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06常见意外应急预案
1.过敏 若病人出现局部皮肤异常(如骚痒、发红、水泡)等临 床表现,应立即停止。用温水洗净局部皮肤,并严密观 察。若发生全身过敏不适,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做相应 处理。 2.水泡 贴敷处出现水泡,处理措施同烫伤。
感谢观看
【中医文化 文化传承】



谢 阅 读
谢 阅

PART 02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大 胆探索,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 也用于其他疑难病种的治 疗。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 果,不仅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在科技日新月异 的今天,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贴敷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 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 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 器具。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穴位贴敷疗法
目·录
壹 穴位贴敷概述 贰 穴位贴敷起源及发展史 叁 穴位贴敷原理及特穴位点 肆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伍 适应证及禁忌症 陆 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穴 位 贴 敷
PART 01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 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 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 “"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原 理 及 特 点
PART 03 穴位贴敷的原理及特点
原理
口穴位贴敷的机理,与西医学的透皮给药技术颇 有相似之处。通过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经皮肤吸 收,极少通过肝脏代谢,也不经过消化道,避免 了肝脏及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 因而保持了更多有效成分,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 良反应的发生,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本法一 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对于 衰老、稚弱、药入即吐患者尤为适宜。
PART 05穴位贴敷的禁忌症
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用 有出血倾向禁用

贴敷部位皮肤有
创伤、溃疡者禁



孕妇不能运用活血的 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2岁以下儿童、有恶 性肿瘤、病情危重的 肆 患者禁用
眼、口唇、会阴部、小
伍 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操 作 方 法 及 注 意 事 项
PART 06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 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 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晋唐时期
1.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 临床。 2.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 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 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 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如断 续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 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 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
PART 06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中护理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 2、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再次核对,明确贴敷部位。 3、选好穴位(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觉)、注意保暖。 4、洗手,消毒皮肤待干。用油膏刀或小木棍将药物均匀地摊在穴位贴敷贴中间, 薄厚适中,贴于穴位上。 5、贴敷过程中观察有无渗漏、滑脱、局部皮肤皮疹等现象。并询问有无不适,交 代注意事项。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PART 03 穴位贴敷的原理及特点
特点 1、具有穴位与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 2、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3、可避免某些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4、安全、简便、危险性和毒副作用小。
药 物 的 选 择 及 制 作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一)药物的选择
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箐或研末用作穴位贴敷。因给药 途径不同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又具有以下特点:
起 源 及 发 展 史
PART 02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
东汉时期
1.初步用于临床。
2.在《灵枢·经脉篇》中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 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 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 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 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 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 先河。
1.《伤寒杂病论》中记载 了烙、熨、外敷、药浴等 多种外治之法。
一、操作前准备 1、人员:着装规范、举止端庄。 2、物品准备:治疗盘,棉纸或薄胶纸,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压舌 板,无菌棉垫或纱布,胶布或绷带,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 屏风、毛毯。 3、核对医嘱:姓名、年龄、住院号、诊断、治疗方法等。 4、告知:解释此次操作的目的、方法、所需时间及注意事项、取 得病人配合。 5、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敷药部位的皮肤 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6、评估环境。 7、患者准备
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祛 邪外出。常用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乳香、没药、 肉桂、细辛、白芷、姜、葱、蒜等。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2.多选气味醇厚、力猛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巴豆、 斑螯、蔥麻子、大戟等。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药性或熬膏使用。 ①酒调:行气通络、消肿止痛。可促进血液循环、促使药物的渗透、吸收。 ②醋调:解毒化瘀敛疮 ③油调:润肤生肌、小麻油还能清热解毒。 ④水调:专取药物性能,只调溶而不增加作用。 ⑤姜汁调: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能促进药物的渗透与吸收。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二)药物剂型 1. 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临床中有多种剂型可供穴位贴敷使用。如膏剂、 丸剂、散剂、糊剂、泥剂、膜剂、饼剂、熨贴剂等,其中膏剂又分为软 膏剂、硬膏剂。
2. 以辨证选穴为主,用穴力求少而精。也可选择病变局部或阿是穴经 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治疗小儿流涎等。 3. 贴敷药物之前,先对喻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药物的制作
1、丸剂:将药物研末,用水、蜜、药汁均匀拌和, 制成圆形药丸。2、散剂:药物研末。 3、糊剂:将药物制成膏剂或软膏。 4、饼剂:将药物研末,加适量水调匀,制成药饼。
适 应 症 及 禁 忌 症
PART 05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鼻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等 糖尿病等 冠心病、心绞痛等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缓解疼痛、腰腿痛等 痛经、产后头痛等寒症
PART 06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 宜敷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2.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2~0.5cm为宜,覆盖敷料大 小适宜。 3.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 4.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敷贴药物,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6.使用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 医师,配合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