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高二(上)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9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
B. 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
....自己.
C. 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
....,双鬓已染秋霜!
D.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
....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互联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图书能够便捷有效地抵达用户,阅
读人群快速扩大,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B. 百姓对垃圾分类工作肯定的背后,是浙江完备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配套的资
金支持以及所有村民亲身参与的共同结果.
C. 亚马逊2016年纸质书畅销榜单中,名列前茅的既有《百年孤独》《活着》等经
典书籍,也有散文、国学和《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样的科普书籍.
D. 中国电影银幕总数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一消息无疑是一针兴奋剂,
将加快好莱坞电影企业布局中国电影市场的脚步.
3.下列句子正确的填入顺序是()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
,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 ④⑤③②①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④⑤③
D. ①②④③⑤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4.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
(3)在《归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______,______。
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5.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
C.颈联写出了诗人虽然年老多病,却依然念念不忘李唐王朝,实在是一种愚忠。
D.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E.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2)全诗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①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______,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壌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③______的过程。
7.下面是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会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
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8.社科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轴项目,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也是世博精神、世博理念和世博主题的承载体。
在三年多的设计建设过程中,世博轴突出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亮点频现。
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世博轴围绕“人、城市、自然、交流”的命题,通过自身的功能组织和独特的建筑语言,表现出人与人、人与城市、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通过交流形成的和谐关系,并以此构成了美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世博轴亮点之一是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张拉索膜屋面。
这一独特的结构,张拉起自由飘逸的白色索膜,让其下人流的来往聚散与自然界水流、气流的飘散汇集相互对应,以富有张力的体型表现出力与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结构科学的
美妙结合。
膜材料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不燃性、防紫外线、抗风化、自洁性和高反射性等特点。
此外,通过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可确保索膜结构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结构安全,并可实施早期预警。
世博轴亮点之二是“阳光谷”。
“阳光谷”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是当今最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的代表,设计与建造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数字化仿真技术。
6个“阳光谷”贯穿世博轴各层建筑平面,使整个建筑在视觉上气势恢弘而又不失轻盈。
“阳光谷”兼具生态功能,可将阳光、绿化和自然空气引入建筑内部和地下空间。
“阳光谷”内的庭院景观象征了人类同自然资源的依存关系,并以昂扬向上的形态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世博轴亮点之三是对生态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应用。
首先,世博轴两侧的景观绿坡、膜结构屋面以及“阳光谷”都可进行雨水收集,经简单净化后用于卫生间冲洗和景观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大大减少了建筑自身和园区排水泵站的建设投资与运营能耗,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平衡和谐。
其次,根据世博轴主体建筑结构构件巨大、混凝土比热容量大的特点,利用开敞的楼层促进空气与结构之间的热交换,保证建筑的冬暖夏凉。
“阳光谷”在将阳光引入建筑内部的同时,可利用热空气拔风效应促成建筑内的自然通风。
第三,利用世博轴建筑占地大且毗邻黄浦江的特点,这一项目采用了地源热泵和江水源热泵的空调系统,减轻了世博园区的电力负荷和能耗。
此外,世博轴还打破了传统的地上地下概念,其地下同样拥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通过将世博轴塑造成上下多层分布的特色街道,则创造了崭新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
(1)下列对“世博轴”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
B.“世博轴”是世博精神和世博理念的承载体,能表现出人与人、人与城市、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通过交流形成的和谐关系。
C.“世博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命题,围绕“人、城市、自然、交流”
的主题,突出了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D.“世博轴”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张拉索膜屋面、“阳光谷”和对生态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应用等亮点。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张拉索膜屋面具有不燃性、防紫外线、抗风化、自洁性和高反射性等特点,但无法进行雨水收集。
B.“阳光谷”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设计与建造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数字化仿真技术,是当今建筑结构技术的杰出代表。
C.世博轴里的建筑冬暖夏凉,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净化后可以用于卫生间冲洗,但不能用于景观灌溉。
D.为了减轻世博园区的电力负荷和能耗利用,世博轴里只有一个项目采用了地源热泵和江水源热泵的空调系统。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世博轴主体建筑结构构件巨大,用料多,设施复杂,参观人数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B.张拉索膜这一独特的结构能让其下人流的来往聚散与自然界水流、气流的飘散汇集相互对应。
C.在“阳光谷”的建筑内部和地下空间,人们可以看到阳光、绿地。
D.在“阳光谷”里人们可以呼吸到自然、清新的空气,不会造成憋闷,喘气困难。
9.文学类文本阅读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
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
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
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
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
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
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
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
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
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
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
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
余元。
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
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
我不禁悔恨交加。
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______ A.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B.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C.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
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D.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2)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10.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
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
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
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
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
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
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
不搬,坚决不搬。
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写东西又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一万多字。
这样的作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
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
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了。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规定每天翻译一页原文,翻译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
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
有一页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
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
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下列对于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中国的知识分子精神压力比较大,生活也比较单调,所以活得挺苦,没萧乾活得那么潇洒。
B.第三段写萧乾先生在外和在家穿着的不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C.因为搬家总会弄丢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当政府再三劝他搬家时,萧乾先生都坚决拒绝。
D.耄耋之年的萧乾先生在只有一个肾的情况下,与夫人合译出《尤利西斯》,并非轻易之事。
(2)下列对于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______
A.萧乾先生有才华又勤劳,写的东西又好又多。
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二战回忆系列、留英系列等,都自成体系,单独出书了。
B.“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他的创作数量多,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
C.萧乾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报社总编等,正是受到这些复杂的人生经历影响,他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
D.刚过而立之年的萧乾先生,就曾从英国伦敦给时任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写信,表明自己想要翻译《尤利西斯》的想法,可见他对这部小说的钟爱。
E.本文通过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了人物鲜明的个性,在平实质朴、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与赞美。
(3)萧乾在生活或治学方面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1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朱然,字义封。
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
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
虎威将军吕蒙病笃。
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
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
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
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
忠战不利,质等皆退。
九年,复征柤中。
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
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
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
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
”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
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
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寝疾二年,后渐增笃。
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
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
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蒙卒,权假.然节假:借助
B.忠要遮
..险隘,图断然后要遮:拦截
C.归义马茂怀奸,觉诛.诛:杀死
D.气候
..分明,内行修洁气候:气度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
“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
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
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
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
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
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译文:______
②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译文:______。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
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②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
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A.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
这里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使用不当;
B.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此处与“自己”重复,使用
不当;
C.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
此处指分手时间,使用正确;
D.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是贬义词。
这里用在科学家身
上不合适。
故选: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所谓“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使用范围、感情
色彩等都要与语句表达的语境一致.
成语的几种误用类型:
①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②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③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④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⑤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⑥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答案】D
【解析】
A.成分残缺,主语“进步”“发展”后缺少使令性动词,在“图书”前面加“使”;B.结构混乱,“背后…是…共同结果”句式杂糅,去掉“的共同结果”;
C.不合逻辑,“散文、国学和《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样的科普书籍”概念并列不
当,去掉“国学”;
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