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试题(网友回忆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试题(网友回忆版)一
[单选题]1.下腔静脉阻塞时血流方向是()。
A.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
(江南博哥)B.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上
C.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脐以上向下,脐以下向下
D.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脐以上向下,脐以下向上
E.胸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门脉高压时,腹壁曲张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周围伸展,肚脐以上腹壁静脉血流方向从下向上,肚脐以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自上向下。
上腔静脉梗阻时,胸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自上向下,流入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梗阻时,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向上,进入上腔静脉(即脐上、脐下均向上)。
[单选题]2.治疗心绞痛应选的主穴是()。
A.内关、血海、太冲
B.内关、阴郄、膻中
C.外关、阴郄、膻中
D.外关、血海、太冲
E.心俞、膻中、神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心绞痛的治法是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以手厥阴经、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阴郄、膻中。
配穴:气滞血瘀加血海、太冲。
[单选题]4.肾所藏先天之精化生的气为()。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元气,又称“原气”“真气”。
它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又依赖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充养,方能保持其旺盛。
元气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
[单选题]5.自然界的清气与谷气在胸中积聚而生成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之气。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五味》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宗气积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而布散全身。
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
[单选题]6.牡蛎散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为()。
A.心肾两虚,水火不交
B.肾虚不固,脾虚不摄
C.气虚卫外不固,心阳不潜
D.阴阳失交
E.脾肾虚寒,关门不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牡蛎散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本证由气虚卫外不固,心阳不潜所致。
气虚肌表空疏,则自汗;汗多伤阴,阴不敛阳,则汗出夜卧尤甚;心神失养,则心悸惊惕,心烦体倦。
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方中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
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
麻黄根收敛止汗,为佐药。
小麦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之功。
[单选题]7.天王补心丹的君药是()。
A.朱砂
B.酸枣仁
C.当归
D.生地
E.柏子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天王补心丹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君药。
天冬、麦冬滋阴清热;当归补血润燥;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共为臣药。
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生血,安神益智;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使补而不滞;朱砂镇心安神,共为佐药。
桔梗载药上行,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
[单选题]8.下列方剂中体现分经论治的用药特点的是()。
A.银翘散
B.清瘟败毒饮
C.败毒散
D.小青龙汤
E.九味羌活汤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九味羌活汤方中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兼治太阳经头痛而为君
药。
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祛邪,同为臣药。
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止头身痛;生地、黄芩清泻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之弊,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方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体现分经论治的用药特点。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
[单选题]9.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比例是()。
A.7:1
B.6:1
C.5:1
D.4:1
E.3:1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麦门冬汤的组成: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和中。
[单选题]10.清经散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何种证型?()
A.肾气不固证
B.脾气虚弱证
C.阳盛血热证
D.肝郁血热证
E.阴虚血热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月经先期血热证之阳盛血热证,证候:经行提前,经来量多,色紫红或深红,质稠黏。
心烦口渴、尿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或保阴煎。
[单选题]11.阴虚感冒的首选方剂为()。
A.玉屏风散
B.补肺汤
C.防风汤
D.参苏饮
E.加减葳蕤汤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感冒之阴虚感冒,证候: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
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单选题]12.喘证之痰热郁肺证的治疗方剂是()。
A.麻黄汤合华盖散
B.桑白皮汤
C.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D.麻杏石甘汤
E.五磨饮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喘证之痰热郁肺证,证候: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
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疲。
方药:桑白皮汤。
[单选题]13.胸痹的病理基础是()。
A.寒邪内侵
B.心脉痹阻
C.气滞血瘀
D.胸阳不振
