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节选)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窦娥冤(节选)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4 窦娥冤(节选)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窦娥冤》中窦娥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血溅白练是“示冤”,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 六月飞雪是“警告”,希望以反常气象进行谴责和警告。
C. 亢旱三年是“惩处”,希望以楚州大灾惩处封建统治者。
D. 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2.对下列戏曲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末”即角色名,扮演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B. “旦”,戏曲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 “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即小花脸或三角脸。
D. “科"又称“介”,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
“卜儿”,扮演儿童。
3.对下列句子的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②元代是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
③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风格趋于雅正典丽。
④其他重要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张养浩和睢景臣等。
⑤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即散曲。
A. ⑤③④①②
B. ②①⑤③④
C. ②⑤①④③
D. ②①④⑤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窦娥冤》的悲剧冲突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窦娥最后的抗议,对这个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最想做顺民以求得生存下去的顺民都被逼无奈,对这个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这种抗议是非常深刻有力的。
①在一系列悲惨遭遇发生在她身上后
②但她这最起码的要求都被扼杀了
③封建社会塑造了窦娥这样的妇女
④她还是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生存下去
⑤却没有给她们生存之地
⑥窦娥温顺善良
A. ④③①⑤⑥②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④⑤⑥②③①
D. ⑥⑤
①④③②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1956年,关汉卿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
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幽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 《窦娥冤》中用到的“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6.下列对于作品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窦娥冤》取材于东汉时“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作品运用想象和夸张,设计了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B.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描写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曲词兼有北曲的泼辣、南词的宛丽。
C. 《桃花扇》这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描写侯、李的悲欢离合,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使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的升华。
D. 《日出》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这句话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 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这句话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手法,直接诉说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
D. 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话采用比喻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8.下列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杂剧是前代戏曲艺术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A. 在和已和
B. 在以及以和
C. 从以及已以及
D. 从和以以及
9.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湛湛(zhàn)邹衍(zhōu)罪愆(qiān)亢旱(kàng)
B. 苌弘(cháng)变徵(zhǐ)刽子手(guì)错勘(kān)
C. 嗟怨(jiē)尸骸(hé)枷锁(jiā)古陌(mò)
D. 埋怨(mái)荒阡(qiān)盗跖(zhí)前合后偃(yǎn)
10.下面对《滚绣球》一段文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
延。
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A. 第一句是说人的生死全由鬼神掌握着,谁该生,谁该死,如日、月分明。
B. 第二句用设问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颜渊,第三句用对比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
第四句指出这种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 第五、六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D. 第七句窦娥面对法制黑暗的现实,无法申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节选自《窦娥冤》)
乙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
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节选自《祝福》)
11.概述选文甲的语言特征。
12.人物走向悲剧的命运,离不开环境的推动。
请分别结合选文甲、乙,试做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诸多实践证明,后浪正在告慰前浪。
中国新时代的青年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们是时代的脊梁,能堪当大任,也能让世界刮目相看。
党和人民对新时代的青年有很多殷切的期待,希望广大青年能够成为先锋分子——“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
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
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
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
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征程,每一代青年①_________________。
微光汇聚,正是青春蓬勃的中国力量,每个拼搏的你,构成了青春中国的缩影。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②_____________,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③_________________。
”
13.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每个拼搏的你”中的“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上次借的那本《玩偶之家》,如果你看完了,就还过来吧。
B. 又见到曾被他俩羞辱的小明,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羞愧。
C. 你对学生始终存一颗火热的心,你手里就永远会有一杯不凉的茶。
D. 到底是你去还是他去?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你该做个决定
了吧?
