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插曲《橘颂》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连续居IJ 《思美人》插曲《橘颂》研究
刘美凤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插曲《橘颂》,选用屈原诗歌《橘颂》中的诗句作为歌词,由金玟岐作曲、编曲,方圆演
唱。

从音乐特征来看,歌曲节奏精简、鲜明,基于主题动机的旋律发展手法使得歌曲上下既新颖又熟悉、既统一 又有变化;从编曲配器来看,散板和引子的运用为歌曲添足了民族味儿,传统为主、现代为辅的配器法尽显中 国风;从演唱处理来看,以气带声的气泡音的演唱方式让歌曲更有时代感和亲切感。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插曲
《橘颂》不仅为更加深入地传播屈原优美的诗篇做出了贡献,也为创作历史传奇性题材电视连续剧插曲积累了
经验。

关键词:电视连续剧插曲《橘颂》歌词 音乐特征 编曲配器 演唱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 (2021 )08-0064-04
随着历史传奇性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思美人》的热 播,剧中主题曲、插曲、片头曲、片尾曲受到了广大观众 的喜爱,特别是作为剧中插曲的《橘颂》在人们生活中
广为流传。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插曲《橘颂》,用屈原诗
歌《橘颂》中的诗句作为歌词,由中国著名女歌手、音乐 制作人金玫岐作曲、编曲,由2016年“超级女声”全国 亚军获得者方圆演唱。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插曲《橘 颂》为屈原诗篇《橘颂》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为屈原诗歌
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橘颂》是屈原组诗《九章》中最短小的一篇,篇名 “橘颂”,意为对橘树的赞颂。

橘树是南方楚国的特产。

《禹贡》云:“淮海惟扬州包厥橘柚赐贡”。

《汉书•食货 志》言:“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

《晏子春秋•内篇杂 下》又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屈原抓
住橘树这种“深固难徙”的特点,因物寄情,托物言志, 既颂橘,也颂人,既是对理想人物的称颂,也是对自己
崇高志向的抒发。

《橘颂》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 的咏物诗,南宋诗人刘辰翁称之为“咏物之祖”。

插曲《橘颂》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主题,采用了
现代创作技法,将古典诗歌与民族音乐相融汇,是一首 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插曲。

这首插曲自播放以来,在各大 音乐平台上下载量超百万,评论达到了上万条,听众对
这首歌的迷恋程度可见一斑。

本文以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插曲《橘颂》的音乐本 体为重点,从音乐特征、编曲配器、演唱处理等三个方
面展开分析。

一、音乐特征
插曲《橘颂》的曲作者金玫岐在一次访谈中说道:
“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拿到剧本大纲,细读故事时, 我会把自己代入到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之中,顺着这种
感觉可以让我的创作更顺畅地进行”。

带着这种“感 觉”,代入到屈原那个时代,饱含着对橘的赞叹与敬仰, 金玫岐创作出了插曲《橘颂》。

《橘颂》这首歌节奏精简、
鲜明,尾字长音的节奏安排突出了诗歌的语言特点,十 分具有语句停顿感;基于主题动机的旋律发展手法使
得歌曲上下既新颖又熟悉、既统一又有变化;D 宫五声
64
Yi Shu Ping
Jian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
的调式设计非常适用于在最自然的人声状态下演唱,带有前奏和间奏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严谨、独立而完整。

(一)节奏旋律
《橘颂》这首插曲的节奏变化虽然不多,但每一种节奏型都设计巧妙,与歌词紧密结合,便于记忆。

第一段以二八和二分咅符的节奏组合成一个乐汇“zx x”,每一乐汇结合一句歌词构成一个乐节,且每一句歌词最后一字时值都为两拍半,彰显诗歌体句逗停顿特点,语句感十分浓郁;第二段以大附点(X.X)、四分咅符(X)、二八(XX)、二分咅符(X-)组合节奏,与第一段形成对比。

与第一段的节奏相比,第二段节奏变化略多,速度也比第一段快许多,第一段合唱部分为Moderato(中板速度),二胡声咅一出便转为较缓慢的Larghetto(小广板速度);第二段虽然也是Moderato(中板速度),但比第一段更欢快些;最后再现部分以Andantino(小行板)抒情性的速度进行。

