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教师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134d3a62af90242a895e5c3.png)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演示教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演示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866e74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4.png)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演示教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和特点。
(2)自编测验的含义和特征。
(3)非测验评价技术。
(4)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考纲链接1.教学评价的概念: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举行价值推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办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2.教学评价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推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推断与解释,以客观描述为基础;(2)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惟独经过教学评价,才干推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才有实际价值。
4.依照发生的时机,教学测评可分为:(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5.依照对测验解释时所采纳的标准,教学测评可分为:(1)常模参照评价;(2)标准参照评价。
6.依照严谨程度,教学测评可分为:(1)正式评价;(2)非正式评价。
7.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鞭策和促进学生的学习;(2)是学校鉴不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事情的要紧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具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8.标准化成就测验: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榜样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9.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1)由特意机构或专家学者编制;(2)施测条件、计分手段、分数的解释彻底相同;(3)测验都有常模为依据,且有信度、效度的资料可查;(4)测试规模大,整个地区、国家以至在国际上都可统一使用。
10.测验标准化的程序:(1)制定测验目的;(2)修改测验项目;(3)扩大样本;(4)确定常模。
11.标准化测验的优点:(1)客观性,比教师自编测验更加客观;(2)可比性,使得别同考试的分数能够举行比较。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8186db49649b6648d7470a.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串讲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f24df98ddccda38366baf05.png)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单选题] 1、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 配置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形成性评价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或教学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程度做出的评价。
[单选题] 2、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基本稳定或保持一致称为()。
A 信度B 效度C 难度D 区分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在经过多次施测之后,所得的分数基本稳定或保持一致,指测量的一致性。
[单选题] 3、评分的绝对标准是,相对标准是其他学生的成绩。
A 课程内容B 社会议论C 平时表现D 学校要求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第十四章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评分时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
绝对标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
而且绝对标准强调,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背景情况有差异,所以他们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可比较的,它对应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参照评价。
[单选题] 4、五年级二班一共有48位学生,小红排名全班第15名,这种评价属于()A 常模参照评价B 标准参照评价D 总结性评价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体中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的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小红的成绩在全班进行排名,属于这种评价方式。
[单选题] 5、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A 教学计划B 教学过程C 教学评价D 教学设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单选题] 6、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章节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8346cf04a1b0717fd5dda5.png)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采用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他们在一个月后的结果与六个月前和三个月前的得分大致相等,这表明测验的( B )较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相关度2.关于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按教学评价的功能分类可分为( C )。
A.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3.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D )。
A.做出分析 B.做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做出决策4.常用的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案卷分析、观察和( A )。
A.情感评价 B.轶事记录. c.等级评价量表 D.行为检查单5.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D )。
A.定性评价 B.考察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形成性评价6.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 A )。
A.常模参照标准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D.非正式评价7.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察、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C )。
A.个案研究 B.观察分析 C.案卷分析 D.事务记录8.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 B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9.( A )被称为“教育测验之父”,拉开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验运动的序幕。
A.桑代克 B.斯金纳 c.泰勒 D.梅伊10.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D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11.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各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各章习题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462598ddccda38366baf58.png)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情境中________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____、教学内容、____和____五个方面。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并据此创设有效的____,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____。
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____,一是____。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他们属于____.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过程。
其中,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____和____。
11、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而完善时期是____以后。
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理论有40年代____的精神分析,50年代斯金纳的____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60年代____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13、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____、____以及____和____四个方面。
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____编写的。
三、问答题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A、6、7岁一11、12岁B、8、9岁一12、13岁C、11、12—14、15岁D、14、15—18岁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8、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A、感觉和知觉分化B、感觉与动作分化C、动作与语言分化D、形象与表象分化14、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A、比奈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17、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维果茨基C、奥苏伯尔D、布卢姆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A、CA=4,MA=5B、CA=5,MA=6C、CA=6,MA=7D、CA=7,MA=8二、填空题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___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阶段。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易考知识点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易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e7eded6294dd88d0d26b3f.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易考内容——《教育心理学》部分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