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5.请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窦娥冤(节选)》中的窦娥的性格特点。
1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拜月亭》《鲁斋郎》《调风月》《牡丹亭》等,《窦娥冤》共四折,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
B.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C.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D.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社会经济的停滞和衰退,使元朝统治者不得不借助滥发钞票的办法来维持局面。
①,便再换另一种名目的钞票来代替,结果是,物价越来越飞涨,钞票越来越不值钱,人民的生活如何,不难想象。
元代当时,民间流行着这样一首歌曲,它的歌词是:“堂堂大元,奸佞掌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哉可怜!”这正是当时社会情况的真实写照,曲中所说的开河,指开运河。
他们强征大批的劳动力,进行奴役劳动,让百姓 A 。
勤劳勇敢的全国人民,在这种 B 的时代里,自然不能默默无声地忍受下去。
他们对一切统治者、剥削者,不断地展开了坚决的、激烈的斗争,农民的暴动和起义,连年不断,规模越来越大,最终,②。
这就是上边那首歌曲里所说的“惹红巾万千"。
元杂剧也就是在这狂风暴雨之中、人民怒吼的声浪里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③,而是在与狂风暴雨的顽强斗争中开放出来的鲜艳芳香的花朵。
也正是这个时代,给它灌注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内容,使它一直以战斗的姿态在舞台上活跃着,成了鼓舞人民斗争的有力武器。
比起稍早一些时候的南戏来,元杂剧的花朵为什么开得更鲜艳,散发着更浓郁的芳香呢?在它生长的环境里,政治斗争更尖锐、更激烈,当是它比南戏能开得更灿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元杂剧从此迅猛兴起了,不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而是在这样的一个政治环境出现的。
这种政治环境,对它的兴起,在客观上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17.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中“堂堂大元……哀哉可怜!”中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B. 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C.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说“木叶”》)
D. 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
21.某校高一(九)班的同学将在学校戏剧艺术节上表演《窦娥冤》,请结合材料第三段要点和课文内容,为《窦娥冤》写一段节目开场词(某节目开始前,主持人围绕节目所发表的一段简短的讲话,对节目背景、意义、内容等进行简要介绍,以引出节目)。
不超过170个字。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关汉卿的《窦娥冤》,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剧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主人公窦娥悲剧形象的成功塑造,更使其历经七百余年,长盛不衰。
关汉卿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
首先,写出了窦娥性格的丰富性。
在她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一面,又有刚强倔强、反抗邪恶的一面,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和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揉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
其次,写出了窦娥性格的流动性。
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请以“谈窦娥的人物形象”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D.“乐观态度"不妥,应该是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
故选:D。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仔细比对选项内容。
2.【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考点的理解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D.“‘科’……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表述不全面,“科"是称角色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卜儿’,扮演儿童”错误,“卜儿"在元杂剧中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宋元时“娘”字俗写成左“女"右“卜”,进而省作“卜"。
故选D。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和排列句序的能力。
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②总说,①⑤分别说杂剧和散曲,⑤中的“还”字可确定先后顺序,③④承上说散曲作家,④中的“其他"可以确定③④的顺序。
故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通读供排句可知,⑥是总起句,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故⑥应为首句。
①④是窦娥“温顺”的具体体现,根据句意,应将④放①后。
②中的“这最起码的要求"指④中的“生存下去”,故②放④后。
③⑤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补充,应放最后。
⑤在内容上紧承③,且⑤中的“她们"指③中的“窦娥这样的妇女”,故⑤放③后。
故正确的选项为B项。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之作家作品的能力。
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B第三折不是结局,是矛盾冲突的高潮。
故选B。
【解析】此题考查“掌握中国古代和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
答题的时候看对应的作家作品是否正确,朝代是否吻合,内容分析是否恰当。
B项中《牡丹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杜丽娘和柳梦梅,而非崔莺莺和张生,故选B。
7.【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
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D没有比喻。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的能力。
要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多用排除法。
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通过把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确定关联词。
本段文字在讲述杂剧的发展历史。
“在”与后面句中的“基础上"能搭配,而“从”不能;,所以先排除CD;后面应是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应是“已经"的“已”,排除B。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
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
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
A邹zōu 。
故A错误。
C骸hái 。
故C错误。
D埋mán。
故D错误。
B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第二句应是用反问句指斥天地为什么混淆了坏人和好人。
故选B。
11~12.【答案】①多用短句,铿锵有力。
②对仗(呼告、用典、反问),语言中流露出窦娥对天地是非不分的控诉。
③文白相间(多用口语),符合窦娥的身份本色。
(任选2点)_____________、①元朝司法黑暗,官吏昏聩,从“怕硬欺软"错勘贤愚”等可看出,这一社会环境造成了窦娥被冤死的局面发生。
②鲁镇人愚昧守旧又冷漠无情,比如四嫂不让祥林嫂动祭礼的行为就是她认为祥林嫂不祥的表现,鲁镇人和祥林嫂讲话冷冰冰,这些冷漠的行为推动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发生。
【解析】1.