金玟岐谱曲的电视连续剧插曲《橘颂》旋律采用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全曲围绕“宫、商、角、徵、羽”铺展旋律,主要以二度、三度咅程构成旋律线条,每段都从“角”开始展开旋律至“宫”结束。

全曲以“i—”为主题动机,每句旋律基于主题动机变型和发展。

如谱例1所示,第一段一开始就是主题动机“
汀5—”,第2小节旋律走向与主题动机相反,主题动机旋律像开口朝上的抛物线,而第二小节保留主题动机的中间咅“2、3”,“心"仃”像一条开口朝下的抛物线,第3小节由辅助进行的主题动机往下三度模进,第4小节上跨五度模进第三小节的小三度,保留“12”,u53122-\如谱例2所示,第二段前两小节变换节奏和咅级排列,加入新咅级“6”,第二段第1、2小节“—""呵小”是主题动机”的扩展,第3小节是第1小节的下行二度模进,第4小节则是第一段第3、4小节的缩减。

整首歌的旋律以主题动机为基准,每小节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让人听起来既新颖又熟悉、既统一又有变化。

谱例1:
主題动机
32355-|12366-|16122-|53122-
后皇嘉树.橘徘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谱例2:
3.323|5_65・212£_62・
独立不it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康其无求兮。

(二)调式曲式
《橘颂》采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以D为宫,咅域
从小字一组的B到小字二组的B o《橘颂》这首歌如果
咅调太高未免显得浮躁,太低又失去了听觉的舒适性,
作曲家采用既不高也不低的咅调,控制在八度咅域范围,非常适合各种嗓咅演唱,咅调不仅与诗歌韵律相呼应,更是呼应了诗人屈原对橘的真诚赞颂和对自己志
向的抒发o这首歌的咅乐组织与陈述均通过调式“支点咅”(此歌中为“宫、商、角”)来组织结构框架,特别是旋
律的句法呼应与结构统一,借助于调式咅的上、下二、
三度或四、五度咅的对应和支持°全曲在D宫调式的
咅调下,每句以“角”开始,每段以“宫”结束°《橘颂》是
单声部线条结构的中国民族调式歌曲,不似西方调式
依附于和声,但都依附于调式,和声的感觉虽不明显,
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T-S-D-T”的和声进行°如谱例
3第一段第1句以“角”(T)开始,“羽”(S)结束,第4句
以“商”(D)结尾,这段的末尾又回到“宫”(T)°
谱例3:
角(T)
32355
・“2
366•-1?12^2--53122-
后皇嘉树.橘铢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32 3 5^5-1'26--|1612^2--|53
宫(T)
161-
深固难兮,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这首歌是带有前奏和间奏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前奏为4小节节奏先行性伴奏,A段由a乐句(4小节)和a,乐句(4小节)构成,间奏由二胡独奏两小节,
A段与A段结构一致,B段由b乐句(4小节)和b,乐
句(4小节)构成,B,段在B段的基础上加入1小节二
胡间奏,再现了a,乐句(4小节),因此B,段共13小节°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Ag+间奏2+Ag+B3+B'
I—-—~/a*-—/b4+”b4+b/+间奏i+a/第一段为呈示段(A段):后皇嘉树,橘探服兮°受
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
其可喜兮°
这一段先是领唱加男女声的合唱,再是两小节二
胡独奏引出女声独唱,从“后皇嘉树”到“更壹志兮”这
一段反复一次,最后两句歌词由原来的“绿叶素荣,纷
其可喜兮”变为“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第二段为对比展开段(B段):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
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
与长友兮°
B段与A段乐句结构大体一致,先是男女声合唱,
Yi Shu Ping Jian 65
反复时变为女声独唱,不同的是,B 段在反复时没有间 奏,而是直接进入,歌词也没有任何变动,但再现A 段
材料时则以一小节二胡独奏引入。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插曲《橘颂》演唱形式新颖,
其独唱与合唱结合的演唱形式给听众带来新的听觉冲 击,为歌曲注入了新活力。

二、编曲配器
“多元文化不断相融,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
呈现了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它既包含了传统音乐的 古典型,又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时尚感,给听众带来 了新鲜感和听觉上的冲击,满足了听众多元化要求,符 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橘颂》作为电视连续剧《思美人》 的插曲,编曲和配器既要与影视画面相融合,也要符合
古诗歌曲的特点以及《橘颂》表达的思想内涵。

