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卷(十三)
(考试范围: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在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2.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
”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3.“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 )
A.唯心主义命题 B.乐观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唯物主义命题
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D.夸大意识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5. “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水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6.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升华
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8.下列与“理生万物”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
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B.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C.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10.《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
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国家强调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依据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社会科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重大的影响
③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景
④哲学社会科学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2013年12月2日,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据悉,“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这说明( )
A.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B.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12.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这表明( )
①我们要走进哲学,自觉追求智慧,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②我们要以高高悬浮在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为指导
③我们不仅需要懂得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理解和运用哲学知识
④哲学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52分。
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作答。
)
13.(20分)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有记载以来,发生震级超过八级的共18次。
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
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8分)
(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2分)
14.(32分)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
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
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12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8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12分)
单元检测卷十三
1.B 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
“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观点,A、C、D是唯心主义观点,故选B。
2.C 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知识点。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A 错误。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之科学”,故D错误。
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D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知识点,“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是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本题选D;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4.D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知识点。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故选D。
5.A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体现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是具体的物质,A符合题意,B、C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选择A。
6.A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相关知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材料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D与材料无关,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符合题意。
7.A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知识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世界上先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观点。
“理在事先,理知万物”是唯心主义观点,故A符合题意;B是唯心主义观点,C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D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A “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②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④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
9.C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符合题意。
10.D国家强调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这样做会有积极意义,②④符合题目要求;①本身正确但不能成为依据;③本身错误,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景,故本题选D。
11.“顺利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均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C正确。
存在决定思维,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B排除;D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C 哲学不是“高高悬浮在空中的思想楼阁”,②错;“自觉地影响”观点错误,④错误。
故选C。
13.(1)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8分)
(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4分)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8分) 14.(1) ①真正的哲学必须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6分)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才能真正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6分)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8分)
(3)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立足国情,又把握
世界潮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6分)②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世情,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