E.情志失调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胸痹的发生主要病因有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导致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心脉痹阻。
胸痹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其形成的病理基础是胸阳不振。
病理因素主要为阴寒、痰浊、气滞、血瘀。
本病的病机总有虚实二端,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阻遏心阳,痹阻心脉。
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单选题]14.内伤咳嗽之痰湿阻肺证的首选治疗方剂是()。
A.三拗汤合止嗽散
B.桑菊饮
C.桑杏汤
D.二陈平胃散或三子养亲汤
E.清金化痰汤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内伤咳嗽之痰湿阻肺证,证候:反复咳嗽,痰多色白,胸脘作闷,食少便溏。
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燥湿理气,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平胃散或三子养亲汤加减。
[单选题]15.下列属于下消特征性症状的是()。
A.口渴引饮
B.消谷善饥
C.能食与便溏并见
D.多尿
E.饮一溲一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下消多见肾阴亏虚证,特征性表现为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多梦遗精,皮肤干燥。
治法:滋养肾阴,益精补血,润燥止渴。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单选题]16.以下属于热淋临床表现的是()。
A.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
B.小便涩滞,淋沥不畅
C.小便浑浊呈乳白色
D.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
E.少腹坠胀,尿出不畅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热淋证候: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或有腰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单选题]17.水肿之风水泛滥证的治疗方剂为()。
A.疏凿饮子
B.越婢加术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五皮饮合胃苓汤
D.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
E.实脾饮合肾气丸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水肿之风水泛滥证,证候:水肿突然发作或加重,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咳嗽气粗,尿少,咽部发红或疼痛。
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单选题]18.以下治疗泄泻之肾阳虚衰证的首选方剂为()。
A.葛根芩连汤
B.藿香正气散
C.四神丸
D.保和丸
E.参苓白术散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泄泻之肾阳虚衰证,证候:黎明之前,腹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加减。
[单选题]19.以下主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泻的药物是()。
A.补骨脂
B.益智仁
C.菟丝子
D.肉苁蓉
E.续断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补骨脂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应用:①肾虚阳痿、腰膝冷痛。
善壮肾阳、暖水脏,常与菟丝子、胡桃肉、沉香同
用。
②肾虚遗精、遗尿、尿频。
兼有涩性,善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单用有效,亦可随证配伍他药。
③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能壮肾阳、暖脾阳、收涩以止泻,常与肉豆蔻、吴茱萸同用。
④肾不纳气,虚寒喘咳。
[单选题]20.下列药物中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功效的是()。
A.合欢皮
B.远志
C.柏子仁
D.酸枣仁
E.龙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远志的功效: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应用:①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
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
常与茯神、龙齿、朱砂同用。
②癫痫,惊狂。
常与石菖蒲、郁金、白矾同用。
③咳嗽痰多。
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
内服、外用均有疗效。
[单选题]21.下列药物中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A.马钱子
B.土鳖虫
C.骨碎补
D.莪术
E.水蛭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莪术的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应用:①气滞血瘀所致癥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
能破血散瘀,消癥化积,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日久而成的癥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寒凝所致的诸般痛证,常与三棱相须为用。
②食积脘腹胀痛。
③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单选题]22.下列药物中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特点的是()。
A.茜草
B.蒲黄
C.三七
D.白茅根
E.地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三七的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①出血证。
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尤以有瘀滞者为宜。
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②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为伤科之要药。
③虚损劳伤。
有补虚强壮的作用。
[单选题]23.下列药物中具有生发乌发功效的药物是()。
B.槐花
C.白茅根
D.地榆
E.侧柏叶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侧柏叶的功效:凉血止血、乌须生发、止咳喘的功效。
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病症,并有镇咳、祛痰、降压、防脱发等作用。
[单选题]24.下列药物中善于治疗小儿蛔虫病的是()。
A.山楂
B.雷丸
C.苦楝皮
D.槟榔
E.使君子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使君子的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①蛔虫病,蛲虫病。
既有良好的驱杀蛔虫作用,又具缓慢的滑利通肠之性,为驱蛔要药,尤宜于小儿。
②小儿疳疾。
[单选题]25.丸剂中有金石药品难于消化吸收者,多以何药为丸以助消化?()
A.莱菔子
B.稻芽
C.麦芽
D.神曲
E.谷芽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神曲的功效:消食和胃。
应用:饮食积滞证。
尤宜外感表证兼食积。
丸剂中有金石药加入本品以助消化。
用法用量:煎服,6~15g。
消食宜炒焦用。
[单选题]26.治疗寒凝气滞胸腹诸痛,宜首选的药物是()。
A.小茴香
B.沉香
C.檀香
D.乌药
