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语文高中鲁人版教案复习《廉颇与蔺相如》(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1.朗读第6-8段。
2、渑池之会
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秦王饮酒酣”中的“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
令“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
且要写进史册。
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斗争
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①道歉②小路③从小路④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⑤退却⑥敬酒或献礼⑦完毕⑧上⑨个⑩只不过;建立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完璧归赵:将璧完完整整地带回赵国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刎颈之交:即生死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熟悉人物言论行事,分段预习,了解几个重点故事,能复述。
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这是疏通文本比较有效的方法。
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5)遂命曰
(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
3.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
(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导入
检查学案
1、臣等不肖(xiào)刎颈之交(wénjǐng)广成传舍(zhuàn)缪贤舍人(miào)见臣列观(guàn)相如虽驽(nǔ)臣语曰(yù)使人遗赵王书(wèi)睨柱(nì)秦王不怿(yì)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乃辞谢( ) ②从径道亡( ) ③间至赵矣( ) ④臣请就汤镬( ) ⑤左右皆靡( ) ⑥为赵王寿( ) ⑦秦王竟酒( ) ⑧位在廉颇之右( ) ⑨一介之使( ) ⑩徒以口舌为劳( )( )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赏析后面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能力培养目标:疏通文本,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认识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
【学习重点和难点】
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
(2)奉而献之厉王( )
(3)王以和为诳( )
(4)而刖其左足( )
(5)厉王薨( )
(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为诳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将相和”
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4.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介词结构后置。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
(2)此吾所以悲也。
判断句。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5.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
良宝见弃,埋没真才。
文学常识不可忽视,重视记忆。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重视词语积累,会读会写知道意思。
1、找出古今异义词
⑴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③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④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2、找出词类活用
且庸人尚羞之-羞: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和氏献璧
1.朗读第6-8段。
2、渑池之会
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秦王饮酒酣”中的“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
令“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
且要写进史册。
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斗争
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①道歉②小路③从小路④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⑤退却⑥敬酒或献礼⑦完毕⑧上⑨个⑩只不过;建立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完璧归赵:将璧完完整整地带回赵国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刎颈之交:即生死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熟悉人物言论行事,分段预习,了解几个重点故事,能复述。
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这是疏通文本比较有效的方法。
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5)遂命曰
(1)察看,鉴别 (2)欺骗(3)称 (4)打磨 (5)于是
3.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
(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导入
检查学案
1、臣等不肖(xiào)刎颈之交(wénjǐng)广成传舍(zhuàn)缪贤舍人(miào)见臣列观(guàn)相如虽驽(nǔ)臣语曰(yù)使人遗赵王书(wèi)睨柱(nì)秦王不怿(yì)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乃辞谢( ) ②从径道亡( ) ③间至赵矣( ) ④臣请就汤镬( ) ⑤左右皆靡( ) ⑥为赵王寿( ) ⑦秦王竟酒( ) ⑧位在廉颇之右( ) ⑨一介之使( ) ⑩徒以口舌为劳( )( )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赏析后面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能力培养目标:疏通文本,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认识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
【学习重点和难点】
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
(2)奉而献之厉王( )
(3)王以和为诳( )
(4)而刖其左足( )
(5)厉王薨( )
(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为诳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将相和”
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4.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介词结构后置。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
(2)此吾所以悲也。
判断句。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5.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
良宝见弃,埋没真才。
文学常识不可忽视,重视记忆。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重视词语积累,会读会写知道意思。
1、找出古今异义词
⑴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③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④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2、找出词类活用
且庸人尚羞之-羞: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和氏献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