⏹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3、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5、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发展06,学习准备06、08⏹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06⏹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05⏹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07⏹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06⏹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
02,06⏹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是什么?⏹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0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05⏹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途径。
08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理解学习的概念⏹2、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我国教育家的学习分类⏹3、理解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重点在代表人物、主要观点)⏹4、布鲁纳的学习观、教学观⏹5、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07,意义学习08⏹学习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04⏹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阐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02,08⏹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07⏹阐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影响。
0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第4章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2、奥苏伯尔成就动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14章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14章 心理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56f60c5b90d6c85ed3ac677.png)
第14章心理健康教育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答案】【解析】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融于集体中,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分的安全感。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情绪稳定,他们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绪。
(5)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如独立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其行为具有理智性和一贯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2、简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并说明心理健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解析】(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看,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约有30%~40%左右。
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课程大纲
![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bd08cbce53a580217fcfe0e.png)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又称心理现象,心理。
2、个性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想象。
(包括心理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3、心理动机: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
4、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应。
5、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6、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记忆:人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储存。
8、思维:人间接的、概括的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9、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没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持续时间可能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10、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
11、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1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1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4、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关系/答、1、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相互作用的2、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3、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
15、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6、意识:是指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17、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的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8、个体心理:19、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性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合。
20、行为:是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21、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答、1、唯理论:xx的哲学家和科学家xx(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动)。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1af73dda38376bae1fae6e.png)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编码:1100002125学分及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藩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下学与教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和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教育心理问题,提高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丰富其专业知识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
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学时分配3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生与教师心理第二章学生心理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第三节师生互动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重点: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师生互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927380a1cf84b9d529ea7a50.png)
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社会角色一、教师的角色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待系统。
它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
教师由于其任务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教书的角色、育人的角色、朋友的角色、管理的角色、研究的角色和学生心理调节者。
(一)教书的角色研究者张承芬等人认为,教师要扮演好教书的角色,必须很好地完成如下任务:(1)激发学习动机。
(2)有效组织教学。
(3)评定学习。
具体落实就是完成三种角色身份: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的执行者、教学的监控者。
(二)育人的角色1.言传育人者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必须向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给他们对事物的正确观念、正确认识、正确态度,教给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想方设法把正确的道德观念转变成学生的道德信念。
2.身教育人者优秀的教师会努力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良心培养良心,诚实地为祖国服务去培养学生忠于祖国。
教师不但要教知识,更要“传道”、教做人。
(三)朋友的角色教师要想扮演好学生的朋友角色,就要努力做到:(1)淡化自己教师身份,多考虑与学生人格平等,尊重学生。
(2)平等待人,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并能理解和认可学生的不同意见与分歧,真诚地对待学生。
(四)管理的角色教师要充当的另一个角色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
这个角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第二是纪律的监督和维持者。
(五)研究的角色1.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要教好知识,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
作为教师,一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三要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2.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而能够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eb5bc88e9951e79a892753.png)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B、鲍德温(BaldwinC、詹姆士(James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99dd1d7375a417866f8fe5.png)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蒋湘祁)健康心理幸福人生--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 (1)
![(蒋湘祁)健康心理幸福人生--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 (1)](https://img.taocdn.com/s3/m/71a6f4b4b0717fd5360cdc6b.png)
• 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 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三)教师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 幸福人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
主讲:蒋湘祁(副教授) 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问题思考】教师是谁?
【生活现实】悲情英雄?
