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绘画》教学设计.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派绘画》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要帮助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大量印象派绘画作品来体会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并尝试分析印象派绘画和欧洲古典绘画的区别,使学生对印象派绘画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分三个专题分别学习“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 “印象派绘画对西方美术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选择印象派代表画家最具典型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印象派绘画的相关知识。
理论依据:本课力求体现美术学科的视觉艺术的特点,通过向学生展示数量众多的印象派绘画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的画,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欣赏过程中探究印象派绘画的独特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点,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关系的革新中产生的重大意义。
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强化独立思考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感受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
2、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与欧洲古典绘画的主要区别,并能加以辨析。
3、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注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注重主观表现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分析美术作品,学习用比较法辨析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征。
2、学习把美术流派放在历史背景中去分析理解美术与历史的关系,更深刻解析
美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学习兴趣。
2、理解西方美术在19世纪末产生的根本性的变革一从传统走向现代,
并且能够理解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的主要区别。
3、学习印象派逆流而上、绝路逢生的变革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观念。
感受印象派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印象派绘画学生应该见过一些作品,但对什么是印象派,它有什么样
的特点学生还不够明确;而关于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学生了解的就更少了;学生对这个画派充满了好奇,有探究未知知识的愿望,课前了解了印象派绘画的有关的资料,希望借助分析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
2、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析:高中学生的理解力增强,对于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能够
理解。
课堂活动设计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3、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印象派绘画,增强分析学生作品的直观性,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题材各异的印象派绘画图片,学生通过对
4、课件图文并茂,精心选择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欣赏印
比分析欣赏体会。
关于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的总结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教师展示两组作品一一印象派绘画和古典风格绘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进行总结归纳,便
于学生理解。
:对于部分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欣赏和理解比较肤浅的问题,解决办法: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与印象派绘画相关的资料;在课上欣赏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相
互启发;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畅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
己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三点,我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手段:
利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切入课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边演示边讲授;
讲问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教学深入理解作品;学生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体现共
同学习,通过分析、讨论、总结、评价等形式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实现自主学
习和探究性学习。
技术准备:
1、课前让学生搜集印象派绘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2、教师临摹了《日出印象》这幅作品,作为本节课帮助学生欣赏的实物教具,同
时很好的展示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挑选了近100幅选还原效果好的印象派作品图片供学生欣赏,起到了美术作品
欣赏所需的视觉冲击力。
象派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教师临摹的油画《印象•日出》,提问:这里有一幅世界名画,看看你是否能猜出来它的名字和作者?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展示课题:高中美术鉴赏外国部分第七课光与色的交响乐——印象派绘画
二、学习新课
展示目标学习目标:
什么是印象派印象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印象派绘画主要追求什么印象派绘画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
(一)什么是印象派
提问:你了解印象派吗?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等。
印象派画家,他们走出画室,奔向森林、乡村、草地、海滩,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把变幻不定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生动印象的风格,正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人们也称其为“外光派”。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学生读书,自学回答)
学生回答:印象派的名称来自于其代表画家克劳德•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
1874年莫奈展出《印象•日出》之后,批评家以“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 为题在报上评论这一运动,画派因此得名。
学生活动:欣赏《印象•日出》
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
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撼了1HI 坛。
教师补充: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鼓吹者,莫奈的主要作品有:
《圣阿德列斯的阳台》(1866,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花园里的女人们》(1866-1867,罗浮宫博物馆藏)、
《印象.日出》(1872,巴黎马莫坦博物馆藏)、
《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1877,哈佛大学佛格艺术博物馆藏)
《塞纳河之晨》(1896-1897)
《干草垛》(1891,芝加哥艺大学院藏)
《鲁昂大教堂》(1894)