E.荔枝核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乌药的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用:①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证。
②尿频,遗尿。
本品辛散温通,入肾与膀胱而温肾散寒,缩尿止遗。
[单选题]27.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宜的药是()。
B.猪苓
C.泽泻
D.薏苡仁
E.车前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泽泻的功效: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应用:①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利水作用较强,常与茯苓、猪苓、桂枝同用。
②淋证,遗精。
清膀胱之热,又泄肾经之虚火,以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单选题]28.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的药物是()。
A.厚朴
B.砂仁
C.豆蔻
D.草豆蔻
E.草果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砂仁的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①湿阻中焦证及脾胃气滞。
②脾胃虚寒吐泻证。
③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单选题]29.下列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的药物是()。
A.狗脊
B.五加皮
C.杜仲
D.桑寄生
E.续断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桑寄生的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①风湿痹证。
祛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常与独活、杜仲同用。
②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能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安胎。
常与艾叶、阿胶、续断同用。
③高血压病。
[单选题]30.治疗胁痛之肝络失养证的方剂是()。
A.小柴胡汤
B.龙胆泻肝汤
C.血府逐瘀汤
D.一贯煎
E.柴胡疏肝散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胁痛之肝络失养证,证候: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法:养阴柔肝。
方
药:一贯煎加减。
[单选题]31.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可以使用的掺药是()。
A.青黛散
B.六一散
C.桂麝散
D.白降丹
E.九一丹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生肌收口药具有解毒、收敛、促进新肉生长的作用,掺敷疮面能使疮口加速愈合。
疮疡溃后,当脓水将尽或腐脱新生时,若仅靠机体的修复能力来长肉收口则较为缓慢。
适应证:凡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均可使用。
用法:常用的生肌收口药如生肌散、八宝丹、白降丹等,不论阴证、阳证,均可掺布于疮面上应用。
注意点:脓毒未清、腐肉未净时,若早用生肌收口药,则不仅无益,反增溃烂,延缓治愈,甚至引起迫毒内攻之变;若已成漏管之证,即使用之勉强收口,仍可复溃,此时需配以手术治疗,方能达到治愈目的;若溃疡肉色灰淡而少红活,新肉生长缓慢,则宜配合内服药补养和食物营养,内外兼施,以助新生;若臁疮日久难敛,则宜配以绑腿缠缚,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单选题]32.乳痈最多见于()。
A.产后未满月(1月内)的哺乳期妇女
B.青年妇女
C.中年妇女
D.多产妇女
E.妇女妊娠期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乳痈是发生在乳房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其临床特点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
[单选题]33.前列腺增生症又称为()。
A.精浊
B.精癃
C.血精症
D.劳淋
E.癃闭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前列腺增大伴有下尿路症状及膀胱出口梗阻者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是一种发生在男子的前列腺异常增生的疾病,过去曾经称为“良性前列腺肥大”。
其特点是尿频、夜尿次数增多,伴见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可发生尿
潴留。
属中医“癃闭”范畴,也称之为“精癃”。
[单选题]34.下列属于蛇串疮临床表现的是()。
A.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B.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
C.局限于接触部位,有明显的接触过敏物质史
D.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尤易发于颈项、肘窝、腋窝、乳房下、腰部等处
E.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譽核肿大。
本病好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
[单选题]35.一患者外阴部出现淡红色赘生物,最可能诊断为()。
A.软下疳
B.玫瑰糠疹
C.扁平湿疣
D.尖锐湿疣
E.艾滋病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良性赘生物。
其特点是以皮肤黏膜交界处,尤其是外阴、肛周出现淡红色或污秽色表皮赘生物为主要表现。
基本损害为淡红色或污秽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表面分叶或呈棘刺状,湿润,基底较窄或有蒂,但在阴茎体部可出现基底较宽的“无蒂疣”。
由于皮损排列分布不同,外观上常表现为点状、线状、重叠状、乳头瘤状、鸡冠状、菜花状、蕈状等不同形态。
本病常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疼痛或瘙痒。
疣体易擦烂出血,若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多,可伴恶臭。
巨大的尖锐湿疣多见于男性,且好发于阴茎和肛门附近,女性则见于外阴部,偶尔可转化为鳞状细胞癌。
[单选题]36.鹅口疮心脾积热的治疗方剂为()。
A.清热泻脾散
B.知柏地黄丸
C.甘露消毒丹
D.泻心导赤散
E.凉膈散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鹅口疮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舌面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烦躁不宁,或伴发热、吮乳多啼,口干或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心泻脾。
主方:清热泻脾
散加减。
[单选题]37.以下不属于麻疹临床表现的是()。
A.包括疹前期、出疹期、疹回期三期
B.颊黏膜0.5~1mm直径大小的白色斑点
C.多见于耳后、发际
D.高热不退
E.疹退可见糠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典型麻疹临床表现分为3期。
①疹前期(初热期):持续2~4天。
表现为发热、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流涕、喷嚏、咳嗽等卡他症状,两侧颊黏膜可见0.5~1mm直径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为数不一,此为麻疹黏膜斑。
同时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
②出疹期(见形期):持续3~5天,一般于发热3~4天后出疹,初见于耳后、发际,依次向面、颈、躯干蔓延,约2~3天内遍布全身,最后达手足心、鼻准部。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不等,随着皮疹增多,颜色加深,融合成不规则片状,但疹间皮肤色泽正常。
③疹回期(收没期):出疹后3~4天。