鉴赏语言可以从句式、修辞、用词、整体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鉴赏。
①从句式来看,“天地也!"地也”“天也"等都是很短的句子,“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样的句子也不长,可见甲文多用短句,这段唱词是窦娥指斥天地的一段唱词,短句更加铿锵有力。
②从修辞来看,采用对仗“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呼告“天地也!”,用典“盗跖、颜渊”,反问“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增加了表达效果,语言中流露出窦娥对天地是非不分的控诉。
③从整体风格来看,文白相间,如“只合"糊涂”“为善的"造恶
的”等是口语,“错勘贤愚"等带有文言色彩,口语多更符合窦娥的身份本色。
2.
①从甲文来看,窦娥生活的社会“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一不合理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天地"怕硬欺软”“错勘贤愚”,窦娥把矛头直指天地,其实在人间掌管这些的是像贪官梼杌这样的官员,他们才是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源。
由此可见元朝司法黑暗,官吏昏聩,这一社会环境造成了窦娥被冤死的局面发生。
②乙文节选部分,祥林嫂因为两次守寡,儿子也被狼吃了,鲁镇的人们认为她不祥,于是祭祀时不让她动祭品,四婶两次“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这些反映出鲁镇人愚昧守旧又冷漠无情,这些冷漠的行为推动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发生。
13~15.【答案】C、①都有每一代青年的使命;②能做事的做事;
③我便是唯一的光、①善良、安分守己。
她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全心全意地侍奉婆婆和丈夫。
②有主见、刚强。
她坚决反对与张驴儿父子结婚,即使面对公堂上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也始终不屈不挠。
③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她不仅在公堂上坚决为自己辩解,甚至在面对死亡时,也发出了对天地鬼神的强烈控诉,这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秩序的质疑和否定。
④孝顺、贤惠。
窦娥对婆婆充满关怀体贴之情,即使在赴刑场的途中,也考虑到婆婆的感受,希望绕路而行,避免让婆婆看到伤心。
【解析】1.
题干和选项C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明确的对象,没有特指具体的人。
A选项特指,指借书的人;
B选项特指,指侮辱小明的两个人;
D选项特指,和“他”相对的一个人。
三项都是特指,有具体的指代对象。
2.
①句式应与“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征程"一致,表述为“都有每一代人(青年)的……”;内容上与“征程"对应,可用“使命”。
可填:都有每一代青年的使命;
②与“能发声的发声"格式一致,表述为“能……的……”;内容上与“发声"对应,可用“做事”,可填:能做事的做事;
③这部分内容借鲁迅的话鼓励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而“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那么每个青年都可以成为唯一的光,可填:我便是唯一的光。
3.
结合文中对窦娥前半段人生经历的描写,可知窦娥自己身世凄苦,年轻守寡,还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但她却尽心奉养婆婆。
这是窦娥安分守己和善良的表现。
原文中,在蔡婆婆将张驴儿父子领回家中,劝说窦娥答应张驴儿父子招亲的要求时,窦娥并未有一味顺从长辈婆婆的安排,而是宁死不从,而且批评了蔡婆婆的软弱和苟且行径。
由此可见她有主见。
从“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可见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
而在窦娥被张驴儿陷害公堂受审时,又被贪官桃杌不分青红皂白问成死罪时,她经受残酷拷打,却拒不承认,直言“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哪!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
这些都可看出窦娥的刚强。
结合“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等分析,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
对于窦娥这样的封建社会里没有什么见识的妇女来说,“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
因此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
说明窦娥具有反抗精神。
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逼迫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