《睡莲》(1906-1926,巴黎网球场)等。
(二)、印象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19世纪现实主义风格绘画特点,教师结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学习:
1、摄影术的发明,对传统写实人物肖像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1826年,法国科学家尼塞弗尔•尼埃普斯发明了摄影技术。
他在自己的家中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名为《窗外的景色》,这一事件在美术界产生了巨大震动,画家们感到自己赖以生存的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迫使他们去思考美术新的表现形式。
2、受东方绘画浮世绘的影响。
随着世界博览会在英法等国的举行,具有鲜明东方绘画特色的日本绘画一一浮世绘传入欧洲并引起浮世绘热,这种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不讲究三度空间,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的绘画形式与西方传统的写实风格形成强烈对比,给了印象派画家很大启示。
3、对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继承和发展。
印象派的产生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流派的继承和发展。
现实主义这一画派的作品多取材于画家亲身感受的自然风景和现实生活。
他们强调要描绘视觉的真实印象,特别是大自然的光色变化。
学生活动:欣赏三幅19世纪现实主义风格绘画作品:
《雷雨后的峭壁》库尔贝(法)
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库尔贝,他的作品体现出对自然的精确观察。
库尔贝“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把描绘自然的丰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印象派正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进一步发展。
《干草车》康斯太布尔(英国)
英国画家康斯太布尔也被看做是印象派的鼻祖之一,因为他和许多其它画家一样在野外作画,明亮清新而又逼真的色调十分接近自然的真实色彩,年轻的印象派画家同样也受到了康斯太布尔的影响。
《战舰归航》透纳(英国)
透纳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是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
透纳晚年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
(三)、印象派绘画主要追求什么
学生欣赏莫奈作品《鲁昂教堂》,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这里展示的是莫奈画笔下壮观的哥特式建筑一鲁昂教堂。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卢昂教堂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色彩和景象,强烈的晨光冲淡了它巍峨的身影,高大的建筑结构似乎被浓浓的光与色所包裹。
画家在不同的光线下反复描绘同一景象,探索光与色的秘密,笔触厚重、重迭,狂放不羁,光影与色彩成为造型的灵魂,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哥特式教堂成了一种充满色彩旋律的光色结晶体。
猜一猜:两幅作品那个描绘的哪是晴天,哪个是阴天?说说理由
三幅作品表现的是黎明、正午、黄昏,尝试区分一下吧,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干草堆》系列,交流自己的欣赏体会:
1891年秋到1892年春,画家莫奈创作了24幅组画《干草堆》。
那些形状相似,位置相似的干草堆,由于千变万化的光线而变得多姿多彩。
莫奈眼中的干草堆,绝对不同于某一个法国巴黎近郊农民眼中的干草堆。
在不同色调下的同一个景物,这个是夏末的干草垛、这个是日落的干草垛,随着天气的变化、阳光的变化,时间的变化,还有色彩的变化,它会有丰富的变化。
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 而莫奈把他细节的一面留给了我们。
三、课堂实践:
学生活动一:欣赏作品《睡莲》系列,请交流自己的欣赏体会:
1890年莫奈把他在巴黎郊外吉维尼村的住所改造成睡莲花园,他在这里画了20年睡莲,完成了《睡莲》系列作品,后来发展为1925年的圆形大壁画,安置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的两个80英尺长的椭圆形大厅中,1971年向公众展出,引起巨大反响。
普天之下能引起我兴趣的,只有我的画和我的花。
一莫奈
教师提出问题:
画家笔下的睡莲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品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在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到画家什么样的内心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睡莲》系列作品中,层层睡莲,纤纤(xian)细柳,池畔(pan)幽深,画家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睡莲的美丽姿态,让人仿佛置身画中。
作为经典的印象派绘画作品,莫奈将情融于景中,以睡莲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祥和与自然的和谐。
睡莲其实就是作者以画家的笔触描绘了一种诗人的情感,是美是绿,是超脱,是祥和,也是幻想。
在莫奈的《睡莲》中,与其说他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水中睡莲,不如说他是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
评论家瓦多伊的评价是:“他早期的那些画没有一幅能与这些难以置信的水上风景相提并论的,因为这些画把握了春天,把它留在人间。
画面的水呈浅蓝色,有时像金的溶液,在那变化莫测的绿色水面上,反映着天空和池塘岸边以及在这些倒影上盛开着清淡明亮的睡莲。
在这些画里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美,它兼备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画更接近音乐和诗歌。
”
学生活动二:分析下面两组作品,比较印象派绘画和古典绘画的不同:
《春》波提切利(意大利)VS《阿让伊特附近的罂粟》莫奈(法)
《加拉的波林娜埃莲诺尔》安格尔(法国)VS《持阳伞的女人》莫奈(法国)
古典绘画印象派绘画
题材神话宗教人物肖像自然景色日常生活
光色
室内光线明暗表现固有
色彩色彩单一户外光线光线变化环境色彩明亮鲜艳
造型严谨写实笔触细腻造型概括笔触粗犷
四、课堂小结:
1、印象派绘画的特征
•现实的记录:
从古典绘画的神圣题材、理想题材转变为对现实生活的记录。
•真实的光:
从古典绘画的情节表现转变为自然景象的光影变化,认为一切色彩皆源于光。
•瞬间的捕捉:
从古典绘画的细腻表现转变为捕捉瞬间光线变化的户外写生。
•纯粹的色彩:
从古典绘画的明暗法、固有色转变为环境色彩的表现形式。
2、印象派绘画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影响
三种艺术流派对比:
传统的绘画更注重科学和理性,绘画技法严谨,画面内容与形式统一,不管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三杰”的作品,还是欧洲现实主义绘画,都在画面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人和物的造型严谨、写实。
印象派绘画强调对自然光和色的表现,打破了传统固有色描绘的观点,强调画家视觉的直觉性,描绘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瞬间景象。
印象派绘画进一步扩大了绘画的表现体材,丰富了绘画表现的形式。
开创了新的色彩画法,成为欧洲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过渡,在西方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现代主义艺术一般是对20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中出现的绘画表现形式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镰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的总成,又称为现代派艺术。
印象派画家在对光的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了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丰富灿烂的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
印象派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社会进步意义的,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由客观写实向主观感受转变。
3、课外拓展:
教师推荐书目
•《印象画派史》(英国)约翰•雷华德着
•《世界美术史》(美国)詹森着
•《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中国)邵大箴Czhen)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