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教学基本上按预先设计完成,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其次是课文结束的省略号的处理,我只是把学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进行想象,而没有让学生更深地领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探,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学生积极思考,行交流。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因为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顶碗—失败—失败—成功
少年—不放弃——勇于拼搏——强者
教学反思
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复出现4次,每次出现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讲课文时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来。我在修改导学案时反复考虑,如何在分析理解课文时边理解,边渗透,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当顶碗少年准备第3次表演时,我提问:面对着第三次出现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这一叠碗不仅仅告诉了我们它的色彩,数量,还意味着什么?学生顺势回答了多种答案,一道无情的考题,就这样难点被击破。通过对这一内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师多读、多思、多悟,学生才能更进一步的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正内涵,领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4、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5、(德育目标)通过欣赏少年惊心动魄的表演,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这个环节主要是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本环节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心,加强对课文的掌握。





1、你在生活中有无这样的经历?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怎样去面对类似的事情?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文章主题的延伸,从而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什么?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章表达的感。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疏理文脉。然后问学生从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坚持就是胜利,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学设计
课题
12、顶碗少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案序
31
教 学 目 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1.分析教材
《顶碗少年》是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主要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文章主题鲜明,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谈话,明确本节课的主题,为什么这件事过去那么多年了,作者仍然记忆犹新。
通过教师的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初读感知,疏理文脉——自读交流文章内容
1、首先让学生默读文章,按照少年表演成功与否用概括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
次数
少年表现
观众反应
1
2
3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顶碗少年》能吸引学生,因为它情节虽简单但波澜起伏,尤其作者对少年的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适宜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所以,本文不仅适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引导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2.分析学生
应该说,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过失败的体验,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但他们对 “惊心动魄”的感受与理解可能不是那么深刻。这是上课之前我们就充分估计了的。另外,怎样在学习体验的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学习表达方法也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