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6910(2021)03-0001-04㊃学术探讨㊃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
薛进旭,毛慧芳,李东顶,葛开发,梁永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㊀‘素问㊃六节藏象论篇“曰: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㊂ 关于它的争论由来已久,莫衷一是㊂针对这种情况,在对‘黄帝内经“和前人研究成果学习的基础上,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角度探讨了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的相关问题,从而更有效地表明了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对于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㊂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这一追本溯源的角度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是合理的论断;唐代王冰对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的注解也是合理的解释㊂希望此文可以为临床医生和中医学子学习和应用‘黄帝内经“提供些许帮助㊂
关键词:胆;君臣观;‘黄帝内经“;先秦-唐时期
中图分类号:R221㊀㊀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1.03.01
㊀㊀‘素问㊃六节藏象论篇“曰: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㊂ 关于此语的争论由来已久,既有坚持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理论的医家,如王冰㊁李东垣㊁滑寿㊁张介宾㊁张志聪等;又有坚持 凡土脏取决于胆也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也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非经文原有 等理论的医家,如李涛㊁厉子成㊁郭霭春等㊂医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似乎皆言之在理,给后世学者的学习造成了困扰㊂为了更好地表明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对于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黄帝内经“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㊁研究的基础上,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角度探讨了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的相关问题㊂目前,诸多医家对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进行了众多注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㊂笔者选取其中认同度较高的4种观点进行简要辨析㊂
1㊀对4种观点的辨析
1.1㊀对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的辨析
自唐代王冰云 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以来,诸多医家在认同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不同的注解㊂金代李东垣云: 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㊂ 元代滑寿曰: 胆为中正之官,而其经为少阳,少阳相火也,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居中,火独游于其间也,故曰取决于胆也㊂ 明代张介宾曰: 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㊂ 清代张志聪言: 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取决于胆也㊂ 可将上述医家的观点概括为:决断论㊁气机论㊁相火论㊁经络表里论㊂笔者认为,气机论㊁相火论和经络表里论都是对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很好的解答,但从追本溯源的角度而论,唐代王冰所提出的 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似乎更为合理㊂
当代也有众多学者对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㊂刘蔚翔等[1]从整体性免疫的角度探讨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的临床应用价值㊂杨化冰等[2]基于胆汁酸是肠道菌群与宿主相互发生代谢作用产生的重要信号因子这一现代科学认识,从胆汁酸的功能角度探讨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的科学性㊂叶文成[3]在认可胆囊黏膜层有属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肽类激素(APUO系统)的分泌细胞的基础上,认为胆中的APUO系统具有影响㊁协同两个大脑调控五脏六腑功能的作用,构成脑 胆 肠轴,可概括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㊂诸如此类的探索数不胜数,虽都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此问题,但似乎依旧让人难明所以㊂
1.2㊀对 凡土脏取决于胆也 的辨析
李涛[4]认为 十一 乃 土 字之误 ㊂成肇智[5]也认为 十一 当为 土 的传抄错误㊂陈明[6]在肯定前面两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认为脾㊁胃㊁大肠㊁小肠㊁三焦等 土脏 的功能需赖胆之决断疏泄,故 凡土脏取决于胆 的观点有较强的说服力㊂但陈思婷等[7]认为如果单从 土脏取决于胆 来看,则限制了调节胆的少阳之方的使用范围㊂因此, 凡土脏取决于胆 的观点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讨论㊂
