯泡L1和L2组成的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为6V,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 C.将电压表V2换成电流表,则灯泡L2被短路,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因此灯泡L1亮,L2不亮,故B
错误,C正确,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灯泡L2两端的电压。

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电压表V2的示数为3.4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因此L1两端电压为2.6V,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生活中的物理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V
B.把2个鸡蛋匀速举高1m做功大约10J
C.人以正常速度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70W
D.普通日光灯正常工作电流约15mA
【答案】C
【解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A.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故A错误;
B. 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2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其重力为G=mg=0.1kg×10N/kg=1N;举高1m做功为W=Gh=1N×1m=1J;故B错误;
C. 人以正常速度骑自行车的力约15N,速度约5m/s,故功率约P=Fv=15N×5m/s=75W;故C正确;
D. 普通日光灯正常工作电流约0.2A;即200mA;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湿抹布擦电灯
B.短路着火时马上用水泼
C.用干木棒调开通电的裸线
D.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答案】C
【详解】A.通电电灯的灯头属于带电体,用湿布擦拭时,湿布是导体,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十分危险,故擦拭前应先断开开关。

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导体,发生电火灾时如果直接用水去灭火,会发生触电事故。

故B不符合题意;
C.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尽快切断电源或用绝缘干木棍挑开电线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治措施。

故C符合题意;
D.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高压线下放风筝会有触电的危险。

故C 不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移到某点c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由4V变为3V,电流表的示数由0.2A变为0.3A,由此可知
A.电源电压为7V
B.R1的阻值为20Ω
C.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1.2W
D.滑片P在b端时,10秒内R1产生的热量为12J
【答案】C
【解析】AB.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
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题意可知,P在b端时,R2两端电压为4V,
电流为0.2A,P在c端时,ac两端电压为3V,
电流为0.3A,电源电压为U,
U=IR1+U1,即U=0.2A×R1+4V①,
U=I′R2+U2,即U=0.3A×R1+3V②,
由①②得到R1=10Ω,U=6V,故AB错误;C.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由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由
I=U R
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小,电路消耗的最小功

P最小=UI=6V×0.2A=1.2W,
故C正确;
D.滑片P在b端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
特点可得,R1两端电压
U1=U-U2=6V-4V=2V,
10s内R1产生的热量
Q=W=U1It=2V×0.2A×10s=4J,
故D错误。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丝绸与玻璃摩擦后丝绸带正电
D.木头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答案】B
【分析】(1)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电流具有磁效应;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4)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详解】A.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故A项错误;
B.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故B项正确;
C.玻璃束缚电子的能力比丝绸弱,因此玻璃与丝绸摩擦后,玻璃会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而丝绸由于得到了多余的电子而带上负电,因此丝绸带的是与玻璃等量的负电,故C项错误;
D.干木头是绝缘体,湿木头是导体,故D项错误。

9.电烙铁通电后热得发烫,而跟电烙铁连接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

这是因为()
A.电烙铁通电后会发热,而铜导线通电后不会产生热量
B.电烙铁内电热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要大得多
C.通过电烙铁的电流大,而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小
D.电烙铁内电热丝的通电时间比铜导线长
【答案】B
【详解】在使用电烙铁时,由于电烙铁和铜导线串联,所以,I电烙铁=I导线,且通电时间t相同,由Q=I2 Rt 知道,当R电烙铁>R导线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关系是Q电烙铁>Q导线,所以,会出现通电一段时间后电烙铁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烙铁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的现象,故B正确。

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能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的正确电路是
A.B.
C.D.
【答案】D
【详解】A.B.C.由图可知,A、B、C三个电路中电压表都是与L2并联,测L2两端的电压.故A、B、C 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L1、L2并联,电压表既与L2并联,也与L1并联,所以该电路中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故D 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0 Ω,1 A”,乙标有“15 Ω,0.6 A”,若把它们串联起来,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__A,两端允许加上的最高电压是________V。

【答案】0.6 15
【分析】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当两定值电阻串联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两个额定电流里面最小的一个,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端允许加上的最高电压。

【详解】[1]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1A和0.6A,由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可知,两只电阻串联时,电路电流只能允许最大为0.6A。

[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U=⨯+=
()15V
0.6A10Ω15Ω
12.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丹麦物理学家_____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小郭同学受此启发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压力传感器,弹簧甲连接在A、B两绝缘板之间,B板固定,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与A板相连,并可随A板一起运动。

弹簧乙下端挂有一永磁体,永磁体正下方有一电磁铁,E为电源,R0为定值电阻。

开关S闭合,电路接通后,电压表示数为U1,弹簧乙的总长度为l1;当用力F向下压弹簧甲后,电压表示数为U2,弹簧乙的总长度为l2,则U1_____U2,l1_____l2(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答案】奥斯特;<;<
【解析】试题分析:(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1)开关S闭合,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因此电路中电流最大,电压表示数最小;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的下方为N极,上方为S极;
当用力F向下压弹簧甲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因此电压表示数变大,故U1<U1,电路中电流变小,因此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永磁体S极与螺线管的S极相互排斥的力减小,弹簧乙伸长的长度变长,即l1<l1.
13.如图所示,电能表的读数为 kW·h。

