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调器相关规定及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调节器相关技术标准
一、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规定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
第二节工作内容
第2.2.1条普通线路换轨大修主要内容:
四、全面更换新钢轨、桥上钢轨伸缩调节器、联结零件、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更换不符合规定的护轨。
第2.2.3条铺设无缝线路主要内容:
一、焊接、铺设新钢轨,更换联结零件、桥上钢轨伸缩调节器及不符合规定的护轨,铺设胶接绝缘钢轨(接头)并按设计锁定轨温锁定线路,埋设位移观测桩。
第四章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
第六节无缝线路维修作业
第4.6.13条桥上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五、对桥上伸缩调节器的伸缩量应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并整治。
伸缩调节器的尖轨与基本轨出现肥边,应及时打磨。
二、《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中的规定
第三章技术标准
第3.1.5条桥面在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冻结、焊接或铺设长钢轨:
4.设有钢轨伸缩调节器的钢梁,在温度跨度(由一孔钢梁的固定支座至相邻梁固定支座或桥台挡砰墙的长度)的范围内。
第3.1.8条分开式扣件设置和轨卡螺栓的拧紧方法,无缝线路地段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普通线路地段按以下规定办理:
3.简支梁跨度L >80 m时,一般采用分段扣紧轨底方式,跨中扣紧,支座附近不扣紧,扣紧和不扣紧长度范围各为1/2梁长。
当设有钢轨伸缩调节器时,仅在伸缩调节器端扣紧,另一端不扣紧。
当设有伸缩纵梁时,在伸缩纵梁两端至
少各24m范围内不扣紧。
螺栓扭矩为80〜120N m
4.连续钢桁梁,根据结构形式选取:
(1)设有伸缩纵梁的连续梁,采用分段扣紧轨底的方式,在伸缩纵梁两端至少各24m范围不扣紧,在中间支座和钢轨伸缩调节器附近扣紧(无伸缩调节器时在端支座附近不扣紧),其扣紧长度范围为每联长的1/2,螺栓扭矩为80〜120N m。
(2)无伸缩纵梁的连续梁,当连续梁两端设有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宜采用全部扣紧方式,螺栓扭矩为50〜70 N・m。
若采用分段扣紧方式,仅在设有伸缩调节器的活动端扣紧,螺栓扭矩为80〜120 Nm。
扣紧与不扣紧长度范围各为1/2。
第3.1.10条温度跨度超过100 m的明桥面钢梁,在活动端上的线路应设伸缩调节器,每一温度跨度安设一组。
其铺设及养护标准应符合《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及铺设、养护维修技术条件》(TGW 3095)的要求。
条文说明:
第3.1.10条钢梁明桥面钢轨伸缩调节器的铺设及养护:
1.钢梁温度跨度系指受温度升降影响而伸缩的桥跨结构长度。
即某一钢梁的固定支座至相邻钢梁或混凝土梁固定支座或桥台挡石乍墙间的距离;拱桥(无下拉杆的)为拱梁水平长度的一半,温度跨度超过100m时,应在温度跨度的活动端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以防止桥上钢轨因钢梁伸缩时承受较大的附加力。