1.3㊀对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 的辨析
厉子成认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应为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 ㊂他认为:首先, 取决于胆 与 心为君主之官 相违背,不符合内经的宗旨;其次,从声韵和字形上看, 胆 和 膻 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传抄中很有可能出现相易的错误;再次, 十一脏取决于膻 与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经义相合;最后,他认为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 与 心者,生之本 是首尾呼应的论证手法[8]㊂虽然厉子成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目前尚无充足的资料来充分佐证,因此也还待进一步考证㊂
1.4㊀对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非经文原有 的辨析
郭霭春在‘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释“中言: 后人符合十二官之说,窜入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一句㊂ 宗全和也认为此语乃后人评注误入正文所致, 注文当为 凡十一脏缺于胆也 取决 二字,系 缺 字的合音通假字 [6]㊂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还需进一步的文献考证㊂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简要辨析,笔者认为从追本溯源的角度而论,目前的诸多观点中,唐代王冰的观点更为合理㊂但由于后世学者在学习‘黄帝内经“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时多将重点放在了对其医理和文字的研究㊁考释上,忽略了‘黄帝内经“著书㊁成书于君主政治社会环境中这一重要的时代背景因素,继而忽略了先秦-唐时期君主政治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君臣观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质疑王冰的观点也就在所难免了㊂
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素问㊃六节藏象论篇“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可行㊁合理㊂首先,‘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大概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东汉至隋唐仍有修订和补充,著书㊁成书时间总体处于先秦-唐时期内,故而其必然受这一时期君臣观的影响㊂其次,在君主政治社会环境中,君臣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而广大,因此可以从现存的古文献中找到论述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丰富资源以佐证此观点㊂最后,‘战争论“[9]提出,原属于一定理论体系的名词术语,一旦被人们从其理论体系中抽离出来进行理解与学习,那么就存在失去其原有意义的极大可能性㊂王洪图[10]认为‘黄帝内经“均采用君臣做比喻来说明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功能特点,其中以‘灵兰秘典论“最有代表性㊂故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正是把握‘黄帝内经“全书理论体系的研究思维㊂因此,从这一角度研究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可行㊁合理㊂
2㊀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2.1㊀先秦-唐时期君臣观
君尊臣卑 是中国古代君臣观的内涵之一,会因各个时期君主政治的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㊂先秦时期是提出君臣观念的重要时期[11],此期君臣观的主要内涵包括家国一体㊁君臣相互尊重等㊂由此可以发现,先秦时期所推崇的君臣关系不是一味地强调君尊臣卑,开始提出臣下对君主不应该唯命是从,而是需要有原则的互相合作㊂因此,‘白虎通义㊃谏诤“[12]言: ‘孝经“曰 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㊂ ‘历代诗别裁集㊃祝越王辞“[13]言: 君臣同和,福佑千亿㊂ 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认知水平所限,先秦时期的各种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更具理想色彩㊂到了汉代,虽然 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的思想和倡导君臣共治的观念已经提出[11],但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能提供先秦时期早已萌芽的各种观念的发展空间㊂汉末至魏晋时期,中央集权衰弱,豪强争霸蜂起,社会动乱不安,故而也不可能有其发展空间㊂盛唐时期,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为先秦君臣观的实践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㊂唐代是将先秦君臣观念付诸实践并使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㊂先秦以来,以父子君臣㊁尊卑贵贱为主要表征的君臣观念正在向以君臣道合为基础㊁具有一定平等色彩的新君臣观念转移[11]㊂通过回顾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发展演变可知:由于时代发展水平的不同,君臣观内涵的升华程度有所不同,但其依然有相通㊁相同之处㊂一是君臣应该在君尊臣卑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君主有以礼使臣的权力,臣下有忠于职守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君臣同心同德,共治天下,以实现君臣双方国泰民安㊁国富民强的共同政治理想㊂
