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二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补偿.(cháng)嫡.(dí)亲悚.(sǒng)然撒手人寰.(yuán)
B.宫绦.(tāo)间.(jiàn)或黔.(qián)首少不更.(gēng)事
C.句读.(dú)漩.(xuán)涡跬.(kuǐ)步六艺经传.(zhuàn)
D.作难.(nàn)便.(biàn)宜庠.(xiáng)序惊诧不已.(j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湮没报酬百无了赖五彩斑斓
B.嘻闹厮混沸反盈天契而不舍
C.嗔视伦落高深末测弃甲曳兵
D.应和沧海孽根祸胎群山万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
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奥巴马政府准备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做法无论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军火商,还是想安抚批评他向中国磕头的保守派,都将导致中美关系的倒退。

C.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政策,使得《唐山大地震》等许多艺术水准较高的影视精品走红市场,据悉我国电影票房年底有望达到100亿元左右。

D.居民小区中的进门升降平台、公交站牌导盲语音装置、地铁站里的斜拉式升降梯等无障碍城市设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供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之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周汝昌先生凭借其极高的学养,以出神入化
....的文笔生动地阐述了“女性大悲剧”的“红学”见解。

B.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居心叵测
....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意在使读者从故事里读出完整的人生哲学。

C.贾谊的《过秦论》通过论史讽喻,欲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引起上层统治者的警觉,用语铿.
锵有力
...,振聋发聩。

D.《动物游戏之谜》是我国科学家推荐的百篇科普文之一,从周立明生动的文字中人们可以
领略到动物世界的美轮美奂
....。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传奇是小说的成熟期,宋金时期流行话本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至高峰。

B.《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C.《祝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先生另外还有两部小说集,分别是《彷徨》与《朝花夕拾》。

D.《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作品还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林黛玉与人参养荣丸
《林黛玉进贾府》中提到:林黛玉初进贾府,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贾母问她吃什么药,黛玉回答道:“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查“人参养荣丸”,即“人参营养丸”,是由《合剂局方》里的“人参营养汤”改制而成。

其药物组成为: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等。

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

林黛玉的“不足之症”从以后的症状来看,属中医的“肺痨”,即西医的“肺结核”范畴。

那时没有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用人参养荣丸之类的补药尚属对症,是符合中医辨正论证的原则的。

人参养荣丸主治心脾气血两虚症,临床常出现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

正如宝玉所见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中医按其功效、性质及使用方法来分,可用八个字概括,中医术语称之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补法所用药物就是补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和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恢复正气、战胜疾病的目的,是专门治疗虚症的。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补药都不是万能的,不能治疗百病。

它对人体正气的恢复及健康保证是有一定条件的,超越或不适合这个条件,非但不能扶助正气,恢复健康,反而会戕伐正气,危害健康。

林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错在“常服”。

当贾母问她吃什么药,黛玉回答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贾母说:“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因此,林黛玉之死,“爱情悲剧”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服用补药过量,损伤正气,迫血妄行,吐血不止,致使“苦绛株会魂归离恨天”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

正如《内经》所说:“夫五味入胃,成先入肾。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
增而久,夭之由也。


艺术典型源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确有人妄服补药而招致吐血的,这一点应引起人们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足够重视。

6.下面对“人参养荣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参养荣丸”是由《合剂局方》里的“人参营养汤”改制而成的,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

B.“人参养荣丸”药物成分有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等。

C.“人参养荣丸”属于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病症。

D.“人参养荣丸”不是万能的,不能治疗百病,它会戕伐正气,危害健康,所以,要尽量避免服用。

7.下面对“成也萧何”或“败也萧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参养荣丸”对于治疗林黛玉的“不足之症”来说,可说算得上“对症下药”了。

B.“人参养荣丸”对人体正气的恢复及健康保证有一定条件的,不能超越或不适合这种条件。

C.服用人参养荣丸,导致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女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的悲惨结局。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补药都不是万能的,因此,不要希望某一种补药能包治百病。

8.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之死,会给医学界敲响警钟,使人们在关注药物疗效的同时,也会关注药物的使用方法。

B.对于中医所谓的“肺痨”,无论是服用“人参营养丸”,还是服用“人参营养汤”,都不可过量,否则就会吐血而亡。

C.中医一定会继续坚持辨正论证的原则,既要对症下药,又要在用药上采取谨慎的态度。

D.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多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才能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不出现闪失。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

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

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

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

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

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

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

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

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

上思其仆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
以老固辞,不获命。

差同知贡举。

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

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

”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

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吕亦与衡相继论奏,同时去国,士为《四贤诗》以纪之。

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李衡传》)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老固辞固:坚决。

B.而溧阳靖晏
..自如靖晏:安定。

C.人相惊曰:“寇深.矣!”深:深入。

D. 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除:开除。

10.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李衡“专以诚意化民”和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②章五上,请老愈力
③狱户未尝系一重囚④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⑤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⑥衡力疏其事……廷争移时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衡在任吴江主簿时,不愿迎合部使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呈上引罪自责的辞呈,拂袖回家。

