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4--15课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背影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哺.育(bǔ)簌.簌(sù)浦.口(pú)
B.马褂.(guà)蹒跚.(shān)擦拭.(shì)投奔.(bèn)
C.颓.唐(tuí)举箸.(zhù)丧.事(sāng)交卸.(yù)
D.游逛.(guàng)搀.扶(chān)赋.闲(fù)嘱.托(s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勾留锁屑晶莹情郁于衷
B.踌躇掂记栅栏触目伤怀
C.典至膀子狼籍祸不单行
D.厉害警醒惨淡不能自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多么乐观的人,面对艰难困苦,也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

B.人们听了王菲演唱的经典曲目《匆匆那年》,不由得触目伤怀
....。

C.他专注于玩手机游戏,完全没注意到脚下的台阶,一脚踩空,不能自已
....地滚落下去了。

D.他工作正忙的时候,弟弟又让汽车撞伤了,真是祸不单行
....啊!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冰心说过这样的话:“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


②孩子的天性里就有爱玩的成分。

③我们应该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加以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中获得快乐,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④只要不过分,我们没必要干涉。

⑤这就是说,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教育方式,都要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前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②④③
D.⑤④②③①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B.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其中回忆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为他买橘子的情形,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C.本文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记叙回家奔丧、月台买橘、车站送别、读信思父等事件,着力刻画了父亲的形象。

D.本文以“背影”为线索,叙事抒情。

开篇“背影”点题,引出下文;买橘描绘“背影”,表现深切父爱;别时眼望“背影”,离情催人泪下;读信浮现“背影”,思父不能自已。

6.八年级(1)班计划开展以“呼唤父爱”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书写父爱]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在黑板上写一则关于父爱的标语。

(2)[活动二:社会档案] 几年前,某网站曾做过一次调查,在 1 900名被调查者中,60%的人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的人觉得“不好说”,仅有14%的人认为“并不缺失父教”。

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
育责任”时,47%的人选择了母亲,28%的人表示“父母均担”,11%的人选择其他,仅有14%的人表示是父亲。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次调查反映的问题。

(3)[活动三:具体建议] 请你就子女的教育问题向父亲提两条建议。

©阅读“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我的眼泪又来了”,回答问题。

7.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8.“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9.选文中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原因是什么?
10.“我”的两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吉祥三宝”
①又是油菜花香的季节,家乡田间地头到处一片金黄。

我站在父亲的墓前,凉悠悠的春雨拌和着菜花清香,轻轻地打在脸上,浸润着我的心田。

我不停地追思着父亲留下的“吉祥三宝”和那些不平常的故事……
②32年前的2月,那是我家最悲伤的一个月,父亲和母亲在28天内先后病逝。

父亲走时年纪刚过半百,母亲只度过了45年光阴。

两位老人走得那么匆忙,没给儿女们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只留下了父亲生前用过的平水、五尺、砌
刀三件极为普通的劳动工具,但对我来说,它们有着极不平凡的意义,是父亲留给我的“吉祥三宝”,我视它们为珍宝,珍藏在家中,烙在永恒的记忆里!
③父亲排行老四,个头不高不矮,皮肤黝黑,脸上有几个不明显的小麻点。

他为人厚道讲义气,性格执着,脾气倔强。

我老家管泥瓦匠叫“砌匠”,平水、五尺、砌刀是砌匠随身必带的三件做活工具。

平水用来测量墙面水平度,木头做的,长方形,扁扁的。

五尺是一根用杉木做成的方形长条木尺,它既可测量长度,又可防身辟邪。

过去“砌匠”外出做工,起早摸黑,穿山越岭,有“五尺”在手,什么妖魔鬼怪都不怕。

砌刀不言而喻,就是用来砌墙的刀,是铁打的。

④父亲是个砌匠,他的一手好手艺在老家一带很吃得开!他搭的“牌楼灶”,省柴、火旺、好排烟,受到十里八村人们的青睐。

他砌的砖墙,面平线直,棱角分明,乡亲们认为他是福星,做新屋总喜欢请他去当“承脉师”(今称“包工头”),他亲手盖的房子,总会给主人家带来好运,财旺福旺!
⑤靠挣工分过日子的那个年代,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长,人们都很尊重他。

那时,母亲生养了我们兄妹五个,尽管父亲和母亲没日没夜地忙活,家里还是年年超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小学三年级还没念完就无奈地离开了学校,回到生产队里放牛、看鸡鸭混工分。

