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面纹名词解释
兽面纹名词解释:
所谓兽面纹是指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

其形象均为卷角羊头或牛头,眼圈突出,耳垂至肩,獠牙外露,鼻梁高耸,嘴大张作吞噬状,额中正视一眼,圆睛向前直视。

这类纹饰实际上是被称为“饕餮”的形象之延续。

人们常将“饕餮”与“怪兽”联系起来,有时用以比喻贪婪的人。

相传在夏、商、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各诸侯国,两汉之后又逐渐减少。

最早关于饕餮纹饰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汉代班固的《西京杂记》卷四中则说:“武帝欲神怪其功,作《西京赋》,则画虎豹犀象,而加之以鸟虫。

”“加之以鸟虫”就是兽面纹。

古文献中亦曾记载“饕餮,形如狼,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在远古时代,人们将自己视为是龙的子孙,因此将龙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在古代的岩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龙”的形象。

兽面纹就是作为龙图腾崇拜的物化形态。

这种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纹饰图案,即把动物的面部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般而言,这类动物都是某种动物的特定姿态。

如羊是绵羊,牛是水牛,狮子是狮,虎是虎等等。

以饕餮纹做装饰的器物,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据研究表明,它是继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饕餮纹而发展起来的。

其渊源关系是:从二里头文化(公元前4100-3150年)晚期到殷墟甲骨文时代的数千年间,社会经济的变革促使了思想观念的变革。

其中之一便是对自然和鬼神的崇拜。

新石器
时代的饕餮纹和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在原始宗教观念的基础上,出现了抽象化和世俗化倾向。

兽面纹通过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动势与平衡、重心的稳定和装饰性效果,造成了不同凡响的形式美感。

另外,兽面纹纹饰给人以“饕餮”的感觉,说明在青铜器铸造工艺上“饕餮”的结构处理在当时有一套成熟的规范方法。

兽面纹表示的含义为太平盛世,吉祥、尊贵,足以显示身份地位,象征着财富和权利,所以深受古人喜爱。

在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有许多彩陶,其中有几件青瓷器上绘有兽面纹。

由此推测,这种装饰题材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就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