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苏教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用一个装水的瓶子和海绵无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B.乙图所示,小孩通过沼泽地时垫木板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
C.丙图所示,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丁图所示,“瓶吞鸡蛋”实验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若瓶子侧放则无法完成实验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原理相同的是()
A.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
C.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D.拔火罐时罐子“粘”在皮肤上
3.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
B.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更加灵活
D.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4.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10N重的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测力计在不同时间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物体在此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为图中的()
A.B.C.D.
5.用下列器材,在月球和地球上分别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值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杆秤②弹簧测力计③天平
④磅秤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
B.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
C.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
D.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
7.下列选项中不能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
C.酒香不怕巷子深D.教室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8.以下生活或实验现象不是由大气压作用而产生的是()
A.饮料被吸进嘴里
B.用力压放在钉板上的气球,气球没被刺破
C.用纸片托住满満一瓶水
D.易拉罐被加热后封口,冷却后罐体变形
9.如图所示,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时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
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地面B.机器人C.餐桌D.墙壁
10.下列给出了几种事例,其中利用惯性的是
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
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
④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⑤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

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高压下,油罐里的油能从罐壁渗出
12.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10-7m2,图钉帽的面积是10-4m2,墙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指必须用大于0.5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B.手指必须用大于500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C.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二、填空题
13.将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上________电荷;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__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14.如图所示,将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铝箔条架在针项端。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用这根玻璃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该现象能说明的有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②带电物体能吸引任何物体;
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15.如图所示,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________,使水的沸点________.
16.如图所示是一辆不慎驶入水中汽车的车门。

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处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6m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4 103Pa,g=10N/kg,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N,相当于
______kg水压在车门上,因此,建议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时,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避免生命危险。

17.如图是我国女子冰壶队参加冬奥会时的比赛情景。

(1)在比赛中,一运动员将冰壶推出之后,冰壶由于_________继续向前运动,而另一运动员在冰壶前进途中,不断地刷冰,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2)冰壶由花岗岩凿磨而成,质量为18kg,与冰道接触的底面积约为0.02m2,冰壶的体积为6×10-3m3。

取g=10Nkg。

则冰壶的重力为_________N,冰壶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冰壶对水平冰道的压强为_________Pa。

18.小明用力踢足球时脚也感到疼,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使脚感到疼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他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
________有关。

19.如图所示,木箱重为500N,当推力为20N时没有推动,此时木箱底部所受摩擦力为______N;当推力为150N时,木箱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大到170N时,木箱底面所受摩擦力为______N,此时木箱做________运动。

20.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g,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称得总顾量为210g,则瓶子的容积为__________cm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21.“钻石公主号”游轮因新冠肺炎进入公众视野,其排水量为116000吨,则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停靠在日本横滨的“钻石公主号”游轮上第一批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阴性的乘客陆续下船后,邮轮受到的浮力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成“不变”),船底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g=10N/kg)
22.小明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___;他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___有关;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足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
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3.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自制的一根杆秤,杆秤自重不计,A点与提钮O点的距离是
5cm,秤砣的质量为0.5kg。

(1)现称量质量M=1.8kg的重物,秤砣移到B点时杆秤平衡,则B点与O点间的距离是
______cm。

(2)秤砣磨损后,称量物体时,称得物体的质量______(偏大/不变/偏小)。

24.如图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当物块离开弹簧后物块受到_____个力,最后物块的运动速度将___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三、作图题
25.甲乙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实心球是由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

图中画出了甲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请你画出乙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_______)
26.用力F将一物块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块正好匀速下滑,试画出物块在竖直方向的
受力示意图。

(______)
27.如图所示,汽车沿平直公路向前行驶,不知车是处于“加速、匀速、减速”中的哪种状态.但车顶A处滴落的水滴最终落在靠后的B处.车厢地板上的木箱始终相对车厢静止.试画出汽车前进过程中木箱的受力示意图,O是木箱的重心.
(_________)
28.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如图所示,请画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_____。

29.如图所示,将一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后浸没在水中,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为4牛,细线上的拉力为2牛。

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_____)
四、实验题
30.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空气净化器
为防止雾震天气对人身体的危害,空气净化器逐渐走入家庭,其工作过程(如图甲)是:脏空气进入净化器时,灰尘被正电钨丝放电而带上正电,流到负电格栅板时,带电灰尘被吸附。

此后经过活性炭层时,化学有毒气体被吸附,排出空气的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多次循环后变成洁净空气。

洁净空气量(CADR)是反映其净化能力的性能指标,CADR值越大,其净化效率越高。

利用CADR值,可以评估其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效果。

按下列公式计
算CADR:CADR=2.3V
t
(V:房间容积;t:空气净化器使房间污染物的浓度下降90%运行
的时间)。

小明房间的使用面积为18m2,高度3m。

下图乙是他家新购买的一台空气净化器,其CADR 值为138m3/h。

(1)负电格栅板吸附灰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活性炭被取出时,散发出刺激性的气味,说明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家的空气净化器__________(能/不能)在1小时内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
(4)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则小明的房间中空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