《橘颂》 这首歌的编曲十分具有古风的味道,运用了中国传统
民族音乐中常见的散板和引子,配器上以中国民族乐 器为主,加入现代电声元素,各类乐器伴奏交叉轮奏, 穿插于歌曲中,使音乐声音一出便非常具有画面感。


曲者金玫岐善用留白的创作手法,使音乐的结尾落在 不稳定不和谐的伴奏音上,把音乐交给了听众来补充 发挥。

歌曲引子部分从清脆的鸟啼声开始,4秒钟的时 候打击乐由弱渐强、由慢到快切入进去,鼓棒与鼓面中 心的“亲密接触”发出了水滴滴在水面上泛起波澜的爆
破声;接着竹笛的高音旋律进来了 ,以“sol ”为主的颤 音和辅助下行音像是与小鸟儿争鸣;当竹笛吹出颤音 的时候圆润轻柔的箫声随之响起,当箫与竹笛都吹于
长音处,古筝随即抹勾出“re mi sol ”,再一声“duang ”的 鼓声,便听见二胡揉弦“6 5.”,木鱼敲出U XXX X X ”,镲
接最后一拍“X ”。

到这里为止是伴奏引子部分,运用了 散拍子,自由随性,木鱼与镲的打击节奏引出了四四拍
的伴奏节奏型“IXXX XX X XI ”,鼓、镲、竹笛轮番奏出, 鼓奏前两拍,镲和竹笛同时奏后两拍,竹笛在不同调上 吹奏“la sol ”,四个小节的纯节奏性伴奏后,进入正歌 部分。

A 段延续前奏为伴奏(IXXX XX X XI ),鼓、镲、竹
笛为伴奏乐器,偶尔加入古筝装饰旋律,如第2小节 “橘探服兮”,第三拍后半拍弱进“二— 邑”,第6 小节“更壹志兮”,第三拍后半拍弱进“心*】"”。

A
段结束后进两小节间奏,二胡独奏,电声铺底。

复乐段 速度放慢,女声独唱,与A 段不同的是,复乐段A 段没 有节奏性乐器伴奏,而是以古筝和钢琴为伴奏乐器,古 筝奏线型旋律,钢琴奏柱式和弦,“生南国兮”最后一拍
钢琴奏下行短滑音,加强了歌曲的流动性。

B 段回到节奏型伴奏,鼓为主奏,锣和古筝辅奏,
“廓其无求兮”最后一拍钢琴下行模进辅助进行。

B ,段 伴奏在B 段伴奏的基础上加入了和声,“独立不迁,岂
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四句叠以衬词 “啊”,塑造歌颂性的音乐形象,和声的纵向色彩增加了 歌曲的整体空间感;B ,段的第5〜8句:“苏世独立,横 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这里和声演员轻声
同步跟唱主旋律,以稳定调式调性。

再现部分的旋律以一小节二胡独奏引入,小行板
速度,这部分以电声和木质风铃声铺底,伴以微弱悠远 的女声轮唱,电声的立体环绕营造了一种梦幻的感觉,
木质风铃木条之间的碰撞发出流水般的清脆声。

这首 歌里二胡独奏出现过两次,且两次出现后乐曲的速度
与前面相比都要变得慢一些,在这里二胡就起到了两
个作用:第一,二胡的音色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
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 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与人声形成紧 拉慢唱的特点;第二,B ,段再现主题材料时,二胡的出
现与A ,段形成首尾呼应,使主题材料不断环绕在耳
边,加深听众对主题旋律的印象。

歌曲最后的“兮”字落于调式主音,与此同时箫也 吹奏主音稳定调式,接着古筝连续二八节奏下行到低
音“sol ”,摇指落于“徵”音,低沉的音色、渐行渐远的琴
声让人意犹未尽,属方向音给以转调的感觉,但音乐已 经停止,是不是还有一段呢?给听众留下无限遐想。

三、演唱处理
《橘颂》这首歌是根据屈原古老的诗篇来创作的, 编曲和配器也是大量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古典 气息浓厚,但全曲的演唱无论是主唱还是伴唱,采用的
都是通俗唱法,为歌曲注入了浓浓的时代感,通俗易懂 的唱法同时也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歌曲的演唱者方
圆生于1999年,年纪虽小,资历却不浅,不仅在2016
年“超级女声”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亚军,同年还获得了 美国伊斯特曼学院、波士顿大学、马里兰大学、休斯顿 大学四所大学的预录取资格。