每天一早起来,我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拿着书本,到田地里转悠几遍,把鸡鸭赶得远远的,不让它们下田啄稻麦,然后把牛牵到后山上吃草,坐在牛背上看书。

父亲见我整天这么痴迷读书,时常愁容满面、唉声叹气。

我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他心疼与无奈交织的酸楚!
⑥就在我离别学校两年后的一天,我的一个在武汉长航工作的远房表兄来家做客。

饭桌上,他问父亲:“训金读几年级?”一向十分要强、快言快语的父亲一时沉默无语。

我故意装作没听见,埋头吃饭,眼泪直在眼里打转转。

父亲道出了实情,表兄当即表示愿意支持我复学读书。

几天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终于艰难地做出了决断:为了伢们将来有个好饭碗,重操老本行,挣点钱让伢们上学!
⑦就这样,我重新背起书包到松阳中学插班读书。

夏天夜里,我在煤油灯下做作业,父亲总是和我同坐在一个竹床上,一手拿着一把破蒲扇,一手拿着一条湿毛巾,为我扇风赶蚊子,见我头上有汗珠,就轻轻地为我揩汗。

到了冬天,父亲总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帮我做早饭、烧“烘篮”,让我吃饱后带着“烘篮”去上学。

每当父亲带着他的“吉祥三宝”外出上工时,我看到他渐渐走远的背影,顿觉父亲像是一座挺起脊梁、顶天立地的高山,心里暗暗发誓:父亲,您辛苦了,儿子决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发奋读书,将来做一个有志气、对社会有用的人。

⑧初识父亲的人总以为他是个不大好打交道的粗人,其实,与他交往久了,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和气、蛮细心、爱较真、好面子、讲风格的人。

他的一个徒弟曾经给我讲过令他一辈子难忘的故事:邻村一户人家做新房,父亲是“承脉师”。

刚拜师不久的他随父亲上门干活儿,快吃午饭的时候,父亲发现他砌的一段墙有几块砖同了缝(砖错缝墙才稳),父亲立马对他严肃认真地说:“拆了重砌!”他还在一旁发愣,父亲火了:“俺们做手艺的人,端了人家的碗,拿了人家的钱,就要对得起良心!”旁边的几个师傅和房东都来相劝:“几块砖砌同了缝无大碍,你就原谅徒弟一次吧!”父亲并没有因大家的好言相劝而放弃自己的决定,还是坚持陪着他将不合格的墙拆除重新砌好才去吃饭。

⑨父亲一生善结人缘,在老家砌匠圈里算得上是德高望重,每每有新屋“上梁出水”喝喜酒时,父亲作为“承脉师”理应坐上座,可他总是谦让给比他年长的师傅坐首席,并主动敬酒。

父亲是这样“训徒”尊长的,也是这样教育儿女的。

他经常跟我讲,平水虽小,作用很大,它能测出“公平”;砌砖墙线要直,面要平,一层一层砌稳,半点不能马虎,这样房子才能结实,做人就好比平水和砌墙一样,要公平正道,要行得正,走得稳,这样才会有出息。

父亲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可他讲的道理就好像家乡成熟的稻穗,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让我一生享用不尽。

⑩30多年过去了,我也由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国家文化干部。

这些年,由于工作,我亲眼见过很多宝物,但在我的心中,最珍贵的还是父亲的“吉祥三宝”,因为它们是父亲的品格的象征,是我家唯一的传家宝!无论我的家搬到哪里,我都把它们珍藏在家中,让它们世世代代传承,直到永远!
11.阅读第⑤~⑨段,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父亲见“我”痴迷读书而哀叹→→→
→父亲吃饭时尊敬、谦让年长的师傅
12.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
父亲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可他讲的道理就好像家乡成熟的稻穗,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让我一生享用不尽。

13.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1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3分)★
15.作者所写的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这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运用。

请你用心观察自己的父母,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时要用上几个恰当的动词。

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与提示
1.[解析] B A项,“浦”应读“pǔ”;C项,“卸”应读“xiè”;D项,“嘱”应读“zhǔ”。

2.[解析] D A项,“锁屑”应为“琐屑”,“情郁于衷”应为“情郁于中”;B项,“掂记”应为“惦记”;C项,“典至”应为“典质”,“狼籍”应为“狼藉”。

3.[解析] A B项,“触目伤怀”指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用来形容欣赏歌曲时的感受不恰当。

C项,“不能自已”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不能用于肢体动作。

D项,“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工作正忙不是“祸”,所以不能用“祸不单行”。

4.C
5.[解析] C “正面描写”错,应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1)示例:父爱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情感,是一种深沉而严肃的爱。

