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记叙文考点复习之语言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散文考点复习之语言赏析
语言赏析包括词语赏析和句子赏析两大类。
常见题型:考试永远充满机遇与挑战,老师列举的题型也一定不全面,任何时候都要灵活运用。
重点阅读黑体字部分,或许对记叙文散文阅读有一定帮助。
一、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谈谈对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
三、品读关键句的表达作用
四、圈点评注
五、品读动人细节,揣摩人物内心
一、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按照三步来做:看词语的本意、品其语境义、思其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例: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了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
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2008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节选)
25.结合全文语境,说说第③段中的画线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蹑手蹑脚‛一词多形容走路时脚不出声,此处指‚我‛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怕惊扰午睡的父亲,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我做人方面的影响。
二、谈谈对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
答题技巧:谈谈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这类题,所选关键句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句、过渡句,或有哲理、有韵味的议论抒情句。
成功完成这类题目,要先看句子表达了几层意思,然后抓住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逐层阐述。
例:……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
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韶光如流。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系在风筝线上的……》节选)
12.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4分)
答案:(1)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的。
(3)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答出‚对故乡思念‛之意的,可得1分。
意思对即可)
三、品读关键句的表达作用
句子的表达作用可以分成三类:写人、写景、写理。
先考虑修辞。
★写人: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方法:A、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侧面描写等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人物。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人物容貌、体态、衣着。
作用:交代人物身份,揭示人
物X性格。
②神态描写:描写人物神情、姿态等:表现人物xx心理(心情),xx思想性格。
③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话语,并反映了人物xx心理,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
品质。
④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人物xx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x x性格
特征或XX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XX思想,提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者
XX品质。
B、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C、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进行细致地描绘来表现人物的X思想性格,或渲染X气氛,烘托人物X心情。
D、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E、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写景: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1.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 推动情节的发展。
6. 深化作品主题。
★写理:①哲理句赏析:这个句子告诉……的道理(或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②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全文总结句赏析:这句起到了点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的作用。
赏句技法归纳:1. 写出了什么?(结合具体语句)2. 怎么写?(修辞、描写方法、结构作用等);3.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心情或说明什么道理。
例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
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2008年安徽中考试题《匆匆》) 6. 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指出它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4分)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答案:第1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得具体可感。
第2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青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本题共4分。
任选一句,‚修辞手法‛1分,表达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
例2:①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自杀了。
②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
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
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
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
在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没有人发短信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2010成都市中考试题《怎么跌得有尊严》节选)
8.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烘托了孩子自杀前绝望的心情和‚我‛闻此消息时沉重的心情(2分),为文章确定了一个较为沉重的情感基调,同时为下文作者对这个男孩自杀事件的思考与追问作了铺垫(2分)(语意相近即可)
四、圈点评注:实际上是词语赏析和句子赏析,是对前三种题型的综合考察。
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同学们还是考虑前三种题型的答题方式。
以下只是列举了近四年的济南中考试题。
2009年济南中考《原谅》
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树枝上的一片嫩叶。
她上菜时笨手拙脚,让我老是担心她可能会把盘子里的汤汁转化成我的洗澡水。
我的第六感居然没有‚辜负‛我。
②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的皮包上。
我本能地跳了起来,(A)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
这皮包,是我在意大利买的,极好极软的牛皮,不能洗涤,是我心头的最爱。
③可是,还没等我发作,(B)我亲爱的女儿迅速站了起来,以旋风般的速度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其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
‛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
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