高热开始下降,全身情况好转,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隐退,出现糠麸样脱屑并见淡褐色的色素沉着,在2~3周完全消失。
[单选题]38.患儿持续高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见显著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疱液混浊,口臭流涎,该患儿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剂为()。
A.湿热蒸盛证、甘露消毒丹
B.邪犯肺脾证、清瘟败毒饮
C.邪犯肺脾证、甘露消毒丹
D.湿热蒸盛证、清瘟败毒饮
E.邪犯肺脾证、藿香正气散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手足口病之湿热蒸盛证,证候:身热持续,热势较高,烦躁口渴,口腔、手足、四肢、臀部疱疹,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疹色紫暗,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混浊,口臭流涎,灼热疼痛,甚或拒食,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主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单选题]39.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为()。
A.8寸
B.12寸
C.6寸
D.10寸
E.9寸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记忆知识点: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的骨度分寸为8寸。
[单选题]40.以下属于足阳明胃经主治病证的是()。
A.后头、背腰病(背俞穴并治脏腑病)
B.肾病、肺病、咽喉病
C.前头、鼻、口、齿病
D.心、胃病
E.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相应脏腑的病证。
同一经脉的不同经穴,可以治疗本经相同的病证。
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眼病、神志病、热病。
[单选题]41.下列五输穴中属金的穴位是()。
A.阴陵泉
B.商阳
C.少商
D.中冲
E.大陵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阴井木,阳井金的原则,阴经荥穴属火,阳经经穴属火。
根据下表,可知答案选B。
阴经五输穴表阳
经五输穴表
[单选题]42.一患者精珠浑浊,视力下降严重,现仅可感觉到光感,医院检查发现后囊膜下混浊,该患者的诊断为()。
A.针眼
B.暴风客热
C.圆翳内障
D.视瞻昏渺
E.青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至失明的眼病。
眼科检查可见双眼晶状体皮质或核性及后囊膜下混浊。
本病类似于
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者自觉视物模糊,或视近尚清而视远模糊,或眼前可见固定不动的黑影,或视一为二,或可有虹视等。
视力下降,与病程长短及晶状体混浊部位密切相关。
混浊在瞳孔部位,视力多下降明显,最终视力仅为手动或光感。
[单选题]43.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哪两条经脉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皆直接通达?()
A.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B.手厥阴心包经和足阳明胃经
C.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阳胆经
E.手少阴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
手太阴肺经,入肺脏,循经喉中。
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
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入缺盆。
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
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
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
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
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
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
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入颃颡,环行于唇内。
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单选题]44.清阳交会之处为()。
A.舌
B.口
C.目
D.鼻
E.耳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鼻为经脉聚焦,清阳交会之处。
循行于鼻的经脉有: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外侧,上行至鼻根部,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手阳明大肠经止于鼻翼旁;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从颊抵鼻旁到内眦;督脉沿额正中下行到鼻柱至鼻尖端至上唇;任脉、阳骄均直接循经鼻旁。
[单选题]45.下列疾病中会导致听力下降的是()。
A.脓耳
B.耳鸣
C.外耳道炎
D.耳疖
E.鼻窦炎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听力下降是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
初发病者大多有外感病史,病久者有耳内反复流脓史。
急发者,以耳痛逐渐加重,听力下降,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
全身可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症状。
小儿急性发作者,症状较重,可见高热并伴有呕吐、泄泻或惊厥。
鼓膜穿孔流脓后,全身症状逐渐缓解。
病久者,以耳内反复流脓或持续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
[单选题]46.一男性患者听力下降病史10余年,近期自觉虚鸣如蝉,伴见腰膝酸软,记忆减退,最适宜的治疗方剂为()。
A.银翘散
B.耳聋左慈丸
C.清气化痰丸
D.通窍活血汤
E.归脾汤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耳聋耳鸣之肾精亏损证,主证:耳气血亏,虚鸣如蝉,听力逐渐下降,或见头昏,腰膝酸软,虚烦失眠,记忆减退。
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治则:补肾填精,滋阴潜阳。
主方:耳聋左慈丸。
[单选题]47.出血的患者加用补气药,体现的气与血的关系是()。
A.气能生血
B.气随血脱
C.气能摄血
D.气能行血
E.气能载血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气能摄血,是指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气能摄血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临床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重证候时,用大剂补气药物以摄血。
[单选题]48.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足厥阴肝经上接()。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少阴三焦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太阳膀胱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因此足厥阴肝经上接足少阳胆经。
[单选题]49.下列药物中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功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