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我做的“文具”》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一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做的“文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课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掌握文具制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关注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以“我做的文具”为主题,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素材准备:学生需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基本美术工具,以及一些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纸盒、瓶盖等),用于文具的创意制作。
2. 主题构思:学生需结合日常生活,思考自己要制作的文具种类和功能,如铅笔盒、橡皮、尺子等,并设计出初步的构想图。
3. 动手制作:根据构思图,学生利用准备的素材开始动手制作文具。
要求造型新颖、色彩搭配合理、制作精细。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质组合和创意表达。
4. 装饰美化:在文具基本成型后,学生可以使用彩笔、贴纸等装饰物品,对文具进行美化处理,使其更加美观实用。
三、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如下:
1. 安全性: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避免意外伤害。
2. 创意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独特、新颖的文具造型。
3. 实用性:文具的设计要考虑到实际使用功能,既要美观又要实用。
4. 环保性:提倡使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体现环保意识。
5. 准时性: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意性:评价学生设计的文具造型是否独特、新颖。
2. 制作技能:评价学生制作文具的技能水平及精细程度。
3. 实用性:评价文具的设计是否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4. 环保意识:评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环保理念。
五、作业反馈
作业反馈环节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可通过课堂展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时的作业,使学生掌握文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件文具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创作的乐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作业内容
本次作业的主题是“我做的‘文具’”,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作为创作对象,如铅笔、橡皮、卷笔刀等,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作品的制作:
1. 素材准备:根据所选择的文具,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如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2. 设计构思:在纸上绘制文具的草图,明确制作的步骤和细节。
3. 动手制作:按照设计图纸,利用所准备的素材进行文具制作。
要求使用恰当的手工技巧,如剪切、折叠、粘贴等。
4. 完善细节:对制作完成的文具进行细节处理,如添加装饰、调整色彩等,使其更加美观。
5. 作品展示:将完成的文具作品进行展示,可以与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作业要求
1. 安全性: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危险的工具和材料。
2. 创意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有创意的文具作品。
3. 实用性:文具作品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方便学习和生活使用。
4. 美观性:作品应注重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整体美观大方。
5. 时间安排:作业应在第二课时的40分钟内完成。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品从创意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团队合作情况。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应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五、作业反馈
1.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制作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学生反馈: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 作业修改:对于存在问题的作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鼓励学生在下一次作业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