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歌行体这种体裁的特点,了解鲍照的个人生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句话:“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师:这是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给歌行下的定义,我们现在回忆一下,看看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是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师:那么现在借助刚才的这句话,大家觉得歌行体有哪些特点呢?(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我们刚刚提到的押韵特点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得以体现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歌行体创始人鲍照《拟行路难》其中的第四首。

上一堂课,《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苦恋的故事,讲述的是与佳人相会而不得的烦恼,上完本节课后,且看鲍照烦恼的又是什么呢?(板书题目,作者)写作背景:鼎尖教案P23
三、朗读译文
师:现在首先就请大家自由朗诵本诗,注意字音,把握节奏,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自主译文。

四、知人论世,把握主旨(鼎尖教案P24)
师:相信大家在刚才的朗读中已有了一定的体会,那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细细品读本诗,看看鲍照烦恼的究竟是什么?
重点探究: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
成天自怨自哀.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

这个反问句,诗人含者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④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的大转折。

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

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

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高潮。


⑤师问: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鲍照,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五、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1、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诗人认命不认命?
明确: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

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2、联系李白的《行路难》,比较两者的异同。

()五、总结全文,背诵全文师:通过我们对本诗的细读,以及对其的拓展,我们可以尝试着来扮演一下鲍照的角色,一起来总结他在写作此诗时的心路历程。

明确: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

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接下去写借酒浇愁: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

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

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

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我们已经在众多的才子身上体会到了怀才不遇的苦闷,的确如此,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虽说负面还是有的,但毕竟那只是次要的,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师:现在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循着鲍照的心路历程背诵本诗。

六、作业:写下你学习本诗的感受。

板书设计:拟行路难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悲愤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