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9课时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9课时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游戏:师生对口令(9的组成)
二、探究交流:
1、出示例题图。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期刊发表
详细问题了解下!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图中有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可以怎样算?(板书:8+1=口,1+8=口)
怎么想8加1和1加8等于几?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
(3)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1=口)怎样想9减1等于几?
(4)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8=口)怎样想9减8等于几?
(5)想一想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 看了这4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6)小结:
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相应的减法算式,这里的四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2、动手操作:让学生把9个花片分成两堆,有几种方法?观察每一种分法,再想出相应的4条算式。
同步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一种分法及相应的4条算式。
(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要说出相应的得数。
4、归纳整理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有顺序地整理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及9减几的算式,然后让每组的学生把整理的算式在全班交流。
三、游戏体验,巩固知识。
教师说活:小茄子博士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他就想邀请你们到动物之家去走一走。
游戏一:
小茄子博士先带你们到小蜜蜂那儿去看一看,看看它那里有没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蜜蜂的数学问题是“火眼金眼”显神威。
想想做做第1题(凑成9)
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
游戏二:
小鱼吹着泡泡欢迎大家,它也有问题考大家。
(想想做做第2题)用9减每个鱼泡泡上的数,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游戏三:
“乖乖做作业”(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把12条算式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口算形式抢答。
游戏四:
动物大本营(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动物大本营要举行数学竞赛了,你们愿意参加吗?让我们也来比一比吧!
□+□=9 9-□=□
这座城的墙方砖砌就,黄土夯实。
墙高三丈六,顶厚四丈二,底宽五丈四。
这朴朴实实的一圈墙,围就了四四方方的一座城,先是长安,后是西安,虽说这明时筑就的西安城远远不及汉唐的大长安,但这总还算是历史的真传。
这座城从北向南八百丈,自东往西一千丈,把东西南北四面的城墙合在一起,其轮廓约略就是三千六百多丈了。
当初建这墙用了多少砖、堆了多少土?典籍并无祥载。
只是当今可见的这座城的墙,却确乎是朱明洪武年间加工、修筑起来的。
至于西南角那个拐弯的厚度,从几何的角度上看,城墙内角与外角连出来的那个斜边,肯定是比城墙厚度所在的直角边的尺寸要大的。
若是再给外边贯接出个稳当的圆台,那这部分城墙当然就要厚得多了。
一圈城墙就数这里厚,故而也就难怪老西安人要拿这里作衡量厚颜者的标准了。
这比喻既宽容又朴实,而且还精准、形象,很有趣!
说实在的,西安城的墙根本不算高大,它既比不了燕山顶上的长城,更比不得冰雪接天的喜玛拉雅山,它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的墙而已。
然而它却有自己的特色:端庄而稳重,古朴而醇厚!别人有的它不一定没有,而它有的别人却一定没有。
比如这城墙,有的地方也有,但却没西安的老;也有有老城墙的,然而到底却没西安的浑全。
就这,端端庄庄的西安城墙往天光下悠悠然地一站,不管他哪个再恶意地去贬踩、去菲薄,甚至还要拿脸去撞,这城墙都会泰然处之、毫不计较的。
撞城墙?还拿脸?明眼人谁都知道那货色一定是得了失心疯了!
再说说这城墙的构造与尺寸。
从构造上看,城墙的截面应该是呈梯形,而下底是要比上底多厚出一丈二以上的尺寸的。
之所以少为人知,大抵是因为隐藏在下面且遮掩得比较深而已。
深藏而不露者,那自然就是实实在在的厚了。
再说西南城角那西安城墙最厚的地方的尺寸,据说那地方从内到外有八丈厚!可说的是上面亮着的尺寸还是下面隐着的尺寸?不大清楚,也不知道有没有人量过,事实上要丈量隐在下面那深接了地气的尺寸,还真是不太容易。
不过,若是采用现代化航测等手段,那实在简单到就不叫事,然而那毕竟却变成另一回事了。
西安人自是爱西安,更是把那天下无双的城墙当成了自己的脸面。
记得小时候上学时,本地的同学往往会理直气壮地齐手指着祖籍外地的同学的脸批道:“都是你们这些逃荒过来的搞的,人家原先好好的城墙到处都被你们挖得窟窿眼睛的!你们比老鼠还可憎,害得全西安城跟着你们丢脸!”那被批的同学做出一副可怜相,两手一摊道:“我们有啥办法?穷得没处住,就只好在城墙根子挖洞了嘛!”批归批、骂归骂,可我们到底还是坐在一个教室的同学,该吃的一块儿吃,该玩的一块儿玩,谁也没逼着他们去补城墙。
他们似乎也并没把自己当外人,也跟我们一样吃biangbiang面,说陕西方言,甚至还爱上了唱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