拥有着甜美歌喉的方圆
对于演唱《橘颂》这首歌十分有自信,轻柔细腻的声线 串连着每一个音,悠扬而婉转。

在气息方面,方圆对每一段每一句的气息把控都 非常准确,结合屈原《橘颂》原诗的语言特点,她的每句
尾音都唱得既不是太短,也没拖太长,句与句之间的换
气一步到位,弱化气口,几乎听不到换气声。

以气带声 是方圆在演唱上的最大特点, 运用通俗唱法中常用的
气泡音把字词都紧密连接在一起。

如方圆在演唱歌曲
中的衬词“兮”字时,气流与声带的边缘(下转第88页)
66
Yi Shu Ping
Jian
伞头秧歌引入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是创新发扬价值 观的高度体现,其中文化自省是引领创新发展的方法 论,其主旨功能指向在最大限度保持舞蹈根性文化的
基础上坚定创新发扬思维。

这种文化自省不可或缺, 但前提是必须要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才能 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最强有力的文化自信,也只有坚定 这种文化自信,站稳脚跟不忘本,才能更好的引领文化
自信,树立起伞头秧歌健康、科学传承的航信标,为伞 头秧歌的价值回归指明方向。

高校舞蹈专业课堂的教学实践,有效助力了非遗 伞头秧歌的文化创新,使伞头秧歌的文化创新从文化
认同中走来,从基本价值认同开始,进而稳步走向深度 发扬O 创新发扬与原生态根性保持同步,使伞头秧歌教
学实践成为价值回归的名人秀,这经历了两个时期,一 个是伞头秧歌基本价值呈现期,也就是教师教与学生
(上接第66页)摩擦产生断续振动,经喉咽腔共鸣而发
出一串颗粒性的像冒泡泡一样的低弱声音。

在咬字吐字方面,方圆贴近于普通话式的演唱和
对每个字弱化字头、强调整体的处理,使歌曲听起来十 分亲切悦耳、温婉典雅°如方圆独唱复乐段A ,段时,
“后皇嘉树,橘探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将其中的
“嘉”“橘”“迁”“兮”四个字全部弱化字头,将“j ”“q ”“X ” 三个舌面音快速吐出,每个字都咬得圆润而饱满。

从情感处理方面来看,《橘颂》是对橘的由衷赞颂
和对自己远大志向的抒发,情调自然积极乐观,因此演 唱者以屈原的角色代入歌中,怀着对橘树的赞赏和崇
高理想的展望演唱这首歌,感情真挚而富有内涵,不浮
夸,不做作。

情感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有些微改变,A 段较欢快,B 段段坚定有力,A 段和皮段的再现部
学的整个过程;另一个是伞头秧歌价值典范效应期,即 价值回归期,是学生在专业舞蹈教师引导下,对照原生 态舞蹈参与文化反思,展开文化反思后的舞蹈文化内
涵补充,即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将高度提炼出 来的伞头秧歌根性文化重置于伞头秧歌的文化新形象
中,寻找更高的文化价值共鸣,乃至重新确立更高层级 的文化自信,以此实现伞头秧歌坚持守正创新为核心
价值的时代文化价值回归。

参考文献:
[1]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07).
[3] 张士闪•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分则是庄重典雅。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插曲《橘颂》歌词典雅深邃、 旋律悦耳动听、配器巧妙多样、演唱曼妙动人,到处都
散发着无尽的魅力°难怪自播放以来,一直深受听众喜 爱°此曲不仅为更加深入地传播屈原优美的诗篇做出
了贡献,也为创作历史传奇性题材电视连续剧插曲积
累了经验,值得从事楚辞传播研究、历史影视剧创作、 音乐创作表演的各界朋友们好好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智晗,陈帅•顺流自成灵感挚爱方得始终——唱作人金玟岐
访谈录[J].创作与评论,2017(18):25-31.
[2] 赵斌.论传统音乐元素对流行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J].大众文
艺,2016(09):162.
88
Yi Shu Ping
Ji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