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教育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简介
常州别称“龙城”,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

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下辖1市5区,拥有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两个国家级高新区。

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2500年,古时以“三吴重镇、八邑名都”著称,出过15名状元、2920名进士,近现代涌现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三杰”,李公朴、史良等爱国人士和华罗庚、刘海粟等名家巨匠。

常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装备、绿色精品钢等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石墨烯和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等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光伏产业综合实力国际领先,涌现出200多个行业“隐形冠军”。

常州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水陆空交通便利。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8962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06公里。

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建成投运,高架道路闭合成环,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建成BRT系统。

常州国际机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旅客吞吐量超400万人次。

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东南第一丛林”天宁禅寺、中华最高佛塔天宁宝塔、我国现存最古老完整的地面城池春秋淹城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

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凭借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资源创造型”旅游发展新路。

环球恐龙城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景区,天目湖成为江苏唯一上市旅游企业,溧阳“1号公路”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

“十四五”期间,常州将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产业科级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把“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蓝图变为现实模样,推动常州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

常州教育概况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历来崇文重教、人文荟萃的千载读书地,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美誉。

先后涌现出9名状元、8名榜眼、12名探花和1546名进士。

当代常州籍两院院士64名,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列第四。

近年来,常州教育紧紧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主题,努力办好“适合的教育”,大力推进更优的学校发展、更优的校长引育、更优的师资提振、更优的课堂教学、更优的学生培养、更优的教育服务,全面构建“基础教育更高质量、职业教育更高水平、高等教育更有特色、终身教育更有成效”的新格局,全力打造“常有优学”民生名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连续八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全面创成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部省共建
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35所,在校学生98.37万人。

其中,幼儿园398所,在园幼儿15.58万人;小学229所,在校学生33.46万人;初中133所,在校学生14.06万人;普通高中35所,在校学生6.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780人;职业学校2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技工学校9所),在校生6.15万人;高等学校13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7所、成人高校1所),在籍博士研究生130人、硕士研究生5740人、普通本科学生6.42万人、普通专科学生8.66万人,成人本专科学生6.88万人。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5.95万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10571人、小学专任教师19808人、中学专任教师17125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63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4090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7613人。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83%,各类教育普及度指标连续多年全省领先,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持续多年达95%以上。

(一)基础教育发展质量高。

省市优质幼儿园317所,占
比86.38%;优质义务教育学校318所,占比92.28%,4个区被认定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数量全省第一;5所高中获评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院校录取率、学科竞赛获奖数、强基计划录取数连续多年全省领先。

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2021年新增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4项,被教育部设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高。

6家公办高职院100%成为省双高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10家中职校100%创成省现代化示范校或优质特色学校,全省唯一。

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一等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第二。

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省前列。

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被教育部、省政府列入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2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

(三)高等教育发展成效高。

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批全省首家独立设置的五年制高职校;常州大学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江苏理工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正式启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启动建设。

在常高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现
代产业学院2个。

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四)终身教育发展品位高。

省内率先建成全域社区教育示范区,8项成果入选首届“江苏省社会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二等奖,5项成果入选第二届“江苏省社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50%),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列全省设区市第一。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49年,全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70人,连续8年位列全省第一。

全市社会教育绩效考核蝉联全省一等奖第一名,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全球学习型城市中全国唯一的地级市。

(五)师资队伍发展素质高。

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省内率先实施“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率先开展优秀教师分层培养“五级梯队”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教师牵手行动计划,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市级优秀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7.50%,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27.13%,在职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特级教师125人、正高级教师126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3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9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0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水平连续多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