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花鸟画的各种创作形式及其变革期重要画家的个性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花鸟画的各种创作形式及其变革期重要画家的个性风格
花鸟画在始创时期仅仅作为人物、山水的配景。
到唐代作为独立画科正式出现,此后不断发展壮大,期间出现多种形式的创作方法,同时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代表画家。
要正确把握花鸟画作品的真伪,就首先必须了解花鸟画创作的各种形式,其形式大致可分为: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兼工带写花鸟和没骨花鸟。
这几种形式,有的有些类同,有的则相互交叉在一起。
黄筌《写生珍禽图》
工笔花鸟
工笔花鸟亦称勾勒花鸟。
画法则为勾勒着色法,是指在白描的基础上,加以色彩渲染而成。
从用笔分,又可分为单钩和双钩,风格显得巧密而精细。
临刁光胤丛篁集羽图卷局部
临刁光胤丛篁集羽图卷局部
工笔花鸟在唐时已独立成科。
初唐薛稷之画鹤,中唐边銮之画禽鸟和折枝花,均时称一绝。
滕昌佑之画鹤、梅及折枝花卉,下笔轻利,敷彩鲜研,亦冠及一时。
尤其是刁光胤,其“体制精绝”的工笔花鸟为黄筌所宗,直接推动了五代花鸟画的繁荣。
临刁光胤丛篁集羽图卷局部
临刁光胤丛篁集羽图卷局部
黄筌是中国花鸟画历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画家。
他与徐熙被誉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即相对于徐熙的“落墨法”而言。
黄筌画花鸟,先用墨笔作精细的勾勒描绘,在敷以色彩。
如果墨线被色彩掩盖,则再以色彩复习;显得浓丽精工,旨趣浓艳,极为富丽。
故其技法称之为“勾勒填彩”。
画风则显得旨趣浓艳,颇有“富贵”之趣。
这些,从他流传的《写生珍禽图》中均可一睹其风采。
临刁光胤丛篁集羽图卷局部
临刁光胤丛篁集羽图卷局部
到了北宋,直接师承黄筌并有卓越成就者要数黄居寀。
他的花鸟,先以极工细坚挺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敷以重彩层层晕染,使之物态形象极为逼真,色彩富贵华丽,与黄氏体制风格类同。
黄居寀《花卉写生》
黄居寀《花卉写生图》
此后的赵昌、崔白、吴元瑜、赵佶等花鸟画家,在黄筌父子画法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赵昌、吴元瑜极重写生,所绘花鸟形象更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气。
崔白不但重视写生,而且用笔勾线更为轻盈,与黄居寀过分严谨刻板的画风相比,显得更为生气勃发。
崔白《芦雁图》
花鸟画发展到了南宋,继承这一画派的著名画家有李迪、李安忠、林椿、吴炳等。
所作花鸟用笔精细,设色典雅,形态逼真,富有生气。
元代的工笔花鸟较前代的又有变化。
代表画家有钱选、王渊、边鲁、陈琳和张中等。
钱选师承赵昌,然其创作变“院体”的工丽细密为清润淡雅,极富文人气质。
王渊、边鲁所作花鸟,不似黄筌的工整富丽而变得简逸秀淡。
而陈琳、张中突破了宋“院体”细密工丽的程式为粗疏简率。
这一方面由于文人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水墨写意画风冲击的结果。
王渊《寒江芦雁轴》
明代的工笔花鸟,由于明前期“院体画派”的影响,创作呈繁荣昌盛的景象。
他们在师承宋人和黄筌父子工笔重彩的基础上,形成了形象准确、技法严谨、色彩艳丽的风格,其中又以边景昭和吕纪承继最为突出。
两人所作工笔花鸟,形态各异,飞鸣欢跃,悉尽神态,传神入妙,敷色鲜艳富贵而沉着不艳,布局皆合法度而不乱,极具写生造化之妙。
工笔花鸟发展到清代,成绩突出者尚有王武、蒋廷锡、沈铨、邹一桂等人,另有“海派”中的任熏、任熊、任伯年。
有些画家除画工
笔花鸟之外,参作水墨写意一类,然其个性风格显然不如明代及明代前那样突出。
写意花鸟
写意花鸟是相对于工笔花鸟而言,其画法又可分为大写意与小写意两种。
它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挥洒,着重描绘花鸟物象的意态神韵。
其画法不但要求形神兼备,更强调用笔的概括和夸张,所作形态,用笔较为粗率,显得笔简意赅。
徐熙《牡丹花卉图页》
写意花鸟始创者应为五代的徐熙,他作花鸟,水墨为主,用笔粗率放达,草草而成,并喜用浓墨,略施杂彩,显得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亦不掩墨迹,一变黄筌那种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显得骨气风神,妙夺造化。