另外,钢梁的温度跨度100m时,因钢梁伸缩和活载影响将产生20〜40mnfi勺轨缝,当车轮通过时这样的大轨缝将产生撞击跳动,加剧钢轨和轮缘的磨损,超过这个数值对行车和桥梁的影响更大。
2.钢轨伸缩调节器有斜线型、折线型、双尖型、曲线型四种。
斜线型、折线型、双尖型三种伸缩调节器已逐渐被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所替代,目前在线路上已不再使用。
曲线型调节器能使尖轨与基本轨贴为圆曲线或复合曲线,尖轨固定,基本轨相对于尖轨伸缩,能经常保持密贴。
必要时,可逆重车方向铺设。
其铺设及养护维修应符合附件二的要求。
三、条文说明附件二
附件二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及铺设、
养护维修技术条件
(TGW3O 95,摘录)
3基本技术要求
3.1 伸缩量应符合TB1729的规定。
3.2尖轨牢固锁定,纵向阻力不小于100kN,基本轨相对尖轨伸缩,纵向阻力
不大于50kN。
3.3调节器设计轨距1435mm(仅尖轨尖端至1100mm处最大构造轨距1440mm), 伸缩时轨距不发生变化。
3.4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满足列车逆向安全运行的要求。
3.5主要组成部件
3.5.1基本轨:用与相邻轨道同类型的钢轨,若接头焊接,要求钢种相同。
3.5.2尖轨:用AT轨制造。
3.5.3轨撑:用KTH350 —10可锻铸铁制造。
3.5.4轨距调整片:用尼龙制造。
3.5.5垫板:用Q235A或Q235B钢板制作,宜采用分开垫板,在刚性轨下基础 (无砰无枕梁、混凝土枕)上必须用分开垫板。
3.5.6垫层:在木枕上设置厚5mm塑料或橡胶垫板,在刚性轨下基础设置厚
10mm,刚度700〜1000kN/cm2橡胶垫板。
3.5.7护轨:用与相邻护轨同类型的钢轨,不得切割加工,在调节器范围护轨至正轨的轨头侧面间距:木枕上为(320 ±0)mm,混凝土枕上为(380 ±0)mm。
调节器两端的两轨间距按斜率1/10过渡至(220 ±0)mm。
3.5.8连接零件:采用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
4制造组装4.3组装要求
4.3.1组装前应对部件逐一检验,并符合以下要求:
4.3.1.1尺寸满足图纸及有关技术条件。
4.3.1.2加工后的飞边、毛刺及焊渣应活除。
4.3.1.3垫板焊接按TB412有关规定执行。
4.3.1.4螺栓必须能自由穿入,并紧固。
4.3.2组装时和组装后作如下检查:
4.3.2.1左、右股基本轨和尖轨分别组装在一起,长度符合设计图的要求。
4.3.2.2基本轨轨腰上的钢号、日期和标记必须打磨平。
4.3.2.3检查尖轨和基本轨的平、直度,无硬弯、无倾斜,轨面平齐,用1m直尺检查,平、直度偏差不超过0.3mm。
4.3.2.4在铁垫板上与基本轨轨底的接触面需涂润滑油。
4.3.2.5基本轨侧和尖轨侧分别采用厚15mm和5mm的调整片,不宜用厚度较
薄的调整片。
4.3.2.6尖轨轨撑扣压轨底并紧贴轨腰,基本轨轨撑与轨腰密贴。
4.3.2.7尖轨尖端至1100mm内,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余在尖轨轨头非工作边的刨切范围内不得有大于0.5mm的间隙。
4.3.2.8尖轨轨顶宽20mm断面及35mm断面处分别低于基本轨的轨顶 1.5〜2.5mm, 0.4〜1.4mm。
4.3.2.9基本轨与尖轨两轨底平行,并分别紧贴底板和台板。
4.3.2.10组装后,在尖轨轨头刨切范围内用弦线和专用尺测量轨向,轨向偏差不允许超过2mm。
5铺设
5.1铺设范围