• 《铸造名师风采》(薛根法)在他的日历上,休闲娱乐 的星期天、节假日消失了。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时钟 ,分秒不停地学习着、工作着。备课、上课、辅导,指 导教研工作、组织教研活动,外出上课做讲座……
•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 否□
•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教师心理健康自查量表
•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教师心理健康自查量表
•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是□ 否□
•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我查了一下自己的阴曹档案,我上辈子没做过啥缺德事,可我 才四十岁就一身病了,医生检查说我患上神经衰弱了。听小鬼儿说 您明天接见我,要找我谈话,我事先写了这封信,恳求您看在我可 怜早死的份儿上,满足我的要求。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229af3998fcc22bcd10d1c.png)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尝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4、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5、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9、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10、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1、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
12、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3、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4、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7、18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https://img.taocdn.com/s3/m/cc51c1b29b89680202d82518.png)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B.桑代克C.华生D.卡普捷列夫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年年年年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心理C.学生心理D.学习心理4.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A.桌椅B.课堂气氛C.照明D.课本5.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6.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形成阶段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少年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A.形象思维B.经验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3.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
A.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4.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少年期指( )。
岁~6、7岁、12岁~14、15岁、7岁~11、12岁、15岁~25岁6.一个男孩认为又高又细的杯子比又矮又粗的杯子能盛更多的水,尽管在这两个杯子中倒入了同样多的水,他却只注意杯中水的高度,而不会同时考虑到杯子的形状.这个男孩的认知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7.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是()。
A.瑞文标准推理测验B.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C.比纳—西蒙智力量表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二、判断题1.关键期的概念最早由舒尔茨提出来。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08964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b.png)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答: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
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
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湖南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目
![湖南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8623d7f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5.png)
湖南⾼等教师资格证考试⼼理学题⽬第⼀章⾼等教育⼼理学1.科学教育⼼理学的创始⼈是 B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泊尔2.注意属于个体⼼理构成中---------⽅⾯的表现。
BA⼼理动⼒ B⼼理过程 C⼼理状态 D⼼理特征3.下列哪种⽅法属于调查研究法 BA观察法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4.研究⼤学⽣⼼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发展的⾓度来分析和认识影响的诸要素。
这是强调要遵循原则。
B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4.⾸先提出“教育⼼理学化”主的学者是 A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桑代克5.教育⼼理学是研究---------的基本⼼理规律的科学。
D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C动机与迁移D学习与教学6.在正常教学班级开展教材教学实验研究,这是采⽤ A 的研究⽅法A⾃然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 个案法第三章⾼校学⽣的学习⼼理概述1.下列⼼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BA运动员吃兴奋剂提⾼了成绩 B近朱者⾚近墨者⿊C⼊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 D个体青春期的变声2. 在下列常⽤的教育管理⽅式中属于负强化的是 CA忽视 B惩罚C警告 D表扬3. “杀鸡给猴看”产⽣的是——强化效应。
CA 外在B ⾃我C 替代D 在4.“对做好⼀份⼯作的奖励就是这份⼯作已做好了”,这种说法中隐含了下列哪类强化? BA 外在B ⾃我C 替代 D消极5.美国⼼理学家斯⾦纳认为,惩罚 A 强化。
A不是 B属于正 C属于负 D属于消极6.某⽣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可能被提问,于是他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为。
从⾏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曾受到过 A A正强化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7.在商业促销活动时,⼀些商家常常把幸运的获奖者放在他们的宣传中,想以此引起⼈们的A替代性学习 B建构学习 C试误学习 D顿悟学习 A8.当⼀个不守纪律的学⽣表现出遵守纪律的良好⾏为时,教师撤销对他的处罚,这属于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惩罚 C9.下列属于桑代克通过研究动物学习提出的学习律的是 DA强化律 B反馈律 C惩罚律 D效果律10.学⽣亦看到同学在体育课不遵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没有遇到⿇烦,于是他也参与进去。
第十四章 教师心理
![第十四章 教师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3631f7770bf78a6529541b.png)
人民教师袁文婷:为了孩子将青春定格在了26岁
袁文婷,一个算得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没有多少人 知道她是谁,一位来自于汶川震灾地区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的一 位教师。 汶川震灾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 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 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 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媒体用这样的语言 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最后的时光——“青春定格在26岁”。 就因为袁文婷的为了不让正处于花朵般的孩子们凋谢,她才一次又一次冲 入危险的教室共救出13名孩子。 面对如此巨大的天灾,袁文婷能够如此镇定,救护孩子,不亚于那些战场 上堵枪眼、炸碉堡的英雄,袁文婷完全可以作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楷模。