故画史即有“徐黄异体”之说。
徐熙的这种画法,对后世的文人花鸟画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的直接传人是其孙崇嗣。
不过,由于徐熙身为布衣,其画不被当时所重,故无真迹传世,而对其“落墨法”究竟如何,尚无定论。
权且归之写意画述之。
赵佶《五色鹦鹉图》
徐熙的“落墨法”到了宋代,徽宗赵佶除了追寻黄筌、黄居寀父子色彩华贵的风格外,还希求徐熙落墨为体的野逸雅趣的这一路。
而南宋的梁楷与法常,另创一路不求形似、逸笔草草的画法。
所作花鸟,笔法简劲,随意点染,形神毕现,比之徐熙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后世的大写意画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北宋中期,一批士大夫跳出传统的樊篱,使绘画成为词翰之余的自我表现及消遣。
尤其是苏轼一出,以其独特的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影响了一代人,并形成了一股文人画的潮流。
其代表画家,除苏轼外,还有文同、扬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
他们的绘画作品,以画寄情,以情写意,取其神似而不求其形,使中国绘画从此更具文学化的价值。
苏轼《渡海帖》
元代的写意花鸟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各变其法,更是强调绘画作
品的文学性和笔墨的书法趣味,以及诗、书、画的进一步结合,其代表画家除了钱选、王渊、边鲁、陈琳、张中等既能工笔,又能写意外,还有赵孟頫、高克恭、柯九思、倪瓒、吴镇等人;他们所作花鸟,或枯木,或垒石,或竹子,或梅花,然均笔法简练,构图奇特,富有生气,且充满了书法意味与书卷气。
明代的写意花鸟较工笔花鸟有长足的发展,“院体画派”和“吴门画派”中也有许多擅长写意的花鸟画家,其中又以林良、沈周、唐寅、陈道复、徐渭、周之冕、孙克弘和米万钟等人最为出色。
沈周写生册《荷花与蹲蛙》
沈周写生册《玉兰图》
林良为明代写意画的开创者。
他于花鸟工写皆能,其所绘写意花鸟,用笔粗劲爽朗,法度森严,形神皆备,禽鸟飞动嬉戏之势似无人能及。
沈周与唐寅为“吴门画派”中写意花鸟的杰出代表。
沈周的写意花鸟在继承南宋牧溪水墨粗简一路而更显铁宕放纵。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陈道复和徐渭所创的写意花鸟,被画史上称为“青藤白阳”,对后世影响极大。
陈道复所作写意花鸟,笔致松秀,舒朗放逸,具有潇洒闲逸的情趣。
徐渭始创大写意花鸟画法。
他的花鸟不拘于某一物象的原形,注重人格内心情绪的抒发,是一种气势豪放、情意奔放、纵横挥洒、狂放不羁的新的花鸟样式。
周之冕、孙克弘、米万钟擅长小写意画法,十分注重写生,所作
花鸟用笔疏朗,用墨韵润,显得工整清丽,极具生气。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清代的“四僧”、“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写意花鸟画家。
“四僧”中的八大,其写意花鸟吸收了林良、沈周、陈淳、徐渭等写意花鸟大家的各种技法,并以造型夸张、形象奇特、构图险怪、笔墨雄健而著称于世。
其创作实是内心精神情绪的宣泄。
石涛以山水的笔法绘兰、竹、花卉,使所绘对象产生一种纵横宕逸、玩味无穷的意蕴。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扬州八怪”中的许多画家,所作写意花鸟,以其狂放不羁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
他们或作草虫花卉,或画梅、或绘兰竹,或绘芦雁。
所作花鸟,笔法多样,不拘法度,于挥洒潇落中见规矩,不拘形似而自得天趣。
其中又以李鱓、金农、郑燮、高凤翰,罗聘成就较为突出。
“海上画派”中也有许多擅长写意花鸟的画家。
所作花鸟,善于吸收民间和外来艺术的优点,以体貌纷华、清新活泼的画风称雄一方。
前期的以张熊、巢勋和王礼、朱偁两派的影响最大。
前者的较为妩媚秀逸,后者的风格却显得舒朗洒脱。
李鱓《花卉十二开之八》
另有周闲也负有盛名。
后来居上者有任氏家族一脉,其中有任熊、任熏兄弟,任熊、任熏族侄任颐,任熊之子任预,任颐之女任霞,而其中又以任颐的花鸟画影响最大,成就最为突出。
任颐花鸟、人物、山水皆精,并以自己扎实的传统功力和独特的画法另创画格,所作花鸟形象准确,神态活泼,用笔飞溢流动,色彩清新明艳。
其影响不仅及于他的弟子和子女,而且同代著名的画家无不受其影响,如虚谷、吴昌硕、吴滔等。
较有名的花鸟画还有胡公寿和蒲华。
胡公寿在当时的影响不亚于任颐,其画风为许多人所吸收。
蒲华在当时影响并不大,然吴昌硕他的影响倒不小。
除了上述的花鸟画家外,虚谷、赵之谦、吴昌硕的写意花鸟也极受人喜爱。