5.1.1凡温度跨度超过100m的钢梁,在活动端的轨道上必须铺设。
5.1.2跨度超过30m的无石乍简支梁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当附加纵向力很大时,为避免超过允许值,并防止冬季钢轨折断或断缝过大,可在桥中或桥头铺设。
5.1.3预应力混凝土桥在下述三种情况应铺设:
a.桥上设有闭塞信号;
b.与大跨度钢梁桥连接;
c.桥头临近半径FK 600m曲线或道岔等结构物。
5.1.4超长无缝线路的活动心轨道岔前后必要时也可铺设5.1.5其他特殊地段。
5.1.6曲线型伸缩调节器可在直线及半径R» 1500m的曲线地段上铺设。
5.2布置要求
5.2.1大跨度钢桁梁桥铺设无缝线路,采用曲线型伸缩调节器,每跨或每联梁上无缝线路的两端不得都与尖轨接头连接。
5.2.2下列情况调节器宜双向布置:
a.根据桥上无缝线路设计要求,多孔简支梁桥在桥中铺设的伸缩调节器;
b.桥上和桥外均铺设无缝线路,桥头铺设的伸缩调节器。
5.2.3桥外为普通线路,桥头铺设单向曲线型伸缩调节器,桥上钢轨条宜与基本轨接头连接。
5.2.4如果铁路桥上有公路桥覆盖,通常钢轨温度接近桥梁温度,本标准第
5.2.1、5.2.2、5.2.3条的规定,可特殊处理。
5.2.5曲线型伸缩调节器的尖轨允许顺或逆行车方向布置。
5.2.6基本轨或尖轨接头距桥梁横梁或桥台胸墙、桥梁支座的距离必须超过2m
5.4铺设前准备工作
5.4.1调节器运送到工地后,对尖轨、基本轨的轨顶高低和缝隙大小、轨向、轨底与铁垫板间隙、轨撑与钢轨的贴靠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加以处理。
5.4.2按桥枕实际间距调整垫板的中心距,但尖轨跟端辗锻加工成型及过渡段范围内的桥枕问距必须满足设计图上规定的尺寸。
5.4.3根据计算伸缩预留量,确定调节器铺设长度,并最终确定无缝线路的配轨长度。
5.4.4完成钢梁上盖板涂装。
5.4.5有砰桥整修好线路高低、水平,方正轨枕,补充石砰(若道砰槽宽度不足, 必须增设挡砰板)。
5.4.6施工安排
a.新线施工先铺设轨道,经过轨向、轨距、水平、前后高低的整修,达到合
格后再铺调节器;
b.旧线大修,先对旧线轨道进行整修,再铺伸缩调节器;
c.铺设调节器应与更换桥枕结合。
d.特殊情况另作安排。
5.5铺设作业
5.5.1铺设时可用吊机起吊或平面横移就位,不允许摔、撞、敲击就位。
5.5.2铺设时以整修后的线路作基准,先铺一股,用弦(单向调节器弦长13.5m, 双向调节器弦长26m)和专用方向测量尺检查轨向,从基本轨接头始至尖轨接头终,每隔1m测量1处,铺设另一股以已铺的一股作基准,每隔1m量测轨距。
在R»l500m曲线上铺设,必须测量曲线正矢。
发现轨向、轨距存在较大偏差,垫板就位时必须加以调整。
5.5.3调节器就位后,每隔一块垫板用螺纹道钉固定位置,每块垫板只需拧紧2枚道钉。
5.5.4调节器铺设后立即在基本轨的始端做观测标记,记录轨温。
5.5.5施工负责人对铺设上道的调节器检查认可后,方许放行歹0车,第一次歹0车
通过时速度不超过15km/h,限速通过次数和速度由施工负责人根据调节器的状态决定。
在慢行期间,用不同厚度的轨距调整片调整轨向和轨距,当达到规定的技术状态后,固定全部铁垫板,列车恢复常速运行。
5.5.6复紧全部扣件:要求尖轨和基本轨轨撑的螺母扭矩分别达到并保持
150N m和70N m ,混凝土枕上铁垫板锚固螺栓的螺母扭矩保持150N m,调节器钢轨接头轨缝挤严,螺栓的螺母扭矩达到并保持900N m。
5.5.7加强对新铺调节器的检查观测,铺后5 d内每天观测轨向、轨距、水平和纵向位移(同时量测轨温),并作记录。
5.5.8调节器验收前,必须将换下的轨料全部回收完毕,并备齐规定的常备轨料和工具。
5.5.9调节器铺设后,以每组调节器为单位,由铁路局组织施工和接收单位按本标准的规定,对以下十项要求进行验收:(验收时若设计有要求,应按照设计规定的要求验收,新线验收应遵循新线验收相关标准。