人民教师向倩:身体被砸了成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
废墟中,龙居小学女教师向倩一手搂住一个学生,紧紧地拥在自己 身下,像母亲护卫着自己的孩子!她的身体已经断为三段,人们怎么也 无法掰开她那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在场所参与救助的人员均被向倩老 师这种舍身就义、保护学生的英雄之举感动得泪流满面,自发朝向倩老 师鞠躬致敬。 原本,只需两秒种便可离开教室,到达安全地带,但当她在疏散学 生们离开教室时,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向倩义无反顾地大步跨近 学生,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去,可此时,整座教学楼已轰然垮塌, 向倩和几个学生一起被埋在了废墟中……
南坝小学教师杜正香:用肩和背为孩子挡住横梁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 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 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 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她的同 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可我知道,她肯定不会扔下自己的学生们。”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杨树兰正在学校的宿舍午休,当她连滚带爬跑 到操场上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小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 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 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的教学楼。这是杨树兰和 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师的身影…… 王全香老师说,同样在一楼的学前班大班的三四十个孩子都自己跑 出来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剧烈的地震吓呆了跑不 动,要不然杜老师也不会跑进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孩子。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培训讲学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培训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8a67216529647d26285229.png)
13.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答:
14.试述移情及移情训练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
答:
1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认识向道德信念转化的条件。
答:
16.分析学生在道德上言行脱节的原因。
答:
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结果有何影响?
答:
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区别与联系是怎样的?
答:
10.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
答:
11.教师“促进”的性格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
12.为什么说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
答:
13.教师期待是怎样影响学生发展的?
答:
14.专家型教师有何共同特点?
答:
15.熟手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
16.关注理论认为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
17.分析促进教师成长的例外途径的作用。
答:
7.列举维持优良纪律和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
答:
8.学生不喜欢哪位任课教师,就往往难以在这门课上取得比较优良的成绩。为什么?
答:
9.有些教师告诉同事说:“在情感上不要太接近学生,否则你可能会受到损害,你在课堂上的权威会受到削弱。”“如果学生把你看成是朋友或同伙,你就不会得到他们的尊崇。”这种观点的不当之处在哪里?
答:
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
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详尽差异?
答:
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
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
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
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大凡掌握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信念系统 2.教师控制点 2.教师控制点 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的或坏的 学业表现归为外部的或内部的原因的倾向。 学业表现归为外部的或内部的原因的倾向。 一般说来, 一般说来,倾向于内归因的教师会更主动 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 的学习活动, 的学习活动,在结果上也更可能促进学生 的发展。 的发展。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师的教育能力 . (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 )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 (4)教师“身教”的能力。 )教师“身教”的能力。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信念系统 3.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 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概念, 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概念, 那他就会较少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那他就会较少受他人期望的影响;一个教 师能与他的同事愉快合作, 师能与他的同事愉快合作,那他便可能少 些紧张和压力感。 些紧张和压力感。
二、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五)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 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 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 的不良倾向。自卑、抑郁、孤僻、敌对、 的不良倾向。自卑、抑郁、孤僻、敌对、 多疑、焦虑。 多疑、焦虑。
二、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六)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它是指与心理 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冠心病、 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冠心病、原发性 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七)教师常见的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 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 有心理异常的表现。教师表现的也较多,主要表 有心理异常的表现。教师表现的也较多, 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
(二)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的 . 影响 2.教师期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 3.教师期待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二、教师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望效应
