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导学案8日本明治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历史导学案(八)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师精讲】
一.历史条件
1. 幕府统治腐朽,遭到资产阶级、下层武士和民众的反对。
()
①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等级制度森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②经济上:领主土地所有制,农民负担沉重;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上: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吉田松阴等推动了日本由锁国到开国思想的转变;
④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2.西方列强的入侵,加深,客观上推动改革的到来。
(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各国强迫签约,民族危机严重。
)
3.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出现新兴。
4.西南强藩领导了,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掌握了实权。
二、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摆脱外来压迫,富国强兵。
三、主要过程
从明治政府建立(1868年)到《帝国宪法》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初期的措施以“破旧”为特点,后期改革以“立新”为特点。
四、改革主要内容:
1.政治:
①——结束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取消武士特权,宣布“”。
③颁布《》,召开国会,给予人民权利。
(天皇总揽统治权,内阁对天皇负责)——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体。
()
2.经济:殖产兴业
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发展资本主义(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
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倡导“”
①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传播启蒙思想,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
②进行教育改革,推行,兴办学校,重视自然科学,建立体制;
③在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行。
4.军事:
实行,建立效忠于天皇的新式军队,并辅之以武士道教育。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新”:①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②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
五、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六、特点:
同时起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作用。
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由中下级武士和部分资产阶级领导。
七、评价
1.积极作用:
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代道路;使日本变为工业国;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社会风貌发生深刻变化。
2.局限性:
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形成了带封建专制色彩的天皇制;加入瓜分和争夺殖民地的行列,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八、成功原因:
1.日本明治政府掌握实权,在政府的有力保证下进行改革。
2.改革措施全面具体,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19世纪后半期列强的侵略重点是中国,无暇他顾,为日本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明治维新期间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日本引进了最先进的技术,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5.保守势力逐渐被削弱,民众乐于接受改革。
6.日本民族善于学习他国,不固步自封。
【当堂训练】
1.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2.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5分)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8分)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7 分)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参考答案:
1. 1.【解析】第一问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话的含义,中国戊戌变
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
第二问注意限定词“政治方面”。
【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2.【答案】(1)方式:官营。
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3.【解析】第一问比较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不难归纳出两者的共同点既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
宪政的主要内容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
日本和英国政体的差异在于君主的实际权力不同,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第二问,本问主要考察日本近代宪政的局限性,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总结出答案: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
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答题时注意逻辑严谨,点到为止即可。
【答案】(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