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操作步骤及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stern blot操作步骤及技巧
实验器材:
电泳及转膜设备、PVDF膜(0.2μM)
实验试剂:
SDS凝胶配制试剂盒(碧云天)、SDS电泳缓冲液、转膜液(分干转及湿转)、蛋白Loading buffer、预染蛋白Marker、甲醇、PBST/TBST、脱脂奶粉、一抗抗体、二抗抗体、碱性磷酸酶显影液或ECL化学发光显影液、BSA、PMSF、细胞蛋白裂解液
实验步骤:
一、配胶(具体浓度选择根据所需检测蛋白分子量大小而定,常用10%)
1.将玻璃板洗净、用ddH2O冲洗、晾干;
2.分离胶及浓缩胶均可事先配好(AP及TEMED使用前加入),避光存放于4℃,
可至少存放1个月,临用前取出室温平衡;
3.封胶:灌入2/3的分离胶后应立即封胶,可以使用ddH2O或者异丙醇封胶,
也可以用0.1%的SDS。
封胶后切记,勿动。
待胶凝后将封胶液倒掉,如用醇封胶需用ddH2O冲洗干净;
4.灌好浓缩胶插入梳子,待胶凝固拔除梳子。
拨出梳子后用ddH2O冲洗胶孔两
遍以去除残胶。
若上样孔有变形,可用适当粗细的针头拨正;若变形严重,可在去除残胶后用较薄的梳子再次插入梳孔后加水拔出。
30min后即可上样,长时间有利于胶结构的形成,因为肉眼观的胶凝时其内部分子的排列尚未完成。
二、样品处理
1.悬浮细胞:
a) 1.5 ml EP管或离心管收集细胞,2000rpm、3min去培养液后用温的PBS
洗1遍;
b)离心尽量去除PBS,加入适量细胞裂解液(裂解液使用前按100-200:1
加入PMSF),冰上裂解30min,期间不间断振荡EP管,使细胞裂解充分;
c)4℃,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定量;
2.贴壁细胞:
a)去培养液后用温的PBS冲洗1遍,尽量去除残留PBS;
b)加入适量的冰预冷的裂解液(6孔板细胞密度在80%左右,每孔加100-200
μl裂解液,浓度在2-4μg/μl左右)后置于冰上30min,期间不断震荡培养
板,使裂解充分;
c)收集细胞裂解液在EP管后4℃,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定量;
3.组织:
a)匀浆对于心肝脾肾等组织可每50~100mg加1ml裂解液,肺100~200mg
加1ml裂解液。
可手动或电动匀浆,亦可在液氮状态下碾磨。
注意尽量
保持低温,快速匀浆;
b)收集裂解液至1.5ml EP管中,冰上裂解30min,12000rpm离心,4℃,
2min;
c)取少量上清进行定量;
4.定量及蛋白变性处理:
a)参照碧云天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对所有蛋白样品做浓度测定,添加裂
解液将所有蛋白样品调至等浓度;
b)加入蛋白loading buffer后混匀,98℃10min使蛋白样品充分变性。
变性
后的蛋白样品可直接进行后续操作,也可以低温储存,-20℃一个月,每
次上样前98℃5min。
三、电泳
1.上样前将胶板下的气泡赶走;
2.所有蛋白样品调至等浓度后上样,样品两侧的多余泳道用等体积的1×
loading buffer上样,Marker也用1×loading buffer调整至与样品等体积;
3.以初始电压为80V时的电流强度进行稳流电泳,当样品完全进入分离胶后改
为120V稳压电泳;
4.在溴酚蓝指示带泳动至距胶下缘0.5-1cm以上结束,也可以根据目的蛋白大小
将溴酚蓝完全溢出作为结束电泳指标。
四.转膜(分为湿转和半干转):
常用的电泳转移方法有湿转和半干转。
两者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用于固定
胶/膜叠层和施加电场的机械装置不同。
湿转是一种传统方法,将胶/膜叠层浸入缓冲液槽然后加电压。
这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比较慢,需要大体积缓冲液且只能用一种缓冲液。
半干转移,用浸透缓冲液的多层滤纸代替缓冲液槽。
与湿转相比,这种方法要快(15-45 分钟)。
小分子量的蛋白半干转效果比较好,大分子量(100KD 以上)建议湿转。
1.电泳结束前20分钟左右戴上手套开始准备:
