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67一直以来,中职课堂教学都是教师
“以我为中心”,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
“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仅表现为:“教
师问,学生答”,教学的形式就是简单的三
部曲:上课——提问——布置作业。

长期处
于这种教学气氛中的学习,让学生感到窒
息、厌烦、抵触情绪严重,学生不愿看书,不
愿做作业,甚至讨厌老师;教师上课面对无
动于衷的学生(有的埋头玩手机,有的看小
说等等)毫无办法,感到心力交瘁。

如何解
决这种教学现状,让学生变“被动”为“主
动,师生是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

这是每
个中职教师应该急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
倡导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友好的
基础上,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更是师生交往、沟通的过程。

新型师生关系
的建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笔
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
经验,认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做起。

1 钻研理论,转变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课程
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

作为中职教师如果
不及时补充新的理论知识,采用科学的教
学手段,就不能适应新教学改革要求。

人本
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育只是
强调认知,摈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任何情
感;他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在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他
要求在新的师生关系中,首先要求教师转换
角色,成为学生成长的促动者,而不仅仅是
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

其次,要求师生、生
生之间要真诚、平等相处,相互关心、相互
尊重;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创新
思维。

而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创造一种自
由、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
生之间不再是灌输和被灌输的关系,是建
立于沟通、合作、创造的以人为本的双向交
流关系。

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
一种信任、理解的状态,它所营造的和谐、
愉悦的教育氛围对教学产生良好的促进作
用。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2.1 良好的师德风范,赢得学生的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
重,首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师德。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的行为严
重损害了老师的形象,如:“有的老师对学
生不理不睬,整堂课就是照本宣科;有的老
师遇到不好好听课的学生,会与学生发生冲撞,甚至对学生恶语中伤;有的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如果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愿意听讲、对学习感兴趣?所以要想把教学做好,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对学生的尊重,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2.2 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现在中职学生,普遍都是“以我为中心”的90后,他们对任何事、任何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对家人、朋友、老师比较冷漠,不够热情,自己的情感也不善于表达;面对复杂的社会、家庭,他们缺乏辨别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会不同程度的受到伤害;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家人的关心和教育,与人沟通较少,甚至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是被学校淘汰的“差学生”。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中职教师应该投入自己真正的感情;在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信任自己,愿意与老师交流、对话;老师要具有洞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精神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

当教师和学生培养出相互信任的师生情感时,你会发现教学中学生的配合是那么自然和快乐,师生相互真诚交流,共享知识带来的乐趣。

2.3 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有获取处理信息、与人沟通、合作、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教师是否完成好这项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首先,教师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倾听学生的心声;其次,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指导就业方向,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问题,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良好心态,对未来的岗位充满信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在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指导下,获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时,学生就会与老师形成一种朋友、亲人的关系,这种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成长和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2.4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师生合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新教法,学生
参与教学,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通过设计任务、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师生合作提供平台,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鼓励、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学生不仅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与教师的关系也得到升华。

3 不断学习,与学生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的保证,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教师的地位高于学生,教师对知识具有权威性;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仅仅是从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询到更广泛的知识;教师在知识传递中的作用逐渐消减,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

未来的学生需要具备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的能力,他们获取的信息和知识有可能比教师还多,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学生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未来的教师将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师生之间的教学过程是平等交流、相互理解、真诚沟通的过程,在交互合作的气氛中,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知识。

4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学生为本,把尊重和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立足点,让学生居于学习过程的中心,让他们自由地探索真理,获得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

师生之间的和睦、友好、信任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充分张扬自由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让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和创新精神,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1] 史金霞.重建师生关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课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重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周晶晶
(桂林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该文运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所获得的体验,提出自己的建议。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方法,和学生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重建 新课程理念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