31.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的_____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齐平,而她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A”“B”或“C”)。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C.将U形管向左倾斜,直到两边的液面相平
(3)实验时,将压强计金属盒分别浸在水和盐水中同一深度处,保持金属盒橡皮膜方向相同,这样操作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__的关系。

(4)调好后将金属盒放入水中,并多次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3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N。

(2)木板面和毛巾面比较,粗糙程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面;从图中乙、丙两图测出的摩擦力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从图甲、乙两图比较得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样做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选填“远”或“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
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
阻力的大小大较大较小
小车移动的距离18.322.626.7
(3)对于斜面的要求是(______)
A.斜面越光滑越好
B.斜面越粗糙越好
C.斜面的粗糙程度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只要斜面相同且能完成实验就行
(4)通过该实验可以(______)
A.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5)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
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________状态。

34.小明和小华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看到一辆卡车、一辆小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并排停在白
线的后面。

绿灯一亮,三辆车同时启动,小汽车冲在最前面,摩托车其次,卡车最慢。


到这一现象后,他们想到了一个问题:机动车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对比分
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可能与自身质量有关。

猜想2:可能与所受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有关
(1)提出猜想2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2)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探究猜想1,小明多次改变砖块的质量,用弹簧测
力计以恒定拉力F沿水平方向拉动小车,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记下2s内小车离起点
的距离s。

请你指出该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
(3)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图乙的装置探究小车启动快慢与自身质量的关系(小车所
受摩擦力可以忽略),实验时,小车沿水平方向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匀
速”)运动,记下小车2s内运动的距离s。

若s越大,则表明小车启动越______。

实验序号123456789小车和砖块的总质量m(kg)444888161616拉力的大小F(N)124124124 2秒后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cm)50100200255010012.52550
(4)小华正确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上表:
①通过比较______(填实验序号)三次实验可以论证猜想1。

②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当小车和砖块的总质量一定时,2秒内小车运动的距离s与牵引力F
成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A、甲图,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A错误;
B、乙图,由
F
p
S
可知,小孩对沼泽地的压力不变,垫上木板,增大了受力面积,可减
小压强,故B错误;
C、丙图,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
D、丁图中,“瓶吞鸡蛋”实验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由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若瓶子侧放仍然可以顺利完成该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A
【详解】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是因为摩擦起电使玻璃棒上带上了电荷,玻璃棒是带电体,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和皮肤摩擦带上了电荷,所以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故A符合题意;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因为大气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拔火罐时罐子“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有大气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C
【详解】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所以A是错误的;惯性只跟质量有关,B错;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惯性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战斗机抛掉副油箱后,质量减小,惯性减小,飞机改变运动状态更容易,也就是更灵活,所以C正确;惯性是物体自身的一种性质,不是受到的力,所以D是错误的.
4.D
解析:D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10 N重的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反映了物体受到的向上拉力的大小;
由“F-t图象”可知,0~t1时间内,F1=12.5N>G=10N,合力方向向上,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由“F-t图象”可知,t1~t2时间内,F2=G=10N,合力为零,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像可知,在t2~t3时间内,F3=7.5N<G=10N,合力方向向下,物体向上做减速运动;
综上分析,物体在此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为D,故答案为D.
5.C
解析:C
【详解】
①③④杆秤、天平和磅秤的原理都是杠杆平衡条件,物体和砝码的质量不变,重力变为原
来的1
6
,杠杆还是平衡的,所以测量的质量不变,测量值不发生变化,故①③④符合题
意;
②物体从地球到月球重力变为原来的1
6
,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变为原来的
1
6
,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
6
,所以测量值发生变化,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C 【分析】
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m=ρV、V=Sh和压p=F
S
得出均匀实
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根据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和高度关系得出两物体的密度关系;
(1)若切去的高度△h相等,根据m=ρL2△h得出切去质量的表达式,根据边长关系得出切去质量之间的关系;
(2)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得出切去厚度的表达式,根据边长关系得出切去厚度之间的关系.
(3)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时,根据m=ρV=ρS△L=ρL2△L得出两者切去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密度关系和边长关系得出切去厚度之间的关系;
(4)若剩余的质量相等,根据m=ρV=ρS△L=ρL2△L得出两者剩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出两者剩余高度之间的关系,然后与两者的边长关系得出切去厚度之间的关系;【详解】
设正方体的边长为L,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F
S
=
G
S
=
mg
S
=
ρVg
S
=
ρSLg
S
=ρgL,
因p甲=p乙,
所以,ρ甲gL甲=ρ乙gL乙,即ρ甲L甲=ρ乙L乙,由图可知:L甲<L乙,则ρ甲>ρ乙;
(1)若切去的高度△h相等,则
△m甲=ρ甲L甲2△h,△m乙=ρ乙L乙2△h,
因L甲<L乙,ρ甲L甲=ρ乙L乙,
所以,△m甲<△m乙,
即乙被切去的质量多,故A错误;
(2)若剩余的高度h相等,
因L甲<L乙,
所以,(L甲-h)<(L乙-h)
即乙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故B错误.
(3)若切去的质量相等,
由m=ρV=ρS△L=ρL2△L可得:
ρ甲L甲2△L甲=ρ乙L乙2△L乙,
把ρ甲L甲=ρ乙L乙代入上式可得:
L甲△L甲=L乙△L乙,
把L甲<L乙代入上式可得:
△L甲>△L乙,故C正确;
(4)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
ρ甲L甲2L甲剩余=ρ乙L乙2L乙剩余,
把ρ甲L甲=ρ乙L乙和L甲<L乙代入上式可得:
L甲剩余>L乙剩余,
因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且甲剩余的边长大于乙剩余的边长,
所以,乙被切去的厚度多,故D错误;
故选C.
7.A
解析:A
【详解】
A.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尘土满天飞是固体小颗粒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此选项符合题意;
B.炒菜时温度很高,加点盐,盐分子就会很快运动到菜中,所以菜变咸了,此选项不合题意;
C.酒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巷子外面的人们也能闻到,此选项不合题意;
D.喷洒了清新剂的教室里充满了香味,这是香水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分子和固体小颗粒的区别,我们要知道分子是微观世界的,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肉眼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而是固体的小颗粒。

