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旺生教授妙语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旺生教授妙语录
周旺生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奖、国家级优秀教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大学最受欢迎教授奖,北京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项。
在北京大学有幸听了周教授的课,教授智慧冷幽默的讲课,妙语连珠,大家笑声不断,连呼过瘾,编辑一些共享:
中国人在法治治理范围问题上,概念是不清楚的,在社会生活中,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法律问题,只有部分问题——基本问题,是法律问题,才能用法律解决。
只有三种问题是法律问题:社会基本秩序问题、利益问题、公正问题才能用法律解决。
在法治条件下,企业单位公民个人进入社会生活一不需要合法,二不需要有法律根据,三不需要依法办事,只需要不违法,这是法治最精华的原则,法未禁止都是可为的。
法律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要求严格的,对其他主体的要求是基本的,起码的。
法治是一种权力站在法律之下,接受法律规范、听从法律招呼的治理方式。
权利站在法律之上,受到法律尊重、法律保护的治理方式。
法治是治理权力、保障权利的一种治理方式。
依法治国古已有之,先秦时期法家讲过依法治国。
我有一篇论文《论在中国建设法制国家之必要》
法是生活中起码的要求,基本的准则,是让我们不做坏人的;道德是生活中高规格的要求、高标准的规范,是让我们做好人的。
真正的高手,他可以把任何专业问题向任何对象,不仅仅三言五句讲清楚,而且可以讲得很好懂。
足球赛场上有个经典技术动作——倒挂金钩(倒钩)。
一个球员一辈子也很少成功地倒钩几次的,没有遇到倒钩的环境和条件嘛。
但在学术领域中,有许多学者终年倒钩,随便找个地方一躺、实行倒钩。
终年不关注、研究实际生活,研究虚学问。
本来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现在是画人还吃力不讨好,现在大多数砖家学者都在画鬼,都在倒钩。
法治是开放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就摆在那里,谁都可以搞清楚,鼓励你搞清楚。
法治是阳光的、明朗的治理方式。
法治是一种可以有预期的治理方式,是可以让人们从容生活的生活方式,大家对未来可以清楚地判断。
法治也是一种文化形态。
在一个法治国家,哪怕看见一个老太太,她走起路来心境是安宁的、神态是安详的。
人在一个有秩序、规则的环境下生活,会受到束缚和不便,但换来的是对未来清楚的判断、赢得的是靠谱的自由。
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在法治条件下人们生活在一个有预期的环境中,而在人治条件下,人们经常生活在不确定因素占主流地位这样一个环境中。
法治是一种可以让人们在相当大程度上把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治理方式。
人治就是一种还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的治理方式。
二十年以后的事情要靠得住,要讲先决条件,那就是法治条件、环境。
把事情理想化,是弱者的特征。
中国人在法治理念方面,有许多误区,首先是把法治理想化。
法治既能确认和保障民主,也能泯灭和扼杀民主;法治既能体现和维护正义,也能泯灭和扼杀正义;法治既能秉持和实现公正,也能泯灭和扼杀公正。
我们要弘扬法治中的积极因素,抑制法治中的消极因素,尽可能消除法治中的负面因素,而不是把法治理想化。
脑袋越弱势,越喜欢独立思考,说民主和法治是密切相连的,有法治才有民主,这是一个可怜的理念。
古往今来,真正的大家不是通过参加学术研讨对话这些活动成长起来的。
现在的学术对话活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些二把刀学者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西装革履地在一起抬杠、吵架。
和农民光着膀子在田间地头打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没有带家伙而已。
在一个法治环境,就有法律伦理,不是法治环境,有了也会丢嘛。
小平老人家最精华的思想,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看情况办”。
文饰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任何时候,讲比不讲好。
依我之见,大病能看得好吗?小病还需要看吗?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人怕当面,当面不给面子。
干什么都不能用力过猛。
中国法治的未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