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衬的发展与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合衬的发展与分类
粘合衬是在基布上均匀地涂上热熔胶,制成的一种服装衬料,是继织物衬、浆布衬及树脂衬之后的第四代产品,也是当今服装衬料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对服装起到了造型和保形的作用,使服装更加美观、轻盈(相对于其它衬)、舒适,大大提高了服装的服用性能和使用价值[1]。

粘合衬布质量的检测是粘合衬布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包括外观疵点与内在质量两个部分。

内在质量是检测粘合衬布的关键所在,服装在应用前需要测试的几项主要内在质量指标有剥离强度、尺寸稳定性、耐洗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剥离强度。

热熔胶粒的分布密度、转移情况、熔融状态、热熔胶的物化性能、热熔胶涂布量及涂层分布的均匀性都是影响剥离强度的重要因素,因此,热熔胶粒子的性状跟粘合衬的质量密切相关,必须要对其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不仅可以对产品的质量起着把关作用,还可以分析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采用粘合衬的服装具有挺括、柔软、轻盈的效果,而且粘合技术已能适应服装多样化生产的要求,并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因此被称为服装工艺的一次革命,它是服装工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粘合衬布的开发起源于欧洲。

1952年英国人坦纳(K.Tanner)采用聚乙烯为原料,以撒粉的方法涂在织物上制成粘合衬布,聚乙烯粘合衬耐水洗性能较好,但手感较硬,仅用于衬衫领衬。

65年后,德国和瑞士分别研制成功共聚酰胺热熔胶,随后又研制成粉点涂层设备,使粘合衬布的品种和质量均有了新的突破。

从1968年起粘合衬布在西欧、北美及日本有了较迅速的发展,70年代后期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也开始使用粘合衬。

80年代是我国粘合衬生产和应用大发展时期,粘合衬产品逐渐向系列化、中档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国产热熔胶的开发也同步进行,国产涂层设备和压烫设备也纷纷投产。

到了90年代,随服装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衬布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95年后,粘合衬年耗量超过5亿平方米,每件服装平均用衬量达到0.08m2。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衬布行业开始向着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国内各骨干衬布企业分别开发了薄型高档浆点热轧无纺粘合衬、浆点水刺无纺粘合衬、免烫衬衫专用粘合衬及缝编无纺粘合衬等中高档粘合衬。

图1-1 粘合衬几何形状图
粘合衬布的分类有很多种,按涂层方法可分为粉点粘合衬、浆点粘合衬、喷撒法粘合衬、双点粘合衬;按涂层几何形状有规则点状、无规则撒粉状、计算机点状、有规则断线状、裂纹复合膜状及网状粘合衬(如图1-1所示);按热熔胶涂层种类可分为聚乙烯(PE)粘合衬、聚酰胺(PA)粘合衬、聚酯(PET)粘合衬、聚氯乙烯(PCV)粘合衬、聚乙烯醋酸乙烯(EV A)及其它化合物(EV AL)粘合衬;按用途可分为衬衫粘合衬、外衣粘合衬、皮革粘合衬、鞋帽及装饰粘合衬;按基布类别可分为机织粘合衬布、针织粘合衬布、无纺粘合衬布。

用于服装的无纺粘合衬布具有质轻、柔软、成本低、厚薄变化范围大、适应性强、纤维无定向排列、伸缩性大等特点,且易与各种面料配伍。

粘合衬可用各种类型的无纺布,可通过改变工艺、纤维种类和配比,采用不同的成网方式及固网方式,生产出适应衬布要求的各种产品。

八九十年代,我国衬布消费大致为撒粉衬为主的低档产品占50%;中档粘合衬占30%;高档衬占20%,大部分依靠进口。

到2000年初,由于当时国内多采用传统涂层技术(热熔转移、撒粉、粉点、浆点),低品位衬布产品市场严重供过于求,质量稳定的中、高档粘合衬布缺乏,我国整个衬布行业面临低价竞争的严峻形势。

推广涂层等衬布行业高新技术成为我国衬布行业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突破口,不少企业开发采用的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双点涂层技术,使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原来一部分需要进口衬布来生产薄型休闲西服的国内高档服装厂,已逐步采用了国产的优质双点衬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优质双点衬布以其优越的手感和良好的粘合性能和耐洗效果,在欧美服装界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

世界服装潮流趋向轻质,柔软,舒适,回
归自然,制衣业倾向于使用价廉物美的无纺粘合衬,其前景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