【答案】1318.3
【分析】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的仪表,上面有五个数字窗口,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详解】从电能表上可以看出电能表的示数为13183,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kW⋅h,故电能表的读数为1318.3kW⋅h。

14.如图所示,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中,还把用电器的________与______连接起来。

【答案】(金属)外壳大地
【详解】[1][2]三孔插座的作用是将用电器接入电路的同时把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因外壳
带电引发触电事故。

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达了文天祥强烈的爱国精神,地磁场的_____极在地球的南极附近,诗句中指向南方的应是磁针石的_____极。

【答案】N S
【详解】
[1][2]地磁场和地球的南北极正好相反,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有一个偏角,叫做磁偏角,我国宋代沈括方向的.诗句中指向南方的应是磁针石的S极。

16.如图甲是通过电阻R和小灯泡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R的阻值为______Ω;若将它们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当只闭合开关S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2.4W;再闭合开关S1,经过1min电路消耗的电能为______ J 。

【答案】7.5 216
【详解】[1]由图象知,R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当U R=3V时,通过它的电流I=0.4A,由
U
I
R
=可得R的阻
值为
R
3V
7.5Ω0.4A
U
R
I
===
[2]只闭合开关S时,电路为小灯泡L的简单电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2.4W,由图甲可知,电源电压U=U L=3V
I L=0.8A
再闭合S1时,电阻R与灯泡L并联,则
U R=U=3V
I R=0.4A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I=I L+I R=0.8A+0.4A=1.2A
由W=UIt得,经过10s电路消耗的电能为
W=UIt=3V×1.2A×60s=216J
17.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S1闭合后,电阻R1、R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电阻______的电流(选填“R1”或“R2”)。

【答案】并联R1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R2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详解】[1]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R2并联;
[2]电流表与R1串联,则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18.如图为汽油机_______冲程工作示意图,活塞向______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是汽油燃烧后产生的_______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做功下内能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考查了对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各个冲程的认识
【详解】[1]图中汽油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关闭,并且火花塞点火,这是气油机做功冲程的标志。

[2][3]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是汽油燃烧后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1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为3V,R2=10Ω,当S1闭合,S2、S3断开,电流表示数为0.6A,R1阻值为_____Ω;S2闭合,S1、S3断开,电压表示数为_____ V;S1、S3闭合,S2断开,电流表示数为_____ A.
【答案】5 2 0.6
【详解】第一空.由电路图知,当S1闭合,S2、S3断开时,只有R1连入电路中,电流表测R1的电流,由
U I
R
可得R1阻值为:
1
3V
=5Ω0.6A
U
R =
I
=;
第二空.由电路图知,当S2闭合,S1、S3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流表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阻R2
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电阻特点知:R=R1+R2=5Ω+10Ω=15Ω,则电流表示数:
3V
==0.2A
15Ω
U
I
R
'=
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I'R2=0.2A×10Ω=2V;即电压表示数为2V;
第三空.由电路图知,当S1、S3闭合,S2断开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R1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知:U=U1=U2=3V,
R1的电流:1
1
3V
=0.6A

U
I
R
==
三、作图题
20.如图,利用图中给出的信息,标出电源的正极、小磁针的N极,并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答案】
【详解】由图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则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小磁针的右端为S 极,则左端为N极.因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所以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是指向右的.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指示螺线管的左端,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则电源的右端为正极.
故答案为
21.请将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的符号填入下图电路的虚线框内,并将电路补充完整.要求:开关S闭合后,电流方向如图所示,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变亮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答案】
【分析】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所以滑动变阻器和灯泡、电流表串联;灯泡变亮时其两端电压变大,而电压表示数变小,说明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据此填充元件.
【详解】根据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读图可知,左右两个位置不可能是电压表,则电压表应在中间的位置.根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L变亮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说明电压表测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则左侧的位置应该是电源,右侧的位置应该是电流表.且电源的正极朝下.如下图所示:
【点睛】
根据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电流表应与用电器串联,再结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L变亮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可判断各元件的位置.
四、实验题
2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同学们利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进行探究,电源电压为3V并保持不变,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缺少两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_____;
(2)实验中,先接入15Ω的电阻,调节滑片到适当的位置,并记下电流表示数如乙所示为________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V;保持滑片位置不变,断开开关,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应将滑片向_______________端移动(选填“左”或“右”),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V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再用5Ω电阻代替10Ω电阻接入电路,重复上面
操作,记录数据后分析得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或完成的实验为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0.1 1.5 右 1.5 当电压不变时,流过导
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伏安法测电阻或伏安法测电功率,其它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详解】(1)[1]由于电源电压为3V,整个电路的最大电压是3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选择0~3V即可;要求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那么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B端与电阻R的左端相连;根据上述,连接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2]从图甲可以看到,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再从图乙可以看到,电流表的读数是0.1A。

[3]电阻大小是15Ω,那么电压表的示数为
0.1A15Ω 1.5V
U IR
==⨯=
[4]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这时电阻R的阻值在变小,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根据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应该变小,所以滑片应该向右端移动。

