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怎样做校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下我们怎样做校长
——暑假校长培训学习有感
鸟塘铺完小:秦华国
暑假校长培训学习已逐行远去,然而在培训学习期间两位专家教授的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琼教授对:“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讲话平铺直述,字字真切,句句朴素,耐人寻味;周彬博士对“学校管理的思路与出路”的深度剖析,见解独特,思维深邃,叫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两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就当我们怎样做校长谈谈自己的一点点感悟。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指挥着和组织者。

说得小些,他事关千百人的学业仕途;说得打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他承担的使命可谓圣神,肩负的责任可谓重大。

随着社会转型期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学生在不断变化着,教育理念在发展着,报设计在改革着,教学方法在创新着,教学技术在改进着…….针对这种趋势,现代学校的校长意味着要具备多种职业素养,如理念、思想、管理、组织、服务、决策、经营、协调、研究、改革等,要有深度的修行,综合的考练,素质的完善来支撑。

当下,我们到底怎样来做校长呢?我个人认为:
一、要有强烈的职业定位意识
校长就是校长,不是纯粹的教师,更不是官员,他是一个职业,他源于教师,但必须高于教师。

他必须站在社会发展的高沿,以更宽
的眼界、更宽的思路、更宽的胸襟考虑问题,以先进的理念立校,以超凡的思维建校,以发展的眼光谋划学校的未来,想到的应该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家长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资源的扩大,品牌的打造,内涵的提升,想到的应该是全局,是整体,是方向,是整个学校乃至地区甚至于民族的未来。

校长只有具备广大视野和大格局,跳出本学校、本乡镇、本地区的圈子来看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才能将学校的文化做大做强,学生影响,才能走上强校和特色之路。

二、要恪尽职守,学会担当,让责任成为习惯
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责任保证绩效”。

责任,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石!如果一个员工缺失了责任,就会是一个碌碌无为,被人轻视的员工;如果一个企业缺失了责任,就会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责任,就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相仿,如果一个校长缺失了责任,学校将是一个不堪设想的学校。

作为校长,只有做好自己的事(即抓好学校管理)才能谈得上负责任,不要为自己在管理实践中出现差错寻找理由,要主动开拓思路,积极承担责任,全心投入,尽职尽责地工作,让责任成为习惯,这才是一个校长必备的素质和治校底线。

三、促进教师发展,让教师事业成长更自我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才。

教师的成才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幸福的追求。

我认为,促进教师发展,让教师专业成才
更自我。

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通过专业成才赢得幸福的教师生活。

目前,我们的教师职业倦怠较厉害,他们不思进取,教师评上中职职称后就没有动力,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特别严重,甚至学校开展一些正常的教改教研活动,有的认为无事生非,没事找事干,为此作为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改变自身。

栽培自己,通过专业成才赢得有尊严,有创造、有成就感的幸福教师生活;
2、把专业成才的选择权还给教师。

一是要激发教师主动选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来从事,而不是当成谋生的手段;二.提供选择的机会和空间。

学校充分释放教师,放飞学习方式,放飞学习途径,让具有专业发展自觉的老师有选择的空间。

四、提倡精细管理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它所强调的是学校管理要从细微处入手,让学校的每一件小事都成教育学生,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载华。

一要建章立制。

学校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师生在校的一切活动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师生的每一种行为要作出明确的指引,让师生约束行事;二要身体力行。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学校的管理制度系系列列,广靠制度的约束和空间的说教,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作为校长,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教育师生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三要广开思路,作为校长要俯下身来,倾听师生对学校工作多方面的意见,广纳善言,集思
广益,共模发展。

五、坚持文化立校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灵魂。

作为校长,要把学校的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日常必需的工作常抓不懈,要当作一项事业去经营,要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变成具体可操作的措施,逐步深入到学校的多种制度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渗透进师生的言行举止和价值取向之中,并最终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校的魄力所在和内涵发展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