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
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既含σ键又含π键的是()
A.C2H4 B.HClO C.NH3 D.H2O2
参考答案:
A

2. β—月桂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参考答案:
C

3.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减少,υ逆增大
B.平衡不发生移动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
参考答案:
D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根据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
解答:解: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A、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增大,υ逆增大,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了C的物质的量,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那样思路较为清晰.
4. 已知:
CH3CH2CH2CH3(g)+13/2O2(g)===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1
(CH3)2CHCH3(g)+13/2O2(g) ===4CO2(g)+5H2O(l) ΔH=-2 86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参考答案:
A

5.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2E (g),开始充入2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M和1molN的混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A.20% B.40% C.60% D.80%
参考答案:
C

6.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Fe2+、Cl—、Ca2+、Na+
②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K+、NH4+、Cl—、S2—
③能够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Fe3+、Al3+、SO42—、K+
④pH=2的溶液中:NH4+、Na+、Cl—、Cu2+
⑤无色溶液中:K+、CH3COO—、HCO—3、MnO4—
A.②③ B.①③ C.①⑤ D.③④
参考答案:
D

7.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
参考答案:

8. 1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L(标准状况下)。

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

该烃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B
9. 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哈喇味,这是因为发生了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取代反应 D.水解反应
参考答案:
A

10.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则该物质不能发生的反应有
A.加成反应 B.消去反应 C.取代反
应 D.加聚反应
参考答案:
B

11. 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X的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A.X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3
B.X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X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D.X既能与羧酸反应,又能与醇反应
参考答案:
B

12. 用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试管口上观察,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参考答案:
B

13. 环境污染已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试题分析:A、CO2引起温室效应,A正确;B、臭氧不能引起酸雨,B错误;C、三氧化硫不能引起臭氧层破坏,C错误;D、氮气不会引起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能引起,D 错误,答案选A。

14. 在反应3H 2 + N2 2NH3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 / 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 / (L.s),则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 )
A.0.44s B.1s C.0.33s D.2s
参考答案:
D

15.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部分饮品中用于分散乳化油脂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含有禁用物质“塑化剂”。

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祸首台湾昱伸公司制造起云剂时偷梁换柱,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以图牟取暴利,与工业酒精勾兑、苏丹红、
三聚氰胺事件类同,是极其恶劣的制假行为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塑化剂中最常见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简称DOP或DEHP,可用乙醛与邻苯二甲酸酸酐分步合成制得,路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过程涉及加成、消去、酯化、聚合等类型的有机反应
B、步骤(1)中②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C、步骤(1)(2)连续操作时,③、⑤消耗H2物质的量相等
D、⑥反应方程式中产物H2O系数x=2,及时除去⑥中反应釜内的水可提高DEHP产率
参考答案:
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 CO3 溶液滴入CuSO4 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一种沉淀CuCO3 ;乙同学认为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只生成一种沉淀Cu(OH)2 ;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 和Cu(OH)2两种沉淀。

[查阅资料知:CuCO3 和Cu(OH)2 均不带结晶水]
Ⅰ.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 CO3 溶液和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

具体操作①过滤、②洗涤、③干燥。

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各装置连接顺序
为。

(2)装置C中所装试剂的名称
是。

(3)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 的实验现象
是。

Ⅲ.若CuCO3 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1)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和实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实验结束时通入空气的作用
是。

(2)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 g,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n 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4分)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种成分:
(1)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其中反应Ⅰ的反应类型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3)已知:
由乙制丙的一种合成路线图如下(A~F均为有机物,图中Mr表示相对分子质量):
①下列物质不能与C反应的是(选填序号)
a.金属钠 b.HBr c.Na2CO3溶液 d.乙酸
②写出F的结构简式。

③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

a.苯环上连接着三种不同官能团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④综上分析,丙的结构简式为。

参考答案:

18. 乙醇的氧化反应
1、铜丝在酒精灯中灼烧
【实验装置】见图1
【实验步骤】
(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

为什么?
(2)点燃一盏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3)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实验现象。

(4)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外焰移动,观察实验现象。

(5)重复实验步骤3、4的操作。

【现象结论】
(1)分步说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

(2)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式
有。

2、已知乙醇可以被强氧化剂重铬酸钾(K2Cr2O7,红棕色)的酸性溶液氧化成
CH3COOH,还原产物为Cr3+(绿色),此实验原理可以用于检验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开车。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参考答案:
1.(1)红色的铜先变成黑色,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由黑色变成红色;铜丝往
酒精灯外焰移动时,则由红色变成黑色。

(注:酒精灯内焰含有)(2) 2Cu+O2=2CuO 2C2H5OH+O2→2CH3CHO+2H2O
2、离子方程式:3C2H5OH +2Cr2O72-+16H+→3CH3COOH+4Cr3++11H2O
19. 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到600℃便开始分解,分解产物是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

某学生将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后的试样溶于水制成浓溶液,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他向试样溶液中缓缓地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试样含有什么成分?
(1)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加热温度在600℃以上,再向所得固体的试样溶液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试分析其他装置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试样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这种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品红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加入了足量的稀盐酸后,品红溶液和CuSO4溶液中仍无明显的现象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Na2SO3 ===== Na2S + 3Na2SO4;
吸收H2S或SO2气体
(2)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并有气泡冒出
SO32- + 2S2- + 6H+ == 3S+ 3H2O
S2- + 2H+ == H2S↑
有气泡生成但不褪色;
加热后固体中所含的Na2SO3和Na2S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2,在酸性溶液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只含H2S,而不含SO2。

(3)加热后固体中所含Na2SO3和Na2S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在酸性溶液中恰好生成S,不产生和S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