2.2㊀先秦-唐时期君臣观与‘黄帝内经“脏腑论‘素问㊃灵兰秘典论篇“曰: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凡此十二官者 即十二脏如十二官,胆为中正之官,其职能为 决断出焉 ㊂‘黄帝内经“中诸如此类的论述并非少数㊂‘素问㊃本病论篇“载有 心为君主之官 肝为将军之官 ‘灵枢㊃五癃津液别“载有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 肝为之
将 通过联系先秦-唐时期的君臣观,便知‘黄帝内经“是借用先秦-唐时期君臣各司其职㊁各尽其责的职能特点来区别脏腑功能的差异,进而区别脏腑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㊂从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便可看出,心对人体的重要性相当于君主对于天下臣民的重要性,同胆和其他脏腑相比,居于首位㊂‘素问㊃灵兰秘典论篇“又言: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㊂ 张登本等[14]解释此句为:总共这十二个脏器,彼此是不能失去协调作用的㊂由此便知,这是借用先秦-唐时期君臣同心同德㊁共治天下以实现君臣双方国泰民安㊁国富民强共同政治理想的君臣观来说明脏腑之间在维护人体健康中所发挥作用的关系,即脏腑在保障人体健康的关系中,相当于君臣在实现国富民强㊁国泰民安共同的政治理想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损俱损㊁一荣俱荣的关系㊂
2.3㊀君臣观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素问㊃六节藏象论篇“云: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脾㊁胃㊁大肠㊁小肠㊁三焦㊁膀胱者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㊂ 凡十一脏 是对心㊁肺㊁肾㊁肝㊁脾㊁胃㊁大肠㊁小肠㊁三焦㊁膀胱㊁胆的数字统计,即总共为十一脏㊂ 取决于胆 所指就是包括胆在内的十一脏都受制于胆决断的功能㊂张正昭[15]从文字考释角度也认为, 取决于 为 取决断于 的省略㊂
笔者基于唐代王冰的观点从君臣观角度做进一步的说明㊂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是取法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所得出的比喻性论断㊂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特点之一是:在君尊臣卑的前提下,君与臣各司其职㊁各尽其责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君主有以礼使臣的权力,臣下也有忠于职守的责任和义务㊂在将人体视为一个君主王朝的前提下,人体脏腑之间就是君主和臣下的关系,心就是君主,肺㊁肾㊁肝㊁脾㊁胃㊁大肠㊁小肠㊁三焦㊁膀胱㊁胆就是臣下㊂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发挥相应的作用㊂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特点之二是:君臣同心同德,共治天下,以实现君臣双方国泰民安㊁国富民强的共同政治理想这一最具平等色彩的理念 在君主王朝中,只要臣下以忠事君㊁君主以礼使臣,做到君臣有原则地互相合作,那么君臣两者的国泰民安㊁国富民强的共同政治理想就可更好地实现㊂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就是在将人体视为一个君主王朝的情况下,心虽相较于中正之官的胆而言尊为君主之官,但其所主神明之能的正常发挥需要通过胆主决断功能的正常发挥来实现,意即胆主决断的功能对心主神明的功能发挥有制约作用㊂以此类推,肺㊁肾㊁肝㊁脾㊁胃㊁大肠㊁小肠㊁三焦㊁膀胱对心也有同样的制约作用㊂
在君臣实现共同政治理想的过程中,臣下在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的过程中又体现出了相互制约的特点㊂若臣下欺上罔下,臣下各自的职能作用便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臣下间合作的链条遭到破坏,互相配合也成空谈,最终危及国泰民安㊁国富民强共同政治理想的实现㊂在将人体视为一个君主王朝的情况下,胆主决断功能正常,就如同臣下在其职㊁尽其责,那么就可保证包括胆在内除心之外的十脏腑在维护人体生命健康中的互相配合不会因为胆的 欺上罔下 而失常㊂反之,胆的功能失常,就相当于臣下有欺上罔下的行为,对其他脏腑的功能发挥也会有所影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㊂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胆又对包括自身在内㊁除心之外的十脏腑有制约作用㊂
综上所述,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对十一脏关系的剖析可发现,胆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十一脏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其制约正是基于其功能 主决断㊂基于此,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是合理的论断,唐代王冰的注解也是合理的解释㊂
3㊀小㊀结
在学习‘黄帝内经“时,要立足于对其医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习方法上可以博采众长㊂由先秦-唐时期的君臣观可知,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是合理的论断㊁唐代王冰的注解也是合理的解释,这正是基于追本溯源的学习思维所得出的结论㊂希望此文可以为‘黄帝内经“的学者们提供帮助㊂
参考文献:
[1]刘蔚翔,姜泉.从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中医杂志,2019,60(8):708-710. [2]杨化冰,邹小娟,刘洪涛.从胆汁酸功能探讨‘内经“ 凡
十一藏取决于胆 [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0): 2464-2466.