(2)多数人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教育责任缺失较为严重。

(3)示例:①尊重子女,平等相待;②多关心鼓励,少批评责骂。

7.此句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攀”“缩”“倾”等动词,描绘出父亲为“我”买橘子时攀爬月台的艰难情形,着力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爱。

8.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怕父亲累着,体贴心疼父亲。

9.[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选材的详略。

材料的详略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来定,能够突出主题的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

[答案] 前一次是写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写。

后一次是写“我”对父亲的牵挂,可简略地写。

这样写,详略得当,使中心更加突出。

10.[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需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和上下文思考。

[答案]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他对“我”深沉的爱,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我”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催“我”泪下。

11.父亲决定重操旧业,挣钱供“我”读书父亲在生活上对“我”关爱有加父亲在砌墙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徒弟
12.[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解答时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即可。

该句中将父亲讲的道理比作家乡成熟的稻穗,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让我一生享用不尽”写出了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深远,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讲的道理比作“成熟的稻穗”,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语言虽质朴,但使“我”受益匪浅,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影响深远,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13.[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语境,从这几个角度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运用环境描写,以景衬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用油菜花的金黄,烘托出父亲品格的美好。

14.作为本文的线索,贯串全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15.示例:周日返校时,父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

风雪中,父亲一直站在我身边,笑呵呵地一手撑着伞一手搂着我的肩膀。

车来了,我跳上车,车子渐渐远去,父亲还在原地不住地挥手,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15 白杨礼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坦.(tǎn)婆娑.(suō)坦荡如砥.(zhǐ)
B.错综.(zōng)秀颀.(qí)恹.恹欲睡(yān)
C.虬.枝(qiú)宛.然(wǎn)潜滋.暗长(zhī)
D.刹.那(shà)主宰.(zǎi)旁逸.斜出(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奔驰绚丽丫枝坚强不曲
B.霎时靠拢倦怠纵横绝荡
C.开恳晕圈伟岸参天耸立
D.贱视倔强鄙视不折不挠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3)昆明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4)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用事。

A.完备中止度过意气
B.完备终止渡过义气
C.完善中止度过意气
D.完善终止渡过义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树从未有人打理,枝干歪歪扭扭,树枝旁逸斜出
....,看上去多出几分凄凉。

B.烈日当空,无边无垠
....的海面上泛着银光,波浪轻轻起伏着。

C.小明平时数学成绩很差,这次考试竟然得了90分,真是妙手偶得
....啊。

D.看了那次精彩的魔术表演,想当魔术师的愿望就在我的心里潜滋暗长
....起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成为江河卫士。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因为出土的幼苗必须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欺,最后才能在来年的5月扬花吐穗,孕出果实,倘若要躲掉那个刺骨的冬天,执意把它播种在温暖的春天,最终也只能徒长枝叶,永远不会结出一粒果实。

雪压霜欺对冬小麦来说,是一段不能缺失的经历。

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种种磨难,倘在逆境中。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宽对即可)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到关于生命的哪些启迪?请将材料二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8.选文中的白杨树具有什么特征?(用原文回答)
9.选文开头三句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与后文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10.选文中画线句子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如果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好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大约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

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

于是,那些枝枝叶叶仿佛都有了方向,一起喊着号子似的,挤着挨着,几乎垂直地把枝丫也伸向云朵。

在那些枝丫里,没有一个是逃兵,哪怕一点点的异心,它们都没有。

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枝丫,在主干的统领下,向上,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生长出来的。

南方有佳木,这些佳木枝叶蓊郁,八方伸展,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

而白杨呢,白杨有纪律。

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乃至庄严,委实是穆穆君子风。

③以前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去者日以疏》时,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

大约是,长空寥廓,衰草连天,白杨树破败潦倒,像个行脚僧一样,背影模糊在黄沙连天之间。

④后来做中学语文老师,给学生讲《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的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

直到自己亲眼看见白杨,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走在新疆的土地上,常常会为一排两排的白杨驻足。

我欣赏白杨,像欣赏一个风姿洒然的男子,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⑥二十多年前,中师入学时军训,跟着教官在九月的大太阳底下唱《小白杨》,对歌词没认真,没有慷慨地放开喉咙,只是跟在众人后面哼着旋律,也许因为那时对白杨陌生。