)
a.铺设位置和伸缩预留量符合设计;
b.尖轨尖端至1100mm范围内,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余部分允许有不大于
0.5mm的间隙;
c.尖轨与基本轨轨底与台板和底板密贴;
d.尖轨与基本轨高低差符合要求;
e.垫板、轨撑及螺栓安装齐全,螺母达到规定扭矩;
f.轨向符合标准:单向调节器用长13.5m弦、双向调节器用长26m弦和专用方向测量尺,每隔1m检查一处,尖轨尖端至1100mm处,轨向偏差不允许超过4mm,其余范围内不超过2mm;
g.轨距符合标准:由基本轨接头至尖轨接头每隔1m检查一处,尖轨尖端至1100mm处,轨距允许偏差为1435-2 + 6mm,其余范围内不超过1435-2 + 3mm;
h.水平符合标准:误差不超过4mm;
i.基本轨、尖轨接头的轨缝挤严,螺母扭矩符合标准;
j.基本轨伸缩无障碍,尖轨锁定不爬行。
补充:(《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轨面前后高低:用12.5m弦测量不得大于4mm。
5.5.10调节器铺设后,施工单位应向接收单位移交下歹0资料和材料:
a.铺设位置的里程,与墩台或横梁的相对距离;
b.调节器编号;
c.施工日期和时间;
d.铺设轨温;
e.调节器伸缩位移量和相应轨温;
f.提供备用材料和检查工具。
6养护维修
6.1在养护维修中,必须防止调节器异常伸缩及尖轨爬行,避免导致调节器的轨距变化。
6.2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应按要求保持密贴。
6.3调节器的轨距、轨向和水平偏差不得超过本标准第 5.5.9规定的验收标准。
6.4调整轨距前,必须同时量测调节器的轨向、轨距,根据量测结果,决定调整方法和调整量。
6.5如尖轨或基本轨顶面出现压波飞边现象,必须及时铲除打磨,防止轨头掉
块剥落,以免影响调节器正常工作。
6.6加强保养,活扫灰砂,每年将各部件及能卸下的螺栓活除污垢,并涂油至
少一遍,保持不脏不锈。
6.7尖轨或基本轨轨头擦伤、剥落或低塌可采取焊补处理。
6.8在明桥面上的调节器范围内,进行钢梁维修或上盖板油漆,允许移动桥枕,
但要求移动后安装齐全钩螺栓和轨撑螺栓,并要求桥枕移动后桥枕中心距不超过
55cm,个别情况的桥枕中心距不超过60cm,接头处的桥枕净距不超过21cm。
在有砰桥上的调节器范围内,进行更换轨枕或其他线路作业允许单根抽除轨枕,但作业过程中遇到列车来临,必须垫短枕木,并捣固道床,保证短枕木与相邻轨枕的中心问距不超过55cm。
6.9检查、观测
6.9.1工区每日测量一次伸缩量及气温、轨温。
6.9.2调节器的轨距、水平、轨向及技术状态领工区每月检查一次,工长每月检查两
次。
6.9.3按照附录A1、A2、附录B、附录C表C1做好各项检查、观测记录。
6.9.4当气温最高及最低时,适当增加观测检查次数。
6.9.5观测结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调整。
6.10调节器有下列缺陷之一者,应报废:
a.基本轨垂直磨耗量超过6mm或在尖轨轨头顶面宽度50mm以上的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2mm ;
b.基本轨或尖轨轨头剥落掉块长度超过30mm,深度超过8mm,影响行车的平稳;
c.尖轨尖端轧伤长度超过200mm;
d.轨头侧面磨耗,影响调节器范围的轨距调整,轨距偏差经常超出允许限度;
e.尖轨或基本轨达到《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重伤钢轨的标准。
6.11调节器报废后,需按附录D表D1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