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O型口蹄疫不同疫苗免疫抗体消长规律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4-2342(2015)05-0047-03
中图分类号:S852.65+9.6文献标识码:B
猪O型口蹄疫不同疫苗免疫抗体消长规律探讨
陈能桥1,赵福葳1,毛以智1,朱大举2,李红艳2,冉浴2
(1.贵州省遵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遵义563000;2.遵义市绥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猪O型口蹄疫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报告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2]。

长期以来,使用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是我国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3~5]。

为科学制定遵义市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程序,合理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于2014年在遵义市绥阳县某种猪场,随机筛选90头53~73日龄仔猪分组进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及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不同剂量免疫后副反应调查、免疫抗体水平和抗体维持时间等相关工作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随机选择53~73日龄的仔猪若干头,无菌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母源抗体,筛选母源抗体阴性的仔猪90头为试验动物。

将90头仔猪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0头,对每头仔猪进行唯一编号。

1.2试验疫苗
上海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2570+7309)(批号:20131203,有效期:20141202);兰州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 (批号:H131154J,有效期:20141127)。

1.3检测试剂
A组和B组用猪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郑州中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40101,有效期:20150109)。

C组用O型口蹄疫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武汉科前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40302,有效期:150112)。

1.4免疫剂量
A组每头仔猪耳根后肌肉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2mL;B组每头仔猪耳根后肌肉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4mL;C组每头仔猪耳根后肌肉深层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1mL。

1.5免疫副反应调查
免疫后72h内细心观察试验仔猪是否出现采食减少、体温升高甚至死亡等免疫副反应。

1.6采血时间
摘要:试验随机筛选出90头母源抗体为阴性的53~73日龄仔猪为试验动物,平均分成A、B、C3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
灭活疫苗2mL、4mL和合成肽疫苗1mL,进行免疫后不同时段的免疫抗体跟踪监测,探索猪口蹄疫O型不同疫苗和灭活
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免疫后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

结果显示:免疫后72h内,A、B、C组的免疫副反应率分别为20.00%、
73.33%、0%。

群体保护率分别为71.43%、75.86%、77.78%,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免疫后7d,B、C组群体保护率>
70%,免疫后15d A组群体保护率>70%,在免疫后150d3组均能起群体保护作用,其中C组达到100%的持续时间最长为75d;
A、B、C组分别于免疫后60d、45d和60d抗体平均OD值达到最高值1.7162±0.0911、2.2111±0.1337、2.0274±0.0717,两两进
行显著性比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结果表明:A、B、C组的群体保护率都较好,其中C组的群体保护率稳定时间长,未见
免疫副反应,效果最好。

关键词:O型口蹄疫疫苗;猪;抗体消长;规律
基金项目:省市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合同号:[省市
科合(2013)35号]
*通讯作者:赵福葳,女(1963~),贵州遵义人,高级兽医
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E-
mail:1148638815@。

47··. All Rights Reserved.
分别于免疫后第7d 、15d 、30d 、45d 、60d 、90d 、
120d 、150d 和180d ,进行无菌前腔静脉采血并分离
血清,4℃保存,次日检测。

1.7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按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判定。

A 组和B 组:样品OD 450nm 值≥Cut Off 值时判为阳性;样品OD 450nm 值<Cut Off 值时判为阴性;
C 组:样品O
D 630nm 值≥0.4时判为阳性;样品OD 630nm 值<0.4时判为阴性。

2结果与分析
2.1免疫副反应调查结果
见表1和图1,本试验共有28头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副反应,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呕吐和腹泻,其中A 组6头,B 组22头,C 组未见免疫副反应,28头猪均在72h 内自愈。

2.2免疫后不同时间抗体的检测结果
A B C
表1免疫猪群副反应调查结果
303030
免疫头数组别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呕吐腹泻270
150
140
260
头,%合计占免疫数
6220
20.0073.330
注:A 组代表注射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2mL ;B 组代
表注射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4mL ;C 组代表注射猪口蹄疫O 型合成肽疫苗1mL 。