到了新疆,才深深地感受到白杨的气质值得一再歌唱。

⑦风吹白杨,万叶翻动,铿然有声,是不是叶稀的原因,也未可知。

西北地区的树木和南方相比,还有一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

那样的叶子间隙里,风可以敞开膀子穿过去。

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有一位新疆作家,抱怨南方草木蓊郁的景致,说树们太密了,视线透不过去,让人看了心生压抑。

⑧到西北,看了风日里洒然高挺的白杨,会觉得那位新疆作家的抱怨真是有理。

⑨在新疆,在白杨树林里漫步,会觉得自己整个人被打开了。

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

那一棵棵白杨,整整齐齐地立在路边,立在宅院前后,立在葡萄园旁边,那般忠诚。

可是,树与树之间,又是疏朗的,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

每一棵树,都那么独立。

因为独立,彼此之间就有了空间,就可以让风穿过去,让阳光穿过去,让视线穿过去。

⑩南方的湖滩上,江堤下,也有杨树,那是意杨,属于引进的外来物种。

意杨生长快,颇具经济价值,所以在南方广为种植。

和白杨相比,意杨是俗气的,格调不够。

怎么说呢?意杨不仅树干的颜色要浑浊一些,还有枝丫伸展也无章法,就是一副嘻嘻哈哈张牙舞爪的模样,不懂规矩。

只有白杨,像是从古代走来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分寸,都有来历。

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自律、干净、疏朗与简洁。

它就像人群里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谦和,懂得节制欲望和情绪,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是又是有力量的。

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欧洲的百年老教堂里,听虔诚教徒唱诵赞美诗。

白杨入画。

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

中国水墨阴湿了一点,幽暗了一点,而白杨是明朗的。

白杨在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被照耀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白杨翠绿的叶子和纯白的树干色彩饱和度强。

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

白杨在油画框里,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表达草地生机。

站在白杨林里,你看见的是林子的辽阔,是天空的辽阔。

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选自2019年《青年文摘》,有删改)
11.赏析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2.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中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4分)
14.文中的“萧萧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15.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请运用这种手法,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写一个片段,语言要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与提示
1.[解析] B A项,“砥”应读“dǐ”;C项,“滋”应读“zī”;D项,“刹”应读“ch ”。

2.[解析] D A项,“坚强不曲”应为“坚强不屈”';B项,“纵横绝荡”应为“纵横决荡”;C项,“开恳”应为“开垦”。

3.A
4.[解析] C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5.[解析] C A项,搭配不当,“价值”与“广阔”不搭配,可将“价值”改为“前景”;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名著”后加上“的习惯”;D项,一面对两面,可把“好”改为“好不好”。

6.[解析] B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

通读各个句子,可知段落主要写的是有关“竹”的品质的内容。

①句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前面;③句中“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紧承①句进一步阐释,故③句应排在①句之后;②句中“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引出⑤句的“郑板桥”与“苏东坡”,两句为先后关系;④句是对②⑤句的进一步深化。

综上,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③②⑤④。

7.(1)示例:赏白杨敬佩不屈精神
(2)示例:仍能保持执着和不屈,生命之花将会开得更加美丽
8.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9.不矛盾。

两个“没有……”和“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变抑为扬。

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两相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其他树的不同。

10.不能调换。

因为这四个反问句是按照树、农民、哨兵、精神和意志的顺序,由外向内,由浅入深,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地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不好。

运用反问句,可以引人深思,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1.[解析] 赏析句子,一般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

本句运用了拟人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杨树以人的动作行为,突出白杨树的枝枝叶叶齐心向上努力生长的情态;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杨树的树干之长。

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12.[解析] 记叙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结合“二十多年前”可知此段为插叙。

插叙的常见作用有:
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解释说明的作用;②使文章脉络清晰;③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整;④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⑤突出文章的主题;⑥使情节跌宕起伏。

[答案] 插叙。

插叙作者二十多年前中师军训时唱《小白杨》的事,突出作者那时对白杨树的陌生,从而与后文作者零距离接触白杨树得以真实了解白杨树形成对比,同时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完整,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

13.示例一:把西北地区的树木和南方树木进行对比,写南方树木枝叶蓊郁,叶子密厚,让人看了压抑,突出西北地区的树林叶稀,风吹时铿然有声。

示例二:把白杨树与意杨进行对比,用意杨的俗气、不懂规矩来突出白杨树的自律、干净、有分寸,让读者领略到白杨树非凡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14.[解析] 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个相似点,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体现。

象征手法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文中“萧萧白杨”的象征意义可从文中概括得出。

[答案] “萧萧白杨”象征儒雅、低调、谦和的谦谦君子,以及他们具有的“懂得节制欲望和情绪,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