[3]叶文成.对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的再认识[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0):2487-2489.
[4]李涛.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辨[J].中医杂志,1986,33 (8):67.
[5]成肇智. 十一脏取决于胆 的质疑和勘误[J].上海中医
药杂志,1989,31(9):40-42.
[6]陈明.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纵横谈[J].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1994,17(1):14-16.
[7]陈思婷,张泽鑫,洪晓帆.从‘黄帝内经“原文看 凡十一
脏取决于胆 [J].中医杂志,2018,59(16):1432-
1434,1440.
[8]李恩,李志华.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G].北戴河: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1.
[9]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麦芒,译.天津:天津出版传媒
集团,2019:140.
[10]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3.
[11]胡宝华.从 君臣之义 到 君臣道合 :论唐宋时期君臣
观念的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4 (3):26-34.
[12]班固.白虎通义[M].北京:中国书店,2018:107.
[13]沈德潜.历代诗别裁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5.
[14]张登本,孙理君.全注全译黄帝内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9:51.
[15]张正昭.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之我见[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7(4):20-21.
通信作者:梁永林,教授,主任医师,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东路35号,730030, 87553243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8XMZ031);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㊁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201724)
收稿日期:2020-07-17;修回日期:2020-11-17
(编辑㊀陶㊀珠)
文章编号:1001-6910(2021)03-0004-04㊃学术探讨㊃ 精准医疗 理念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思考∗
陈莉华,王丹妮,李鹏宇,郭会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根治该病的药物㊂精准医疗是通过蛋白组学㊁代谢组学㊁基因组学等大规模组学生物学技术及计算机大数据分析等全面认识疾病的状态,在整个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中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最初只运用于肿瘤学,后逐渐推广到其他学科㊂2015年3月,我国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并将中医药纳入精准医疗的方法中㊂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㊂针对这种情况将精准医疗的概念引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用精准医疗的理念建立并完善艾滋病治疗措施非常必要㊂试图围绕将精准医疗应用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这一课题,在对精准医疗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从开展个体化干预措施减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向艾滋病期进程,减
轻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药物的不良反应㊂从HAART后耐药及免疫重建不良等角度探讨了精准医疗应用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具体问题,将基因组学㊁代谢组学㊁计算机大数据处理等手段和中医的整体观念㊁辨证论治相结合,达到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开展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目的㊂通过研究得到将精准医疗的概念引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水平的结论㊂
关键词:艾滋病;精准医疗;中医药疗法;免疫重建
中图分类号:R512.91㊀㊀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1.03.02
㊀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为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后免疫功能遭到破坏逐渐缺失的慢性㊁致死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㊂中医药自20世纪80年代介入AIDS的治疗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在全国实施的中医药AIDS救治项目后,使中医药治疗AIDS迈上了新的台阶㊂ 精准医疗 是西医学发展的热点和方向,在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其他疾病中也有不少运用,将精准医疗的理念引入中医药治疗AIDS意义深远㊂1㊀中医药研究AIDS的现状
AIDS在古典医籍并无记载,中医药对AIDS认识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援非医疗队开始,到 十五 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 重大专项课题的立项研究,对AIDS的病因病机㊁发病过程㊁辨证论治等基础研究进行了探索,认为AIDS归属 温病 疫毒 范畴,提出了 艾毒伤元 脾为枢机 气虚为本 [1-4]等学说,开发了扶正排毒片㊁益艾康胶囊㊁唐草片中药制剂㊂有关AIDS的临床研究集中在提高AIDS患者机体免疫力㊁改善症状㊁提高生活质量㊁升高CD4T细胞计数㊁减轻抗病毒药物的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