B.李衡在任溧阳县令时,用诚心教化百姓,虽然没有催促老百姓交赋税,可是老百姓却先于他县完成了赋税上缴任务。

C.金兵进犯淮堧时,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到安全的地方,唯有李衡把妻子儿子从浙东接来溧阳安家,因此,金兵只攻打其他县邑而不攻打溧阳。

D.李衡多次上书请求辞官归隐,皇上多次挽留他,不准他的辞请,直到后来他接连多次上书,皇上不得已才同意。

第Ⅱ卷(共117分)
四、(26分)
12.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分)
译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①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1)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
14.默写。

(8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 _ 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5)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
(6)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
(7)韩愈是唐代__________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白居易是唐代_________ 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故乡永在
凸凹
故乡的村口有一盘石碾,碾花已经斑驳了,却依旧完整地立在那里。

因为与石碾有关的人,许多都还健在,包括我,也包括那个当着村长的人。

现在,人们都吃着面粉和从东北流入的精米,石碾的功能早已废掉了,我们之所以还固执地保留着它,是因为它承载着生命的记忆。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吃食几乎只有玉米。

玉米被我们种下,被我们收获,然后拿到石碾上去加工,最后被我们吃到肚里。

整个过程都是我们亲自参与的劳作,没有多余的指望,也没有坐享其成的不安,日子虽然清寡,却也饱满着。

在故乡,还有一个不能被拆卸的“部件”,便是村口大柳树上,那挂用废铁制成的钟。

所以,这挂钟是个温馨的历史记忆,告诉人们:昨天的日子,还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时光——物质虽然短缺,但却有一种难得的公平与公正,人们一起卑微,一起忍耐,即便是含辛茹苦,血汗交迸,也是心甘情愿的。

从山地走到平原,已20余年了,故乡的人事已更迭得无法辨认,甚至有“家园”不在之感。

但是,只要一见到那石碾、那钟,心头就温厚起来——因为他们还能指出我的来路,还能唤起我昨天的生命情感,便松了一口气——故乡还是在的。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被我接了出来,回到故乡的机会就少了。

这反而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因为母亲就像一把离乡之土,即便是离开了母体,也带着故乡的腥味——她虽然身在城市,逡巡在楼宇之间,但她乡音不改,所思所叙,都是故乡的旧事,好像眼下的生活与她毫无关系。

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一旦合上了眼睛,你一定把我弄回老家去,跟你父亲葬在一起。


你若跟她叨念眼前的事体,她的眼神是淡漠的,跟你的感情好像也有些隔膜;只有说到家乡的一枝一叶,她才明亮了眼睛,话语绵密得像仲夏的雨脚,一团亲情也盈盈溢溢。

于是,母子的语境便总是过去的时态,好像我还未曾长大,依然依偎在她的双膝之上。

母亲真是一把故乡的土,即便是洒落在异乡,也固执地培植着属于故乡的情感。

故乡的村长是我的同龄人,有一些文化,有一些主见。

他专程来找我,对我说:你也算是个名人了,我想给你在家乡修一座故居。

我说:你千万别做煞风景的事,咱家乡最让人动心的是村头的石碾、大柳树上的挂钟,还有南方人稀罕的大土炕和石板瓦顶的传统民居,而不是一个无名作家的所谓故居。

所以,你要真的开发旅游的话,就该保留好故乡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

村长对我有意见,忿忿地走了。

不久就传来消息,说村长贷了一笔款,修了一片南方的曲径回廊和竹楼茅舍。

我心中很是不快,感到所谓故乡,其实是相对于游子来说的,或者说是相对于过去的生活记忆来说的;故乡之内的人,往往是不懂故乡的,是体会不到故乡的意味的。

虽然我不同意村长的做法,但我没有加以阻拦;因为我明白,故乡毕竟是那里的人的生存土壤,要想过上好日子,固守是没有出路的,就得发展。

而发展是不念旧的,它面对的是未来。

只是出于对石碾和钟担忧,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善待它们,那是游子对故乡的感情寄托。

他回信给我,请我放心,说对待那些旧物,他的感情是与我相通的。

但他在最后反问我道:如果我不在了,又该怎么办?要知道,后人的想法到底与我们的不同。

他的反问使我陷入久久的忧伤。

母亲察觉了我的情绪,送来探寻的目光。

我心头一热,对自己说:石碾与钟不在了又有何妨?还有父母的坟茔!
父母的坟茔就是游子的根脉,所在之地,也就是故乡了。

15.关于故乡的“在”与“不在”,作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答:
16.作者为什么特别希望能保留下故乡的石碾和钟?(5分)
答:
17.文章的主题是故乡,却用了不少篇幅叙写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
18.某些旧的东西(如文中所写石碾、钟、传统民居)有其特定的价值,但保留它们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这时候我们是应该更强调保留,还是应该更关注发展?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
11.书面表达
(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林黛玉和鲁四老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4分)答:
20.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
分)
这次我们专门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

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
21.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4分)
从古至今,动物在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动物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含有动物的成语乃至熟语中,有蕴含褒扬或鼓励意味的,如“马到成功”,表达了对创业者良好祝愿;又如“闻鸡起舞”,表达了①;“初生牛犊”表达了②。