(三)影响教师期待作用的因素 1. 对期待不同反应的教师类型 (1)过敏型教师。这部分教师对“差生”的期待比他们 )过敏型教师。这部分教师对“差生” 的实际水平更低,而且对这些学生提供更少的教育机会, 的实际水平更低,而且对这些学生提供更少的教育机会, 投入更少的努力,从而造成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投入更少的努力,从而造成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2)反应型教师。这类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是不偏不倚、 )反应型教师。这类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是不偏不倚、 公正客观反应的做法。 公正客观反应的做法。 (3)抗敏型教师。他们把学生的差别看成是学生中存在 )抗敏型教师。 的不同的需要, 的不同的需要,而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需 要。
§2 教师心理健康
二、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一)教师的适应不良 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个人 与环境方面的要求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的状态 与过程。 与过程。而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 得协调一致。 得协调一致。 1. 现实生活中的错误经验 2. 指导自己生活行为的准则和信条: 指导自己生活行为的准则和信条:当这些些 准则和信条可能是不现实的、过时的、似是 准则和信条可能是不现实的、过时的、 而非的,或者是强调过分的。 而非的,或者是强调过分的。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
(三)影响教师期待作用的因素 2.影响教师期待效应的学生因素 教师期待对年龄越小的学生作用越大。 (1)教师期待对年龄越小的学生作用越大。 个性柔弱的学生容易受教师期待的影响。 (2)个性柔弱的学生容易受教师期待的影响。 (四)利用自我实现的预言提高教学效果 1.对学生抱有“适当的”高期待,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心 .对学生抱有“适当的”高期待, 理循环 2.避免造成消极的心理循环 . 3 .帮助“差生”突破低期待的不良循环 帮助“差生”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1. 正确认识自我 2. 增强自我职业观念 (二)应付压力 (三)社会支持 (四)专家的处理 (五)教师的休闲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教师心理
育德教育 律原
考核目标
1.了解教师的职业压力,常见的教师心理问 .了解教师的职业压力, 题。 2.理解教师的心理特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理解教师的心理特征, 的因素。 的因素。 3.掌握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掌握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 教师的心理特征 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 )教学认知能力。 念等的概括化程度, 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 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2)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 )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 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 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 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能 力的集中体现。 力的集中体现。 (3)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 )教学监控能力。 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 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 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 (三)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 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 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四)教师人际交往问题 (1)对交往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很少与人交 )对交往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往和沟通; 往和沟通; (2)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在交往容 )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 易受阻; 易受阻; (3)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阻碍正常的交往 )
二、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二)职业心理问题 1. 事业型。深知教师辛苦、经济待遇不高,但还是乐意 事业型。深知教师辛苦、经济待遇不高, 从事教育事业,愿做教师。 从事教育事业,愿做教师。 2. 良心型。平时也有这样那样的意见,甚至情绪,但是 良心型。平时也有这样那样的意见,甚至情绪, 仍能努力工作、宗旨是要对得起学生。 仍能努力工作、宗旨是要对得起学生。 3. 情绪型。在工作遇到困难,不顺心,心情不愉快时, 情绪型。在工作遇到困难,不顺心,心情不愉快时, 很想离开教育战线。 很想离开教育战线。 4. 无奈型。也想从事其他工作,但没有合适的去处,只 无奈型。也想从事其他工作,但没有合适的去处, 有从事教育、教好学生。 有从事教育、教好学生。 5. 动摇型。很想离开学校,又怕找不到工作,或找到的 动摇型。很想离开学校,又怕找不到工作, 工作还不如教师,因此拿不定主意。 工作还不如教师,因此拿不定主意。 6. 离职型。不热爱教师工作,决心只要有机会就离开学 离职型。不热爱教师工作, 校、从事其他工作。 从事其他工作。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工作满意度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教师对 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 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 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 (二)人格特征 角色冲突: (三)角色冲突:理想教师 (四)学校管理 (五)社会的影响 社会巨变、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社会巨变、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育及教育系统本身 的变革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三)教师的个性特征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 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 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 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 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 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有正相关的趋势, 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有正相关的趋势, 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问未发现明 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 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 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 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 行为。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 行为。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 实际教育情境里的教师期望, 实际教育情境里的教师期望,由教师通过 各种途径的实际观察而获得的确切信息引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信念系统 1.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 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 1.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 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 判断 个人教学效能感: 2. 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 和评价。 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