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不忧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不忧传》
(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A.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B.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C.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D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第,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因科举考试中分等第而得名,又称“及第”。

B. 调、转、改、摄均与官职任免或变化有关,其中“摄”是“临时代理”的意思。

C. 廪,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

中国古代一般称贮米的建筑为仓,贮谷的建
筑为廪。

D. 禁中,又叫“禁内”,指帝王所居之处,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得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

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 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

他治理开州,为百姓开办学校,使百姓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在他离任开州时,百姓挡住城门表达不舍之情。

C. 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

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 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

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译文:
(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译文:
【参考答案】
10. A 11. C 12. C
13.(1)适逢饥荒年份,不忧前往泸南,借入五万缗官钱,派吏人分别买进粮食。

(2)不忧使朱某伏法,没收他的米,把抢米者处以黥刑,百姓于是安定。

【参考译文】
赵不忧,字仁仲,是嗣濮王赵宗晖的曾孙。

不忧最初补了保义郎官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调任金华县县丞。

他惩处县里土豪何汝翼,给何汝翼加上刑具送到州衙,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于是畏惧而折服。

不忧任永州通判。

州中每年交米税,成倍收取所应负担的粮食,百姓为此感到痛苦,不忧跟太守讲了,减少所收的数目。

长官下文书令不忧审查靖州的案件,不忧查出冤枉的有数十百人,靖州人感激他。

授任开州知州。

开州民俗鄙陋,不忧为他们办学,使人民懂得孝义。

人民没有了争斗,夜不闭户。

各司交替举荐不忧,把他比做古代循礼守法的官吏。

不忧转任夔州转运判官,数千开州人挡住城门,不忧不能前行。

改授成都路转运判官。

适逢饥荒年份,不忧前往泸南,借入五万缗官钱,派吏人分别买进粮食。

等到米到了,不忧下令说:“米来了。

”富民争着卖粮,米价于是平稳。

唯独朱某不卖出米,当地民众成群聚集打开他的粮仓。

不忧使朱某伏法,没收他的米,把抢米者处以黥刑,百姓于是安定。

永康军每年治理都江堰,用笼子盛石头形成石蛇阻断江水,用以灌溉数州田地。

吏人盗钱,减少劳力,堰未成而塌,田发生水灾,所以多次闹饥荒。

不忧亲自察看,操板修筑,把吏人依
法惩处。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叛,制司调兵前往戍守,吩咐不忧提供军粮。

按以前的典章制度,富人出粮,而穷苦人家出劳力运到边境。

不忧说:“百姓吃不饱,不可以打扰。

”把买入米多余的部分派兵运去。

朝廷命令不忧代理制司。

当初,官兵战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

不忧说:“奴儿结,是吐蕃小族,现在尚且讲和,那对大族怎样办?”没有听从。

不忧做官所到之地方有名声,在朝喜好谈论天下事。

当时,有普通百姓上书狂妄,多数被判罪,不忧说太上皇帝不对进言的人施加罪名。

皇帝认可了他的建议。

皇帝又赞赏不忧忠诚信实,每次在宫中宴饮,皇帝与他饮酒,皇帝回头对皇太子说:“这是贤德的臣子。

”不忧秉性十分孝顺,七岁时,遭逢父亲北上入金国,不忧经常因思念而哭泣。

不忧用学问道德训勉同族的亲属,推荐那些优秀杰出的人,他上奏开设新的学校,增加弟子人数。

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的人在里面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淳熙十四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