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真光中学等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历史12月第一次联联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2014年12月)
12、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13、某班以“如何看待孔子的思想”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索出孔子不同形象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反映了现代对传统儒家思想要客观对待,批判继承
B.②说明孔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
C.③反映了欧洲启蒙运动以孔子为宗教对象批判,宣传启蒙思想
D.④反映了孔子开创的儒学,被统治者所推崇,成为统治思想
14、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那么你可以( )
①乘火车去外地经商②发电报与亲友联系③用互联网下载电影《歌女红牡丹》
④到《申报》上登载广告⑤喝着咖啡浏览《光明日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15、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做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
我们由此统计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16、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
然而,当时有的报纸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
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 A.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
17、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 040张,其中同意票3 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
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
”据此可以了解到( )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②④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8、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早期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0、“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21、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
”其基本精神是( ) A.严明军队纪律B.维护法律尊严 C.保护私有财产 D.调节军民关系
2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学习活动中生成了右图及相应的结论。
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
A.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实现了欧洲货币的统一
C.阻断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D.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23、《尤利西斯》用大量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标点,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这部小说体现了哪一文学流派的创作特征(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Ⅱ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 材料二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的知识以英国为例加以
说明。
(6分)
(3) 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6分)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2分)
39、(26分)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
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
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
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是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
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观?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作者的这种观点?(7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
(4分)
(3)概括我国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的国内、国际背景,(4分)并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指
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举措。
(7分)
(4)综上所述,概括指出全球史观的含义。
(4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12—15 D A C C 16—20 D B A D D 21—23 C A D
二、非选择题
38、(26分)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2分)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2分)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分)
(2)工业化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2分)英国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2分)逐步实现工业化。
(2分)
(3)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4分)
(4)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工业化。
(2分)
不同:新中国初期不主张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4分)
认识: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9、(26分)(1)“欧洲中心论”或“西欧中心史观”。
(2分)作者的认识片面扩大欧洲文明的作用,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待欧洲文明的作用。
(2分)既要看到欧洲文明的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不应该否定其他地区文明对人类的影响。
(3分)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分)
(3)背景:粉碎“四人帮”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分)
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化趋势的影响。
(2分)
政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并逐步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
(4分)
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
(3分)
(4)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打破民族和区域的限制看待各种文明的发展与交往。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