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观察
汤欢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9(025)021
【总页数】3页(P117-119)
【关键词】针刺; 推拿; 小儿脑瘫
【作者】汤欢
【作者单位】蓬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山东烟台 265600
【正文语种】中文
脑瘫是大脑性瘫痪,多发生在出生后脑尚未发育成熟,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各种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常见的小儿时期神经障碍病症,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主要以保守的康复治疗为主[1]。
常见治疗方法主要为康复训练或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中医疗法等。
而中医治疗方法中,推拿和针刺能够对患儿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有改善作用,对治疗脑瘫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就在本中心进行脑瘫治疗的59例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现将治疗效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入选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本中心收治的59例脑瘫患儿,其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27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
(7.5±4.8)岁;脑瘫重度患儿4例,中度29例,轻度26例。
将患儿按治疗方
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重度
脑瘫患儿2例,中度脑瘫患儿15例,轻度脑瘫患儿13例,采用针刺结合推拿进
行治疗;对照组共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重度脑瘫患儿2例,中度脑
瘫患儿14例,轻度脑瘫患儿13例,采用推拿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
两组
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与推拿结合的治疗方法。
推拿方法为[1-2]:首先进行开窍、推坎宫、开天门、掐总筋和推太阳穴,再进行
分阴阳各进行20次。
推经络,肾经、脾经分别150次,肺经、清心经、清肝经分别进行120次。
对四肢有异常的患儿进行四肢纠正,方法为医生将患儿的肘关节
和手心握住,对手和腕关节进行牵拉,再使之恢复至原来的屈曲痉挛状态,并如此进行反复牵拉;若小儿出现前臂旋后困难,则固定其肘关节,握患儿前臂向后旋转,旋转次数不少于20次;对于肩部存在异常的患儿,用屈肘举肩揉搓法进行治疗;有拇指内收、手部屈曲挛缩症状的,揉捏五指的指关节,捋并抖至指端。
对下肢有异常的患儿,使患儿处于仰卧位,头部居中,医生通过握住双膝关节下端,充分屈曲髋关节,膝关节,然后将其拉直,并进行多次重复;对于有腘绳肌和跟腱肌痉挛症状的患儿,通过按压膝关节,使之呈伸展位,同时用力握住足部前段,并在足底施力,使踝关节充分背屈。
上述推拿手法每天进行1次。
针刺取穴主要为[3-4]:百会、四神聪、印堂、肾俞、内关、三阴交。
并根据病情
的不同加不同的配穴,如智力低下者加神门、劳宫、通里,有听力障碍者加听宫、听会、耳门;有语言障碍者加金津、廉泉、玉液、承浆;有腰背无力症状的患儿加华佗夹脊穴、秩边、环跳、委中、承扶等穴位;有上肢瘫的患儿加合谷、肩髃、外关,有下肢瘫的患儿加足三里、环跳、阳陵泉;足外翻患儿加太溪透昆仑,足内翻
加丘墟透照海。
取30号1寸毫针进行平补平泻的手法进针,每天进行1次治疗。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推拿方法同观察组;康复训练主要采用针对异常姿势和运动的Botath训练法,采用能够抑制异常反射运动Vojta训练法进行治疗。
每天进行2次治疗,每次治疗30 min。
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对治疗结果,本文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对所有患儿的各项生理功能进行评定,评定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社会适应和自理功能。
5个评定项目各分10个指标进行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打分,每一个指标2分,1个评定项目为20分,总分为100分。
根据得分情况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价,从而对治疗效果做出判断。
其中对疾病情况的评定为:得分为75分以上者为轻度残疾,得分在25~75之间为中度残疾,得分<25为重度残疾。
其中根据治疗效果,患者评分较治疗前提高20分及以上的为显效,治疗效果评分提高1~19分的患者为有效,评分未提高者为无效。
将有效和显效人数之和作为总有效人数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的综合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的综合功能评分由(49.25±16.03)分上升至(64.18±1
3.51)分,对照组的综合功能评分由(48.97±15.83)分上升至(57.01±11.02)分,两组患儿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均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且治疗后两组之间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综合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例数30 29治疗前49.25±16.03
48.97±15.83 0.39治疗后64.18±13.51 57.01±11.02 0.03 P 0.02 0.04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显效1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患儿显效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9%。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n(%)]总有效率28(93.3)22(75.9)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0 29显效12(40.0)5(17.2)有效16(53.3)17(58.6)无效2(6.7)7(24.1)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一种发病过程较为复杂的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通常认为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多种,如:父母亲的不良嗜好、孕期服用药物、宫内感染、脐带绕颈、早产以及营养不良等,这些原因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出现脑血管病变、感染、大脑发育不良以及代谢障碍、免疫系统等异常导致的婴儿大脑损伤[5-6]。
从而使婴儿表现
出一系列的如姿势异常、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综合性表现[3]。
脑瘫在传统医学中常将其归为“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且认为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往往随着病程的延续治疗难度加大[7]。
治疗时常将补气活血、通络等手段作为主要手段进行治疗。
而针灸和推拿在治疗小儿脑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常用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8]。
本文采用针灸与推拿结合以及推拿与普通康复治疗结合治疗小儿脑瘫,通过治疗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脑瘫,其中观察组患儿通过采用针灸结合推拿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推拿和针灸的穴位,参考多数文献进行确定,通过
对文献的研究发现,众多医者采用的穴位多有重复,通常所选的主要穴位基本一致。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不断摸索经验,并不断对中医典籍进行研究,以寻找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孔令霞.针刺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202-203.
[2] 童兵.针刺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41例[J].中国中医药,2014,12(3):57.
[3] 赵彩娇,卢海泉,金瑞勤,等,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常用穴规律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3):56-59.
[4] 邓宝锋,王莹,杨冠峰.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10):
187-188.
[5] 刘永会.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预后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33):
63-65.
[6] 熊丽华.综合性护理对策应用于小儿脑瘫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2):152-154.
[7] 尹靖颖.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现代临床应用规律分析[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8] 黄金亚.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价值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8,32(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