[5]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应该保持不变,所以向右移动滑片的同时,要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6]记录数据后分析得出的规律是当电压不变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3)[7]从实物图可以看到,有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R阻值大小不变,所以可以移动滑片P,探究电流
与电压的关系;也可以根据
U
R
I
=,用伏安法测电阻;还可以根据P UI
=,用伏安法测电功率。

2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三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 2A”,“50Ω 1A”),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将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__________)
(2)小明按如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时,在a、b间先接入50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后,小丽又去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小丽移动滑片P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定值电阻开路保证定值电
阻两端电压不变“50Ω 1A”
【详解】(1)[1]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与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应与定值电阻串联,由于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则由串联分压可知,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变小,故可得滑动变阻器下端接右,作图如下
(2)[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为开路,电压表示数超过量程,说明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则故障为定值电阻开路。

(3)[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则当替换电阻后,应移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4)[4]电源电压为4.5V ,为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始终为1.5V ,则由串联分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始终为3V ,又由于串联电路电阻之比等于电压之比,则当定值电阻接入阻值最大为20Ω时,滑动变阻器应接入阻值也为最大,为
43V 20=401.5V
U R R U ==⨯ΩΩ滑滑定 故应选规格为“50Ω 1A ”的滑动变阻器。

五、计算题
24.【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音色不同
【答案】D
【详解】A.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晃动,这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声音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铃的声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错误,符合题意.
2.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物质叫超导体.超导体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假如科学家已研制出室温下就能使用的超导体,你准备将它用来制作:
A.家用保险丝B.白炽灯泡的灯丝
C.电炉的电热丝D.输电导线
【答案】D
【解析】家用保险丝、白炽灯泡的灯丝、电炉的电热丝是利用灯丝的电阻的热效应,所以不能用超导体来制作.输电导线为了减小损耗,电阻越小越好,故超导体可以用来制作输电线。

3.小雅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如图所示,如果此时将开关闭合,则()
A.两表都可能被烧坏
B.两表都不会被烧坏
C.电流表不会被烧坏
D.电压表不会被烧坏,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答案】D
【详解】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反了,如图所示,此时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造成电源短路;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会很大,电流表将被烧坏;由于是电源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压表,所以,电压表不会烧坏,故D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
C.将沸点为12.3℃的氨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
D.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答案】C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详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B错误;
C、将沸点为12.3℃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的特点,故C正确;
D、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连接两只小电灯L1,L2的两种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且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图甲中L2两端的电压小于图乙中的L2两端的电压
B.图甲中通过L1的电流大于图乙中通过L1的电流
C .若图乙中L 2灯丝烧断,L 1将不能正常发光
D .若图甲中L 1灯丝烧断,L 2正常发光
【答案】A
【详解】A .甲图中两个灯泡串联乙图中两个灯泡并联,两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由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得图甲中L 2两端的电压小于图乙中的L 2两端的电压。

故A 项正确;
B .设电源电压为U ,灯泡L 1和L 2的电阻分别为1R 和2R 。

甲图中L 1的电流为112U
I R R =+,乙图中L 1的电流为11
U I R =。

所以图甲中通过L 1的电流小于图乙中通过L 1的电流,故B 项错误; C .图乙中两灯泡并联互不影响,所以若图乙中L 2灯丝烧断,L 1可以正常发光。

故C 项错误; D .图甲中两灯泡串联相互影响,所以若图甲中L 1灯丝烧断,L 2正不能常发光。

故D 项错误。

6.在下述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B .扛着一袋米慢慢爬上楼梯
C .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 .举着杠铃站在原地,手脚不动
【答案】B
【详解】A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虽然有力也有距离,但此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力与距离垂直,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B 、扛着一袋米慢慢爬上楼梯,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对物体做功了,符合题意;
C 、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没使物体移动距离.该力不做功.不符合题意;
D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这样是有力但无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7.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物体A 和物体B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与提升B 相比,提升A 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提升A 的过程
A .额外功较小
B .额外功较大
C .总功较小
D .总功较大
【答案】D
【解析】解:AB.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额=G动h可知,提升A和B所做额外功相同,故AB错误;
CD.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W
W W W
==
+
有有
总有额
,额外功相同,提升A的过程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较大,所以提升A物体所做的有用功较大,其总功较大,故C错误,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的认识和理解,注意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高度相同时额外功是相同的.
8.三个轻质小球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若乙球带正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球可能带正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B.甲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C.甲球一定带正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D.甲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答案】C
【详解】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乙带正电,则甲一定也带正电;乙、丙相互吸引,说明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故选:C。

9.今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做为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A.较大的比热容B.较低的沸点C.较大的热值D.较高的凝固点
【答案】C
【解析】根据热值的物理意义解答。

运载火箭要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需要做大量的功,当使用的燃料热值越大时,同质量的燃料释放的内能越大,做功越多。

所以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做为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

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重点是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当热值越大时,相同质量的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越大,做功越多。

10.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哪个电路中三个电灯是并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