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郭雨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2012年秋季 导学案
1 / 61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第1课:观潮 第二课时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自主探究课 日期: 2021.09.11 主备课人: 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 时 芳 学习方针:
1、学会并正确书写13个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
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按次给课文分段。
学习重、难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过程: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按次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师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 ēng ( ) 薄: b ō ( ) 号: h áo ( ) m éng ( ) b āo ( ) h ào ( ) m ěng ( ) b ò ( ) 2、我能按照意思写词语
A 、独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
B 、形包庇隐约约,不大清楚。
——( )
C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
D 、变成本来的样子。
——( ) 3、我会填(按原文添空)。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
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
看看堤下,____________。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第1课:观潮 第二课时
年级:四年级 单元:第一单元 课型: 预习展示 日期:2021.09. 主备课人: 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 核人: 时 芳 学习方针: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学习作者有按次,抓特点的观察方式。
培养本身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重点词句,感触感染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突破方式: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的句子,反复朗读并结合图片感悟。
学习难点:
突破方式 学习过程:
一、先自主学习 后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主要写了钱塘江大潮哪三个时间段的景象?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 观潮的时间、地点、人物各指什么?
※潮来之前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第二自然段作者的观察按次是什么? 4、学习第3、4自然段(潮来时):
※ 在书上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壮观景象的语句。
※ 在书上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语。
5、朗读第3、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潮来时景象。
6、边读第5自然段边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7、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的观察按次是什么?
二、检测 拓展
(一)用恰当的词语代替画线的部分。
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仿佛消失,又仿佛泛起。
( )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 ) 3、浪潮马上要来了,顿时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那样( ) 4、浪潮水势非常大地飞驰而来。
( ) (二):请以解说员的身份,以插图为依托,为钱塘江大潮写一段解说词。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2012年秋季 导学案
2 / 62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第2课: 雅鲁藏布大峡谷
班级:四年级 单元:第一单元 课型: 预习展示 日期:2021.09. 主备课人: 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 核人: 时 芳 学习方针: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3、感触感染大峡谷的壮丽,培养本身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突破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细致朗读。
学习难点:了解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
突破方式:用过作者列数字的表达方式以及生动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先自主学习 后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2、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3、再读课文,选择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来自学。
4、理解你认为难理解的句子。
检测 拓展 一、 在括号里填上叠词。
( )细流 ( )瀑布 ( )江水 ( )白雪
二:小练笔(请你选择一处景物,按必然的按次写一写。
)
第1课: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自主探究课 日期:2021.09. 主备课人: 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时 芳 学习方针: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过程: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师注意的字词吗?
3、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4、按照预习本上的七大模块进行展示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收集关于巴金的小资
学习收获: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2012年秋季 导学案
3 / 63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第3课: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班级:四年级 单元:第一单元 课型: 预习展示 日期:2021.09. 主备课人: 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 核人: 时 芳 学习方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14个,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
3、理解大榕树的独特和瑰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4、感触感染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学习重点:1、通过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
突破方式: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学会对比两次景物。
学习难点:学习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式。
突破方式:反复朗读描写大榕树茂密的句子(静态),鸟飞的句子(动态)。
学习过程: ● 先自主学习 后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找出课文1—4自然段中一个比方句,说说用什么比方了什么? 3、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1) 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2)找出书上那个描写大榕树大的语句。
(3)找出书上描写大榕树美的语句。
4、学习第10---14自然段(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 理解重点句子: a)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这只,那一只有飞起来了。
b)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5、 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式。
※ 找出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那一段,说说作者用了采用了什么方进行描写。
※ 读一读12----13自然段,这里写鸟的天堂很热闹,用了什么方式描写? 学习收获: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2012年秋季 导学案
4 / 64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第4课: 火烧云 班级:四年级 单元:第一单元 课型: 预习展示 日期:2021.09. 主备课人: 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 核人: 时 芳 学习方针: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式。
3、感触感染火烧云的美妙奇异,激发本身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和讨论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突破方式:找到这些段落反复的读。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式。
突破方式:抓住描写时间变化的颜色变换的词语。
学习过程: ● 先自主学习 后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些什么。
2、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霞光的?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
4、再读课文的2----6自然段,说说作者重点是从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来观察的?
● 检测 拓展 二、 照样子写词语。
例:红彤彤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是抓住火烧云的 和 两个特点来描绘的。
其中 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 、 、 、 、 等。
写形状变化之快运用了一会儿、 、 正在 、 、 等词。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学习收获: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2012年秋季 导学案
5 / 65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课题:语文园地一(5课时)
年级:四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自主探究课 日期:2021-09- 主备课人: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 核人:时副校长
第一课时
学习方针:
1、寻找身边的瑰丽的自然景观,用本身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师一起分享。
2、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本身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本身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读读背背
(1)本身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
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第二课时
一、趣味语文 好读书,不好读书。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再读。
4.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5.师生再读。
6.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四、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本身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三课时(白话交际)
学习方针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瑰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触感染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瑰丽的自然景观,用本身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师一起分享。
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白话交际) 教学过程:
石河子第二十中学2012年秋季 导学案
6 / 66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瑰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师一直在搜寻瑰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师。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 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触感染到瑰丽了吗?从哪儿感触感染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瑰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师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师在你的语言中感触感染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触感染?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本身撰写的资料),整理
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物名胜展示
第四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物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物区。
b 、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 、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辅助?
a 、可以用方位、时间等按次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 、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 、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 、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辅助?自由读,指名读。
b 、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 、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力合适?
d 、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分外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 、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本身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本身的大作,默
第五课时(作文讲评)
教学过程: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本身的文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
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 、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 、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 、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 、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 、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团”,派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