图1免疫猪群副反应调查结果
7
1530456090
120150180
表2不同时间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3030302929292928
检测数时间+-阳性率6
28302929292520
242
000048
0.1663±0.0286B 0.8110±0.0655A
1.4656±0.11051.6409±0.0917B 1.7162±0.0911A
1.3205±0.0778B 0.7432±0.06630.3239±0.0254
天,头,%
OD 值
20.0093.33100.00100.00100.00100.0086.2171.43
检测数+-阳性率OD 值检测数+-阳性率OD 值3030302929292929
2329292828282822
71111117
0.6852±0.10691.0325±0.0946a 1.3752±0.09572.2111±0.1337b 2.0096±0.1051a 1.6578±0.0891b
0.9006±0.04720.3701±0.028376.6796.6796.6796.5596.5596.5596.5575.86
302929272727272727
22292927272725216
8000002621
0.6209±0.0473b 1.1670±0.0712b 1.8988±0.0564bB 1.9966±0.0705a 2.0274±0.0717a
1.6200±0.0612b 1.0765±0.0758b 0.6617±0.0466bB
0.3186±0.026873.33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92.5977.7822.22
A 组
B 组
C 组
注:同列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
示差异显著(<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差异极显著(<0.01)下同。

图2免疫猪群O 型口蹄疫抗体动态检测OD 值图3免疫后不同时间群体保护率
见表2、图2和图3。

整个试验过程因其他原因导致6头猪死亡,其中A 组2头,即45d 和150d 各死亡1头;B 组于45d 死亡1头;C 组3头,即15d 死亡1头、45d 死亡2头。

从表2、图2和图3可知,A 组7d 时免疫抗体阳性率即群体保护率为20.00%,15~150d 群体保护率均>70%;B 组和C 组免疫第7d 时群体保护率分别为76.67%、73.33%,
150d 时3组的群体保护率分别为71.43%、75.86%和··
. All Rights Reserved.
77.78%。

3个试验组免疫后150d猪的群体保护率均达到农业部规定≥70%的标准。

由表2知,接种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2mL后,15~150d免疫猪群体的群体保护率>70%,所以生产中遵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规范操作,就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3结论与讨论
3.1接种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72h内,试验猪出现免疫副反应的头数是:A组6头,B组22头,分别为免疫数的20.00%和73.33%(6/30、22/30)。

由此可知,生产实践中不应随意加大免疫剂量,避免对动物机体造成伤害。

免疫后150d,3个试验组群体保护率分别为71.42%、75.86%和77.77%;到180d时,C组(合成肽组)的群体保护率为22.22%,A、B两组因试验猪销售未能检测,根据120~150d A、B两组抗体OD值下降的幅度可以看出,180d时这两组猪的群体保护率都将低于70%。

由此可知,接种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的群体有效保护期(免疫期)为150d左右(图3)。

3.2对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抗体消长变化的研究表明,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1次,即可确保高效价抗体维持至150d。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具备免疫原性高,生物安全性好,免疫副反应小等优点,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普及推广。

由于有1头猪接种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后(B组,4mL),7~150d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头猪未产生免疫抗体,其原因是否为加倍剂量免疫导致免疫不应答(免疫耐受)有待进一步探讨。

3.3在本试验中,B组即加倍剂量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后,猪群提前7d达到群体保护水平,但免疫副反应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为免疫数的73.33%),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呕吐和腹泻,因此只有在紧急免疫情况下,才建议使用该种免疫方法进行免疫。

C组即接种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未见猪群出现以上副反应;通过表2、图2和图3可知,接种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猪群的群体保护率均较好,且抗体水平和群体保护率的时间较稳定,说明接种该疫苗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谢庆阁.口蹄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6~27.
[2]易悦,王利娜,徐志文,等.猪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猪业科学,2011,28(2):44~48.
[3]周小红.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农业,2012(12):21~22.
[4]钟小艳,凌洪权,黎朝燕.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6):50~51.
[5]Sellers R,Gloster J.Foot-andmouth disease:A review of in-tranasal infection of cattle,sheep and pigs[J].The Veterinary Journal,2008,177(2):159~168.
(收稿日期:2015-07-23)
49··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