也有蕴含贬斥或讽刺意味的,如“③”表达了对见识浅陋者的嘲讽;“④”表达了对受过惊吓,遇到事情就害怕惊慌的人的讽刺。

七、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生前曾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

”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巴金先生98岁生日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巴金的爱戴、景仰之情。

这句话含意深刻,读了之后会给你带来什么思考呢?会让你产生哪些联想?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盏“灯”?
请以“有你在,灯亮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自定立意;3、自拟题目。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A项寰huán;C项读dòu ;D项已yǐ)
2、D (A项百无聊赖;B项锲而不舍嬉闹;C项沦落高深莫测)
3、B (A项主谓搭配不当,可将“创造的”改为“创造了”,使主语为“王维”;C项删去“左右”;D项句式杂糅改为“供……之用”和“以便……”)
(1) C (铿锵有力:铿锵,形容声音响亮和谐。

指言辞慷慨激昂,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使用正确。

A.出神入化:一般指技能,不形容文笔;B.居心叵测:贬义。

应改为“煞费苦心”;D.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华美,适用对象错误。


(2) C (《祝福》选自《彷徨》,《朝花夕拾》是散文集,鲁迅的另一小说集应是《故事新编》。

)(3) D (该项中“尽量避免服用”不正确,应改为“适量服用”。


(4) C (根据文中第3段中的“是后来促使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的因素之一”及第5段中的“林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错在常服”,可判断C项中,“导致了……悲惨结局”错。


(5) B (该项中“否则就会吐血而亡”,过于绝对,夸大其词。


(6) D (“除”的解释应该是“授予官职”。


(7) B (①③⑥表明李衡“专以诚意化民”和敢于直言进谏。

②表明李衡请求辞官的迫切。

④表明李衡不愿意助纣为虐,欺压百姓。

⑤表明李衡的治理才能。


(8) C
隆兴二年,金兵进犯淮堧,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来势太猛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到外地),李衡独自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老百姓的心非常安定。

盗贼像刺猬般在别的县内涌起,而溧阳县平安如旧。

元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人把李衡列为治理上等上报,皇上下诏加官一等,不久召入朝中任监察御史。

历官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朝任温、婺、台三州知州,只有婺州曾亲自到任。

加官秘阁,可李衡却以年老要求退休,恳切请求不停,皇上多次退回他的奏折,最后授予他秘阁修撰的官职让他退休。

皇上想到他为人淳朴忠厚,不久又征召他任官,授官侍御史,(他)拿自己年老作理由坚决推辞,但没能得到皇上恩准。

命他与其他官员共同主持选举。

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力争好一段时间。

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哪如辞官而合于道义。

”五次呈上奏章,越发极力以年老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改变不了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身份退休。

当时给事中莫济不写敕文,翰林周必大不起草制诰,右正言王希吕也和李衡相继上奏,同时离开朝廷,士人作《四贤诗》来记述这件事。

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左右只有二个奴仆,聚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岁。

(9)⑴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筋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定语后置1分,名词作状语1分,大意1分)
⑵(他们)砍来木棍做兵器,举着竹竿做旗帜。

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集,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的跟着(他)。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各1分,“赢”1分)
⑶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所以”1分,判断句1分,“受”通假字1分)
(10)⑴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
“空见”(2分),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2分)。

⑵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每点各1分)
(11)⑴可以横绝峨眉巅。

(峨眉)
⑵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
⑶别有幽愁暗恨生。

(幽)
⑷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报)
⑸环珮空归夜月魂。

(珮)
⑹庄生晓梦迷蝴蝶。

⑺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
15、①故乡人事更迭,有故乡不在之感。

②一见到故乡的石碾和钟,便觉得故乡还在。

③故乡面目全非,感到故乡的存在只是相对于游子和过去的生活记忆来说的。

④父母坟茔的所在之地就是故乡,故乡是永在的。

(4分。

每点1分,如将①②或③④合为一点也可得分。


16.因为:①它们承载着故乡人生命的记忆;②它们是特定时代的历史见证;③它们能指出“我”的来路,唤起我昨天的生命情感;④它们是作为游子的“我”对故乡的感情寄托。

(4分。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17.这样写从人事和亲情的角度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揭示并深化了文章思乡怀旧的主题。

(2分)故乡人是故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亲更是故乡的典型代表。

(1分)母亲对故乡旧事的念念不忘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思念,(1分)母亲探寻的目光让我有了“父母坟茔的所在之地就是故乡”这一认识。

(1分)
18.(示例)①应该更强调保留,在保留的基础上发展。

很多旧的东西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却一旦毁坏便难以还原,我们的民族在这方面留下了很多惨痛的教训。

我们当然要重视发展,但如果发展以破坏为代价,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况且,一旦失去了根基,发展也是不能持久的。

②应该更关注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保留。

对于那些有特定价值的旧的东西,如果有可能当然要尽量保留;但若是保留它们要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那就要考虑是否值得了。

毕竟,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发展才有前途;没有了发展,没有了生命活力,守着一堆保留完好的古董又有什么意义呢?(5分。

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


19、(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