‛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
这时,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
17.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
(6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阴霾: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B句:
参考答案:
17.A处示例:‚阴霾‛原指空气浑浊,这里形容脸色阴沉,写出了‚我‛此时的愤怒和不满。
(评分意见:A处共3分。
‚阴霾‛的意思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
)B处示例:这句话通过对女儿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形象传神地描绘出女儿急于保护女侍的迫切心情和真诚态度,表现了女儿的善良、宽容的品质。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
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A)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
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
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着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
临了,医生送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B)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
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
18.请按照要求, 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
(6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洗蚀: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B句:
参考答案:
A处示例:‚洗蚀‛是洗掉的意思,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季伴地莲的枝叶颜色的暗淡。
B处示例:本句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清冷皎洁的氛围(1分);同时用明月积雪的皎洁,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私,突出母爱的伟大(1分);为下文写在明亮的雪地里意外发现枯干的伴地莲做铺垫。
(1分)
2008济南年中考题:《倔强的仙人掌》
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
(A)
她也见多了。
(B)忽然,老头儿停了下来,从筐里拿起一棵茁壮的仙人掌,没等女人反应过来,使劲一拉,把它的顶部从底峰上扯了下来,然后一手一半举到女人眼前:‚你看,你看!有牙签吗?‛
答案:
A处示例:瞟:斜着眼睛看,形象入微地写出了女人对老头儿的怀疑和不屑。
B处示例:这句话通过对老头儿一系列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出他对女人不信任他的不满,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头的倔强、坦诚和率真。
2010年济南中考题《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
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句子和词语作批注。
(6分)
(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
(A)句:
(B)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
嫩绿的草芽顶破丰厚的腐殖土,
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
绣:
2011年济南中考《焦急》
⑨住在校园中心,通往外界有三条路可走。
出了前门是一条短短的下坡路,左边有栋朴素的老庙,飞檐很轻俏地指向天空。
右边是青翠的稻田,荷锄的农人站在田心,远远看去像个稻草人。
从侧门走出,是条充满蛙鸣与蟋蟀声的山路,通往长满相思树的山丘。
夹道的茅草丛和茅草后的水田里藏了千百只生命旺盛的小东西,在夏天的夜晚,(1)忘情地嘶喊
.....。
这条路只能散步,不能聊天,因为虫声很放肆。
第三条路则从后门出去,路上没有一盏灯,就是黑暗中一条荒野小路。
(2)有时,月亮升起,草丛的香味……
⑩一年过去了,第一条路旁的水田被挖土机填平,拥挤的钢筋水泥楼房像肮脏的章鱼,张牙舞爪地延伸。
路面被卡车轧坏了,凹凸不平。
建筑材料到处弃臵。
再过几个月,人家会搬进来,摊贩会占据路旁,货车会夹在路中。
这条路,愈来愈难走。
⑾蛙鸣的山路也结束了。
建筑一寸一寸地把水田吃掉,蟋蟀和青蛙被机器压○
死。
后山上满山遍野的相思林一片一片地被砍掉,花枝招展的墓园像癣一样,到处散布。
建到一半又停工的房子露着生锈的铁管,很狰狞地霸占着山坡。
12这条路,我不再走
○
17.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共6分,每小题3分)
A.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1)处加点短语‚忘情地嘶喊‛的表达作用。
B.文章第12段,句子独立成段,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这条路,我不再走。
改句:我不再走这条路。
不同:
五、品读动人细节,揣摩人物内心
技法归纳:完成这种类型的题目,先要整体把握人物性格、身份,然后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将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细腻
生动地表述出来。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
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
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
‛他点头。
(2010广东省中考试题《偷父》)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3分)
参考示例:【这人真怪!我进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不报警把我送进派出所,反倒问我饿不饿?他到底想干什么?】
例2:……例文2:(2009年济南市中考试题《原谅》)
④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光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闪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这样一来,我不怒反惊了:我这女儿,到底怎么啦?
⑤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地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⑥在伦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让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
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⑦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⑧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用力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
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又一串刺耳的响声过后,酒杯完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⑨‚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过来,搂住了我,说: ‘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 ‘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⑩‚又有一次,我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
原以为她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安慰我说: ‘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
’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我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
我站在那儿, 。
‛⑾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
⑿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18.文中第⑩段写道: ‚我站在那儿,……‛请根据你对上下文的理解,描写‚女儿‛此时复杂的心理。
(4分)
我站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