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20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市2020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北仑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新近出版的随笔集《燕园困学记》中,温儒敏作为一位“老北大人”的深情与热肠跃然纸上。

《燕园困学记》中有逸闻,有趣事,但也更有对燕园甚至中国学界近四十年历史的写照。

《燕园困学记》辑三“聊书”,收录的大部分是温儒敏写作于燕园的学术随笔,与他的学术著作相映成趣。

(甲)他写此类文章的开笔之作是评论萧乾《搬家史》的《可作野史读的‘搬家史’》一文。

(乙)在他看来,萧乾此书“牵连着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从中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

无独有偶的是,辑一中的《书香五院与》与《北大“三窟”》也写到了北大中文系与温儒敏自己的“搬家史”。

(丙)而从这两篇文章以及《燕园困学记》中其他带有“写史”意味的文字中,何尝不“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跃然纸上
B . 甚至
C . 无独有偶
D . 何尝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9·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
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和中渐渐消失。

而百越之地的吴在殷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

《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

’’这里“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

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用“大布之衣,群羊之袭,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的“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相比较的。

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

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

从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它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

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

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

《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害。

”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

《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

”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

冠笄之礼是中原诸族的成人礼。

男子成年行冠礼,头上戴冠,以冠束发。

女子成年行笄礼,用笄束发。

百越诸族则是剪断头发而形成符合越礼的发式。

中原成年之礼,不仅是冠笄,还有相应的服饰,同样百越的成人之礼,不仅要断发,还要拔牙、漆齿、文身。

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意味着将人的自然之躯,按社会、仪式、观念的要求加以改变,显示了自然人向社会(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身,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第三,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标识。

《墨子》讲的越王用“剪发文身”之礼以“治其国”,越礼与华夏之礼一样,其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

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黎族规定奴婢不得文面:“惟婢获则不刺面。

”《礼记·乐记》讲,“礼”的最大功能在“别”(区分)。

《荀子·礼论》讲了“别”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文身作为一种古礼,最初体现的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然后成为从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社会的再进一步演化,就会提升为别贵贱的等级标志。

从越王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文身已经演进到具有别贵贱的功能了。

文,这种在身体上刻镂图像的行为,使自然之人变成社会之人和文化之人。

文身是在仪式(原始古礼)中进行的。

是仪式使文身具有了神圣性,同时文身之人在仪式中获得的神圣使之成为仪式的核心。

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摘选自《新华文摘》刊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之时,南面的楚也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

B . 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在那时越国的文身古礼已经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具有别贵贱的功能了。

C . 百越地区古代的成人礼要断发、拔牙、漆齿、文身,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

D . 古代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是成人礼中极其重要的一项。

在那时只有文身,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说明了文身是百越的古俗,并引用《墨子•公孟》的文字表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不仅是风俗,而且是礼。

B . 到了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惟婢获则不刺面。

”这也证明了“文身”有对人进行等级区分的作用。

C . 文章用三个段落清晰地论述了“剪发文身”与其他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并没有点明三个共同点之间的联系。

D . 文章采用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多处引用古代典籍中的内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同时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论是越王勾践还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他们都希望通过礼来维护自己的政权,从而实现“国治”的政治理想。

B . 从《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創发”中,我们看到古代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成人礼的不同。

中原各族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

C . 越的剪发文身之礼与中原华夏之礼都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

按照荀子所说,这种区分就是让“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D . 文身古礼蕴涵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
的核心内容。

3. (9分) (2016高二上·潮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列小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

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

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

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

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

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

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

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

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

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

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

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

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

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

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

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
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

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

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一般的作家写了30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

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

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

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

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

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

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

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

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

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

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的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 . 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 . 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今我们放弃传统,造成我们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没有自信。

D . 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E . 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2)这篇访谈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4)在林清玄另一本书《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他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4. (12分) (2018高二上·上饶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

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

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

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

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

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

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

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
汤。

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

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

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

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

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

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

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

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

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

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

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

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

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

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

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

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

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

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

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

老街人知道后,都去
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

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

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

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

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

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

圆月朗朗,秋水依依。

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

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

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

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 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 . 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 .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

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 . 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2)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

(3)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20·长宁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庐记 [清]魏禧
①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

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

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②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或曰:“其少衰□?其将怀安也?”
③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

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

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

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

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④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

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

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耍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

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之使守其家。

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

’夫若是者,吾所不能也。

吾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⑤庐既成,余为之记。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季子礼:魏禧之弟,名礼,自号季子。

②垩以蜃灰:涂刷蚌壳粉。

垩,涂刷。

蜃灰,蚌壳烧成的灰。

③选耍趑趄:怯懦不前。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 乎
B . 然
C . 之
D . 矣
(2)对第④段“余笑曰”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季子冒险危而游与饰其庐都要借债,所以性质相同。

B . 季子本是性格懦弱的人,鼓励其出游是为了锻炼他。

C . 我不赞同季子冒险危而游,但会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D . 季子所为顺乎本心,慷慨无畏,哪怕危险我也支持。

(3)对第①段画线部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描写兼顾了远近高低,视角多变。

B . 色彩丰富且富有层次,虚实相生。

C . 描写外景,对庐舍内景只字不提。

D . 用简笔勾勒概貌,用繁笔详述布置
(4)本文题为“吾庐记”,但直接写“吾庐”的文字很少,是否脱离了记的对象?请加以分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 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C . 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

D . 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

(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________,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六、其他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20高一下·余姚期中) 下列三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①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________
②日气渐炎人度夏;禾浆刚满麦知秋。

________
③阳生乃肇吉祥,是以大如年,此节宜祈之有福、祭之有礼;泉动而知温热,从兹初数九,斯民说今则看冬、明则看春。

________
七、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20高一上·白山期末) 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0个字。

7月5日,山西省邀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山西大学的专家对德岗遗址进行现场考察。

专家们称,对于史前人类来说,为了更好地保暖,采用群居的方式生活,居住的空间都比较狭小,究竟137平方米的“豪宅”是干什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弩研究员分析说,根据火塘和门道相连的位置关系,这座房址应当不是用于居住,有可能是当时的部落首领议事聚会或举行特殊仪式的场所。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一下·聊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