兼工带写花鸟
兼工带写既是将工笔和写意两种画法相结合,这种表现形式自为一格。
一般来说,在简略处用写意画法,精细处用工笔画法;有的花卉或背景用写意,鸟类或走兽作工笔;有的则鸟类或走兽用写意,花卉则作工笔。
两种画法巧妙地运用于同一幅画中,使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和谐统一。
然这种形式的出现较之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要迟得多。
工写兼施,要求作者不但要有工笔的功夫,而且要具有写意的能力,再加以巧妙的结合,做到自然恰当,毫无拼凑之感,这需要画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基础。
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家,早在宋代已有了雏形。
传为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这幅画中,各种鸟类是采用工笔绘成,树枝与垒石却有小写意的痕迹,只是不太明显。
赵佶的一些花鸟画中也有这类状况;如《柳鸦芦雁图》,图中芦雁乌鸦画法是工笔,而柳树柳枝却用写意法。
在传为赵昌的《写生蝴蝶图》中,蝴蝶和花卉采用工笔法,而丛枝却用写意法绘出。
这些在宋代一些佚名纨扇花鸟画中也常见。
赵昌《写生蝴蝶图卷》
赵昌《写生蝴蝶图卷》局部
到了元代,这一工写兼施的画法在一些画全景式花鸟画的画家中亦可见之。
如张舜咨、王渊创作的花鸟,一般鸟类常作工笔,而配景,尤其是石块、土坡都用写意。
明代的一些著名花鸟画家也采用了工写结合的画法。
吕纪的许多花鸟画作品中,花鸟的主体鸟类常以工笔绘成,而作为背景的树枝、坡石、流泉常用写意绘成。
这是由于他工笔写意两种画法均精,才能将两种画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他工整细致又简约疏率的画风。
任伯年花鸟图册页04
到了清代,兼工带写花鸟画得最为成功的要数华喦、王武和任伯年了。
华喦的花鸟画,是在吸收了陈道复、周之冕、恽寿平诸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家风范。
他的工笔学自周之冕,写意法师从陈道复。
所
作花鸟,笔致简逸生动,形象灵动传神,设色淡雅艳洁,境界清幽俊秀,在中国花鸟史中可谓独树一帜。
王武的花鸟常将鸟类、花形作工笔,而将花叶、芦苇、土坡、流水作写意。
作品显得构图稳健,设色精丽,用笔精细,形成了工丽放逸的画风。
任伯年的工笔兼写意的花鸟画,有时以花卉为工笔,以鸟兽为写意;有时又以鸟兽为工笔,花卉为写意,两法互参,形成对比。
他创作的这些作品,构图十分恰当,配合十分默契,无突兀之感,形成他自己独有的风格。
恽南田《花果蔬菜册》
没骨花鸟
没骨花鸟画法,是指不用墨笔为骨,而采用色彩直接描绘物象。
五代花鸟画家黄筌画花鸟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开没骨画技之先河。
没骨花鸟画的创始人应推徐崇嗣。
他在自己的画不被时人所重的情况下,舍弃徐熙家法改学黄筌画法,后又摒弃笔墨勾勒的画法,直接用五彩渲染而自创新格。
这就是画史所称的“黄画皆无笔墨,唯用五彩布成”,称“没骨图”,即没骨画法。
遗憾的是,徐崇嗣的这一类作品无一传世。
大约正是这一缘故,宋元两代直接师从徐派的没骨画家几乎没有。
明代的孙隆,有一幅《芙蓉游鹅图》,画中一只游鹅用笔精细,设色艳丽。
而配景的花卉、垒石、土坡则采用没骨画法,显得潇洒逸致,别有生气。
没骨花鸟成就卓越者应为清代的恽南田。
恽南田自称他的没骨花鸟画法宗法徐崇嗣,其画法既有周之冕的勾勒点簇法,又有类似徐熙、崔白的敷彩法,又受陈道复、徐渭的写意画法的影响,而形成一种造形准确生动,充满生命气息,并以轻快多变的线条勾勒,施以典雅色彩、染笔足之的新画法。
这一画风是在经过数十年的苦心钻研戛然独创的新体貌。
由于恽寿平以柔美秀雅的没骨花卉画法开创了一代新风,故追随者甚众,得其亲授的画家不少,成就优秀者有马元驭、范廷镇、邹显吉、恽冰等。
居廉《花卉四屏》之二
居巢、居廉是清末师法恽南田而自创新法的优秀画家。
居巢的花卉草虫,其画法以宋人的双钩,再结合恽南田的没骨法的晕染,形成一种恬淡秀雅、匀静明洁的画风。
居廉的没骨花卉初师其兄居巢,后又得恽南田遗意,独创撞粉、撞水法,使水与粉相合相撞,产生一种水光明亮、色泽净艳、秀润清新的风格。
居廉《花卉奇石册》
了解了花鸟画的各种创作形式,对掌握花鸟画的各种技法自然就有了一把尺子。
而在对各种形态变革期的重要画家的了解,给鉴定这类画法的风格树立了一个样板;掌握了这些样板,然后顺藤摸瓜,就可分辨其他画家的笔墨特性及其个人风格,这无疑是鉴定花鸟画的一条较为正确的途径。
文/叶子
编辑: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