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
地球大气从地面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 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 高层大气,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关系总结如下表:
大气 分层
高度
气温垂直变化
规律
原因
空气 天气 与人类的 运动 现象 关系
气温随高
低纬17~18 度增加而 地面是对流
人类生活
千米,中纬 递减,大 层大气主要、对流
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的情况 波长较小的部分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 吸收 ;波 紫外光 长较长的部分绝大部分被臭氧层 吸收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 散射 ,水汽、 可见光 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 吸收 一部分可见光,
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 对流层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 、水汽、云和 浮尘 可 红外光 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2.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比较:
序号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辐射方向
作用
①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的直接热 射向地面

② 地面辐射 长波 辐射 射向 大气 和 对流层大气
宇宙空间
的直接热源
③ ④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长波 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 地面
大气逆辐射 会使地面增温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 ① ②云 湿层 度: :增 增厚 大大气逆辐射都会 增强
上升
高空 有氧 原子 吸收 太阳 辐射
80~500千米
自下
高空有若干
而上 先对 流后
稳定 少变
电离层,能 反射无线电 波,对无线
平流
电通信有重
要作用
[例1]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完成(1)~ (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答案] (1)B (2)D (3)C
1.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臭氧层的高度 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2)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 B.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 C.甲乙两处同为上升气流 D.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的是甲处
55千 高度增加而 吸收太阳
米 迅速上升 紫外线而
增温
空气 天气 与人类的关
晴朗
为主
臭氧大量吸 收紫外线, 成为人类生 存环境的天 然屏障;大 气稳定,利 于高空飞行
大气 分层
高度
气温垂直变化 空气 天气 与人类的关
规律 原因 运动 现象

起初随 自平流层 高度增 顶以上到 加而递 高大 大气上界 减,后 气层 2 000~ 随高度 3000千米 增加而
() ()
解析:第(1)题,该曲线在低纬度地区高度为17~18 km, 中纬度地区高约10~12 km,高纬度为8~9 km,可知该 曲线表示的是对流层高度。第(2)题,乙处在对流层顶 部,应该比甲处气温低;甲处的水汽含量比乙处高;甲 处为上升气流,乙处空气处于水平流动;甲处的热量主 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 答案:(1)B (2)B
3.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1)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太阳辐 射强度 越大 ,地面辐射 越强 。 (2)下垫面因素:地面反射率越强,获得的太阳辐射 越少 ,地面辐射 越弱 。 (3)气象因素:同纬度地区, 年日照时数 的长短, 会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一、教材P46图2-26探究 1.太阳高度角是如何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 提示: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面积 愈小,光热愈集中,同时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 削弱的愈少。反之,则愈大。
()
A.Ⅰ 层顶部
B.Ⅱ 层底部
C.Ⅱ 层中部
D.Ⅲ 层
(3)2011年11月1日,我国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
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20℃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解析] 第(1)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 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 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 高,选择B项。第(2)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一 电离层(海拔大约85千米处),其带电粒子会干扰无线电短 波通信。第(3)题,“神舟八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依据 图所示阅读出相关数据即可。
在对流层
对流
复杂
10~12千米,约每升高 直接的热源,运动
底部,与

多变
高纬8~9千 100米, 离地面越远,显著
人类关系

气温降低 气温越低
最密切
0.6℃
大气 高度
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规律
原因
该层气温
自对 下层气温随 基本上不
流层 高度变化很 受地面影
平流 顶至 小,30千米 响,而靠
层 50~ 以上气温随 臭氧大量
二、教材P47图2-28探究 2.大气保温和玻璃温室保温的原理是否相同? 提示:不相同。大气保温作用主要依赖大气的逆辐 射把地面辐射的热量还给地面。而温室的玻璃并不能阻 截或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在于阻止空气在室内外对流 或湍流发生的热交换。
三、热点探究 2012年4月11~12日,陕西省自北向南出现了较明显 的大风、降温过程,一些果农采取人造烟幕的方法来减轻 正值花期果树的冻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果农这样做的科学依据。 提示:人造烟幕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果树的冻害。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与人类关系
A 对流 层 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最为密切 B 平流 层 随高度升高而 升高 适合飞机飞行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 人造卫星等在
C 高层大气
升高
此运行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 吸收 、散 射和 反射 ,但干洁空气对于太阳辐射近乎“ 完全透明 ”。

第三 二节

第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设计1 设计2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创新演练 ·大冲关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知道大气的基本组成、垂直分 层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 气逆辐射的概念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3.学会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 解释大气中的相关自然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