浸泡PVDF膜(不分正反面):将PVDF膜浸泡在甲醇中2min后转入转膜液中。
将滤纸也浸入转膜液中。
切忌手套直接接触PVDF膜。
2.取胶:
用取胶板小心将胶卸下,去除上层浓缩胶,左上切角,在转移液中稍稍浸泡一下,置于洁净玻璃板上。
3.转膜、裁膜:
a)湿转:在转膜液中制作海绵垫、滤纸、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VDF膜
组成的“三明治夹心(从下往上依次为海绵垫、薄滤纸、SDS胶、PVDF
膜、薄滤纸、海绵垫)”,小心赶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与PVDF膜之间
的气泡,将装置置于电泳槽中,PVDF膜面对准正极(红色),SDS胶面
对准负极(黑色),加入冰袋及转膜液Transfer Buffer,整个装置置于冰
槽中,防止过度产热影响实验结果,100V恒压直流电转膜80分钟(80
分钟适合绝大多数分子量在20-130KDa之间的蛋白,可以根据目的条带
分子量大小适当改变)。
b)半干转:按顺序铺上PVDF膜、SDS胶与每侧一张厚滤纸。
注意用玻棒
或切胶板逐出气泡,剪去滤纸与膜的过多部分,以防止短路。
滴加少许
电转液再次驱赶气泡,封紧后放入电转槽,注意膜在正极一侧。
清理电
转槽上多余的转膜液,按照1或0.8 mA/cm2运行30~40分钟。
c)裁膜:转膜结束,取出PVDF膜,正面向上,于0.5%丽春红染液(1%
醋酸配制)中预染色,PBST适度清洗,结合PVDF膜上蛋白指示Marker,
裁剪出目的条带,标记,置于PBST清洗液中。
五.封闭、一抗孵育:
1.PBST清洗去除多余丽春红染液,PBST配制5%脱脂牛奶孵育目的条带,置
摇床上常温封闭60分钟。
2.PBST清洗目的条带,将目的条带放入含相应抗体的一抗抗体稀释液中(抗
体稀释液可使用商品化一抗稀释液,也可自行配置:常用为3% BSA,由PBST 配制,含万分之一NaN3),置4℃摇床,抗原抗体结合16-24小时。
3.回收抗体稀释液,置4℃保存(可重复使用)。
PBST摇床常温上清洗目的条
带3次,每次10分钟。
4.1:2000-5000稀释配制二抗稀释液(二抗稀释液可用商品化稀释液,也可自
行用PBST配制3%脱脂牛奶,二抗属源性由一抗决定,即一抗抗体来源于鼠,相应二抗抗体也必须为抗鼠抗体),常温摇床孵育目的条带60分钟。
(抗体在常温孵育效价会严重降低,故二抗稀释液一般不回收重复使用,但相邻两天内可考虑重复使用)。
六.曝光成像(分碱性磷酸酶法、化学发光法):
1.PBST摇床常温上清洗目的条带3次,每次10分钟。
2.碱性磷酸酶(AP)法显影:
a)参照AP显影试剂操作说明,避光条件配制适量显影液;
b)用镊子小心夹取目的条带,吸干多余PBST残液后置于显影液中,轻轻
摇晃均匀,避光静置3-5min或更长时间,直到目的条带完全出现;
c)将目的条带小心取出,置于PBST中,拍照,分析结果。
3.化学发光(HRP)法显影:
a)取化学发光液,参照使用说明,将ECL显影液A、B按1:1混匀;
b)取目的条带擦去多余水分,置于发光液中数秒至一分钟;
c)取出目的条带擦去多余发光液,置于塑料薄膜上,快速放入自动成像仪
中自动曝光。
4.结果分析:可选择使用Image Lab或Photo Shop处理图片。
图片一般保存Tif
格式,像素密度不小于300dpi。
注意事项:
1.很多时候检测不到目的条带的问题都是出在样本制备这一步。
质粒有没有转
染到细胞中去,转进去后有无表达,表达量是否足以用WB 检测,目的蛋白是否容易降解?想要得到最佳实验结果,了解清楚这些问题比一遍一遍优
化和改进WB 操作本身更为重要。
2.提取蛋白的细胞裂解液中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降解;如果需要检测磷
酸化蛋白,请加入磷酸酶抑制剂。
3.测定蛋白表达量,低表达的蛋白需要浓缩目的蛋白样本至可检测浓度, 确认
你的上样量达到20 μg。
4.过度洗膜洗掉一抗(CST 科学家经过自己验证,推荐在TBST 中清洗三次,
每次 5 分钟)、过度封闭( 超过1 小时或者过夜封闭,会减少特异信号)、抗体质量均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5.分子量低于30 KD 的蛋白,建议使用较高浓度(12-15%)的蛋白分离胶并
缩短转膜的时间,建议在 1 小时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