8.B
解析:B
【详解】
A.吸的时候会使吸管内部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把水压进嘴巴里,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压放在钉板上的气球,气球没被刺破,是因为钉子足够多,受力面积大,压强小,没有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C.用纸片托住满满一瓶水,利用了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易拉罐被加热后封口,冷却后内部气压变小,故罐体内外受力不平衡而发生变形,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B
【详解】
ACD.托盘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B.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托盘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10.C
解析:C
【详解】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由于汽车具有惯性,所以会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利用了惯性;
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当锤柄撞到物体上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紧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④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跳得更远;
⑤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是防止未停稳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倒;
故选C。

【点睛】
重点是惯性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质量大小有关,且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作用,而应该描述成:具有惯性。

11.A
解析:A
【详解】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是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故A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校园里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在高压下,油罐里的油从罐的分子间渗出,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解析:A
【详解】
AB.要图顶尖进入墙壁,则图顶尖对墙壁的压强至少为5×106 Pa,由
F
p
S
知道,手对
钉帽的压力
F=pS尖=5×106 Pa×l0-7 m2 =0.5N
故A正确、B错误;
C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道,二者大小相等,故C 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正排斥
【详解】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排斥。

解析:正排斥
【详解】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排斥。

14.失去① ③
【详解】
[1]电子带负电,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2][3]用这根玻璃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
解析:失去①③
【详解】
[1]电子带负电,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2][3]用这根玻璃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说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5.减小降低
【解析】
图中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内部空间增大,所以试管内的气压降低,这就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会重新沸腾.
解析:减小 降低
【解析】
图中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内部空间增大,所以试管内的气压降低,这就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会重新沸腾.
16.增大 2.4
103 240
【详解】 [1]液体中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故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
处受到水的压强将增大。

[2]根据压强公式可知,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
[
解析:增大 2.4⨯103 240
【详解】
[1]液体中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故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 处受到水的压强将增大。

[2]根据压强公式可知,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
323410Pa 0.6m 2.410N F pS ===⨯⨯⨯
[3]根据重力与质量关系可知
32.N 41010240kg N/kg
F m g ⨯=== 即相当于240kg 水压在车门上。

17.惯性 减小摩擦 180 3×103 9×103
【详解】
[1]冰壶被推出后,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

[2]用冰刷刷冰,使冰转
解析:惯性 减小摩擦 180 3×103 9×103
【详解】
[1]冰壶被推出后,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

[2]用冰刷刷冰,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在冰壶和冰面之间形成水膜,好像润滑油一样,水膜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所以其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

[3]冰壶的重力为
18kg 10N/kg 180N G mg ==⨯=
[4]冰壶的密度为
3333
310kg/m 610m 18kg m V ρ-⨯=⨯==
[5]冰壶对水平冰道的压强为
32910Pa 0.02m
180N F G P S S ===⨯= 18.相互 球 作用点
【详解】
[1]小明用力踢足球时,脚对球用了力,反过来球对脚也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

[2]脚感到疼痛是球对脚有力的作用,此力的施力物是球。

[3]踢
解析:相互 球 作用点
【详解】
[1]小明用力踢足球时,脚对球用了力,反过来球对脚也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脚感到疼痛是球对脚有力的作用,此力的施力物是球。

[3]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19.150 加速直线
【详解】
[1]当推力为20N 时没有推动,此时木箱静止,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其底部所受摩擦力与推力为一对平衡力,即20N 。

[2][3]当推力为150N 时,木箱水平向右
解析:150 加速直线
【详解】
[1]当推力为20N 时没有推动,此时木箱静止,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其底部所受摩擦力与推力为一对平衡力,即20N 。

[2][3]当推力为150N 时,木箱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其底部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150N ,当增大推力时摩擦力不变,推力大于摩擦力,故木箱做加速直线运动。

20.0.8
【详解】
[1]满水后瓶子的容积就等于水的体积为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
解析:0.8
【详解】
[1]满水后瓶子的容积就等于水的体积为
3250g 50g 200cm 1g/cm
m m m
V ρρ--====瓶
总3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